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光伏,特别是涉及光伏系统及光伏系统的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全球能源危机和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且传统的燃料能源正在一天天减少。由于丰富的太阳辐射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因此太阳能电池作为能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电能的功能与优势,而成为人们重视的焦点。相关技术中,出现了将光伏组件安装在坡屋顶上以形成可发电的光伏系统,然而当将多个光伏组件安装在坡面屋顶上时,多个光伏组件在连接处易于发生碰撞损坏,并使得水汽自碰撞损坏处入侵到电池内部,从而使得光伏组件易于发生损坏,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当将多个光伏组件安装在坡面屋顶上时,多个光伏组件的连接处易于发生碰撞损坏,并使得水汽自碰撞损坏处入侵到电池内部,从而使得光伏组件易于发生损坏,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提供一种光伏系统。
2、一种光伏系统,其包括:
3、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用于安装于安装平面上;
4、第一安装支座,所述第一安装支座安装于所述安装组件上,且所述第一安装支座构造有第一安装腔;
5、第一安装框架,所述第一安装框架容设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且所述第一安装框架构造有第一容设腔;
6、光伏组件群组,所述光伏组件群组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光伏组件,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所述光伏组件通过所述第一安装支座彼此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容设腔用于容设沿所述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邻的其中一个所述光伏组件的第一端;所述
7、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抵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框架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安装腔的腔壁之间。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靠近所述第一安装框架的一侧构造有第一抵接面和第一卡接槽;
9、所述第一抵接面抵接于所述光伏组件的第一端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卡接槽的槽壁卡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框架上。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构造有弹性空腔。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靠近所述第一安装腔的腔壁的一侧构造有第一波浪抵接面。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伏组件还包括第二安装框架;
13、所述第二安装框架构造有第二容设腔,所述第二容设腔用于容设沿所述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邻的其中另一个所述光伏组件的第二端;
14、所述第二安装框架与所述第一安装支座卡接连接。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安装框架的宽度尺寸d4和所述第二安装框架的宽度尺寸d5满足条件:
16、d4≥d5。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框架构造有卡接臂;
18、所述第一安装支座构造有第二卡接槽;
19、所述卡接臂能够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接槽内。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卡接槽的深度d1满足条件:
21、d1≥5mm。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第二方向,所述卡接臂相对所述第二安装框架的距离d2大于所述第二卡接槽的高度d3;
23、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光伏组件的厚度方向。
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接臂相对所述第二安装框架的距离d2与所述第二卡接槽的高度d3满足条件:
25、(d3+1)mm≤d2≤(d3+5)mm。
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卡接槽的深度d1与所述第一安装框架相对所述第一安装腔的腔壁的距离d6满足条件:
27、(d1+2)mm≤d6≤(d1+20)mm。
2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支座包括彼此连接且呈角度设置的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第三安装板、第四安装板以及第五安装板;
29、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以及所述第三安装板共同围设形成所述第一安装腔;
30、所述第三安装板、所述第四安装板以及所述第五安装板共同围设形成所述第二卡接槽。
3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板自所述第一安装板朝向所述第三安装板的一侧的厚度逐渐减小。
3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支座还包括第一导向板;
33、所述第一导向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远离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板沿朝向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一侧、自下而上倾斜设置。
3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框架还构造有安装凸块;所述安装凸块构造有第三卡接槽;
35、所述光伏系统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容设于所述第三卡接槽内,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光伏组件的第一端的上表面抵接。
3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伏系统还包括:
37、第二安装支座,所述第二安装支座用于与所述安装平面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支座构造有第二安装腔;
38、第一固定瓦,所述第一固定瓦与所述光伏组件群组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并通过所述第二安装支座与所述光伏组件群组的外周处的所述光伏组件的第二端连接;
39、其中,所述第一固定瓦的端部容设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与所述光伏组件群组的外周处的所述光伏组件连接的所述第二安装框架与所述第二安装支座卡接连接。
4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伏系统还包括:
41、第三安装支座,所述第三安装支座用于与所述安装平面连接,所述第三安装支座构造有第三安装腔;
42、第二固定瓦,所述第二固定瓦与所述光伏组件群组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并能够通过所述第三安装支座与所述光伏组件群组的外周处的所述光伏组件的第一端连接;
43、其中,与所述光伏组件群组的外周处的所述光伏组件连接的所述第一安装框架至少部分容设于所述第三安装腔内,所述第二固定瓦的端部搭接于该所述光伏组件的外周。
4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伏系统还包括第三弹性件;
45、所述光伏组件群组的外周处的所述光伏组件连接的所述第一安装框架至少部分容设于所述第三安装腔内时,所述第三弹性件抵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框架与所述第二固定瓦之间。
4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伏组件群组还包括多个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的光伏组件;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47、所述光伏系统还包括彼此连接的沿所述第三方向排布的第三安装框架和第四安装框架;所述第三安装框架用于安装彼此相邻,且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的其中一个所述光伏组件的第三端;所述第四安装框架用于安装彼此相邻,且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的其中另一个所述光伏组件的第四端。
4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安装框架的一侧构造有第三容设腔,所述第三容设腔用于安装所述光伏组件的第三端;所述第三安装框架背离所述第三容设腔的一侧构造有第五卡接槽;
49、所述第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500)靠近所述第一安装框架(300)的一侧构造有第一抵接面(521)和第一卡接槽(5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500)构造有弹性空腔(5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500)靠近所述第一安装腔(291)的腔壁的一侧构造有第一波浪抵接面(5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400)还包括第二安装框架(60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安装框架(300)的宽度尺寸d4和所述第二安装框架(600)的宽度尺寸d5满足条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框架(600)构造有卡接臂(62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卡接槽(292)的深度d1满足条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沿第二方向,所述卡接臂(620)相对所述第二安装框架(600)的距离d2大于所述第二卡接槽(292)的高度d3;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臂(620)相对所述第二安装框架(600)的距离d2与所述第二卡接槽(292)的高度d3满足条件: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卡接槽(292)的深度d1与所述第一安装框架(300)相对所述第一安装腔(291)的腔壁的距离d6满足条件: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支座(200)包括彼此连接且呈角度设置的第一安装板(210)、第二安装板(220)、第三安装板(230)、第四安装板(240)以及第五安装板(250);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板(220)自所述第一安装板(210)朝向所述第三安装板(230)的一侧的厚度逐渐减小。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支座(200)还包括第一导向板(260);
1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框架(600)还构造有安装凸块(630);所述安装凸块(630)构造有第三卡接槽(880);
16.根据权利要求5-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系统还包括:
17.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系统还包括: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系统还包括第三弹性件(1200);
19.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群组还包括多个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的光伏组件(400);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安装框架(1300)的一侧构造有第三容设腔(1310),所述第三容设腔(1310)用于安装所述光伏组件(400)的第三端;所述第三安装框架(1300)背离所述第三容设腔(1310)的一侧构造有第五卡接槽(1320);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安装框架(1300)包括第三框架主体(1330)和与所述第三框架主体(1330)连接、并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一凸臂(1340);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安装框架(1400)包括第四框架主体(1430)和与所述第四框架主体(1430)连接、并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四凸臂(1440);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安装框架(1400)还包括彼此连接且呈角度设置的第五凸臂(1460)和第六凸臂(1470);
24.一种光伏系统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方法包括: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光伏系统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第一弹性件(500)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框架(300)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安装腔(291)的腔壁之间的步骤具体包括: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光伏系统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第一安装框架(300)安装于沿所述安装方向上的上方的所述第一安装支座(200)的第一安装腔(291)内的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500)靠近所述第一安装框架(300)的一侧构造有第一抵接面(521)和第一卡接槽(5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500)构造有弹性空腔(5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500)靠近所述第一安装腔(291)的腔壁的一侧构造有第一波浪抵接面(5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400)还包括第二安装框架(60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安装框架(300)的宽度尺寸d4和所述第二安装框架(600)的宽度尺寸d5满足条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框架(600)构造有卡接臂(62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卡接槽(292)的深度d1满足条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沿第二方向,所述卡接臂(620)相对所述第二安装框架(600)的距离d2大于所述第二卡接槽(292)的高度d3;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臂(620)相对所述第二安装框架(600)的距离d2与所述第二卡接槽(292)的高度d3满足条件: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卡接槽(292)的深度d1与所述第一安装框架(300)相对所述第一安装腔(291)的腔壁的距离d6满足条件: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支座(200)包括彼此连接且呈角度设置的第一安装板(210)、第二安装板(220)、第三安装板(230)、第四安装板(240)以及第五安装板(250);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板(220)自所述第一安装板(210)朝向所述第三安装板(230)的一侧的厚度逐渐减小。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支座(200)还包括第一导向板(260);
1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飞,蒋阿华,张磊,李程焕,
申请(专利权)人: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