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载挂件,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载挂钩和车辆。
技术介绍
1、传统车载挂钩头部开口尺寸是固定不变的,但各汽车厂家车辆座椅头枕金属杆的粗细各不相同,因而传统车载挂钩的适匹度受汽车品牌与车型的影响,当汽车头枕金属杆粗细与车载挂钩头部开口尺寸不匹配时,就会导致车载挂钩要么安装不上去,要么安装之后无法固定,结合车辆在行驶的动态环境中,车载挂钩易因头枕金属杆粗细与车载挂钩头部开口尺寸不匹配而出现自由晃动,甚至于脱落的意外发生,导致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2、因此,相关技术中存在上述提及的至少一个问题:因车载挂钩头部开口尺寸是固定不变的,导致无法稳定匹配尺寸不同的汽车头枕金属杆。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因车载挂钩头部开口尺寸是固定不变的,导致无法稳定匹配尺寸不同的汽车头枕金属杆。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载挂钩,车载挂钩用于安装至车辆座椅的头枕金属杆;车载挂钩包括:安装部,安装部的一端设有用于容纳头枕金属杆的容纳槽;弹性部,弹性部设于安装部对应形成容纳槽的端口位置,且至少部分伸入容纳槽;挂件部,挂件部连接于安装部的另一端;其中,当车载挂钩与头枕金属杆配合时,弹性部对头枕金属杆施加使其进入容纳槽的方向的弹性力。
3、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结合将车载挂钩装配至头枕金属杆的安装过程,通过在容纳槽内设置弹性部,以使得利用弹性部对设于容纳槽内的头枕金属杆施加弹性力,确保在弹性力的挤压作用下,一方面,有效避免
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中,弹性部远离端口的一端为自由端;容纳槽与自由端相对设置的部位形成限位结构;其中,头枕金属杆位于容纳槽内时,头枕金属杆夹设于自由端与限位结构之间。
5、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具体来说,通过使得自由端和限位结构的相互配合,有效实现了对头枕金属杆的固定效果,降低了头枕金属杆在容纳槽发生晃动的风险,提高了车载挂钩与其的装配稳定性。
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中,限位结构为弧形凹槽;其中,弧形凹槽朝向远离弹性部的方向凹陷。
7、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进一步提高了车载挂钩与其的装配稳定性。
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中,弹性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弹性结构和和第二弹性结构;第一弹性结构和第二弹性结构之间形成容纳头枕金属杆的调节间距;其中,头枕金属杆进入调节间距的过程中,调节间距增大。
9、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具体来说,通过设置相对设置的第一弹性结构和第二弹性结构,使得二者与头枕金属杆配合的过程中,能够同时对其施加相互挤压的弹性力,进而使得头枕金属杆能够稳定设于其中,有效降低了车载挂钩和头枕金属杆发生相互活动的风险。
10、在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中,定义弹性部朝向伸入容纳槽的方向为第一方向;调节间距包括容纳间距和卡设间距,容纳间距和卡设间距沿第一方向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且容纳间距和卡设间距二者中的最小间距形成于二者的相交位置处;其中,车载挂钩与头枕金属杆配合时,头枕金属杆设于卡设间距对应的卡设空间内。
11、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利用容纳间距和卡设间距的特点,确保了头枕金属杆安装至卡设空间后,通过使得第一弹性结构和第二弹性结构对头枕金属杆施加的弹性力,有效实现了头枕金属杆限位至卡设空间内的效果,增大了头枕金属杆从卡设空间内脱出的难度,也即降低了从卡设空间内脱出的风险。
12、在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中,挂件部设有相互连接的连接端和挂钩端;连接端连接至安装部对应端口位置的任一端部,挂钩端设于连接端远离安装部的一端。
13、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结合车载挂钩的实际使用情况,通过挂钩端与连接端配合,以实现悬挂目标物品的效果,结合车载挂钩与头枕金属杆稳定配合的特点,降低了由头枕金属杆相对车载挂钩发生晃动而传递至挂钩端的晃动程度。
1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中,连接端与安装部呈角度设置,且连接端相对安装部的延伸方向与挂钩端相对安装部的延伸方向相反。
1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中,连接端与挂钩端之间形成挂设间隙;和/或,连接端与挂钩端圆弧过渡配合。
16、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连接端和挂钩端的圆弧过渡配合,提高了二者相互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了挂钩端挂设目标物品的承载能力,降低了发生于挂钩端和连接端二者连接触处发生断裂的风险。
1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中,安装部、弹性部和挂件部一体成型。
18、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任一实例中的车载挂钩;车辆座椅,车辆座椅设有与车载挂钩配合的头枕金属杆。
19、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能够实现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20、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后,能够达到如下技术效果:
21、(1)结合将车载挂钩装配至头枕金属杆的安装过程,通过在容纳槽内设置弹性部,以使得利用弹性部对设于容纳槽内的头枕金属杆施加弹性力,确保在弹性力的挤压作用下,一方面,有效避免了车辆在动态环境中,由于容纳槽的开口尺寸固定不变,所导致车载挂钩与头枕金属杆的配合出现松动,甚至于从头枕金属杆中脱出,也即结合本技术方案,提高了车载挂钩和头枕金属杆之间配合的可靠性,起到了降低二者在意外情况下相互分离的风险;另一方面,还提高了车载挂钩的使用通用性,利用设置弹性部的特点,能够实现对不同直径的头枕金属杆的稳定夹持;
22、(2)具体来说,通过使得自由端和限位结构的相互配合,有效实现了对头枕金属杆的固定效果,降低了头枕金属杆在容纳槽发生晃动的风险,提高了车载挂钩与其的装配稳定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挂钩,所述车载挂钩用于安装至车辆座椅的头枕金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挂钩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挂钩,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挂钩,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车载挂钩,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挂钩,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挂钩,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挂钩,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车载挂钩,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挂钩,其特征在于,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挂钩,所述车载挂钩用于安装至车辆座椅的头枕金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挂钩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挂钩,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挂钩,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车载挂钩,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韬,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从越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