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导光元件及背光模块制造技术_技高网

导光元件及背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37317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9 17: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导光元件及背光模块。导光元件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入光面及多个微结构组。多个微结构组设置于第一表面。每一微结构组包括第一微结构及第二微结构。第一微结构具有朝向入光面的第一迎光面。第二微结构具有朝向入光面的第二迎光面。第一微结构与第二微结构彼此分离且互为镜像结构。第一表面与入光面具有入光交界。第一微结构的第一迎光面与第一表面具有第一交界。第一交界与入光交界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距离。第二微结构的第二迎光面与第一表面具有第二交界。第二交界与入光交界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二距离。第一距离沿第二方向的变化趋势与第二距离沿第二方向的变化趋势相反。该导光元件及背光模组可改善图案不良及出光场形的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光学元件及光学模块,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导光元件及背光模块


技术介绍

1、一般而言,导光板的微结构多为圆对称、直线型或左右对称结构。如此可借由较简单的方法制作且均匀布点方式也较为单纯。然而,为顾及微结构的全弧形设计,对应地微结构的尺寸亦偏大。因此,无论导光板上是否另有设置光学膜片,均无法有效地遮蔽微结构,进而造成图案不良(pattern mura)的情况。此外,由于全弧形的设计,因此无法重复强化或舍弃某段弧形角度而进行出光场形调整。再者,全圆、直线或全弧形的多个微结构面对光源时缺乏调整能力,易出现热点(hot spot)问题。

2、“
技术介绍
”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在“
技术介绍
”段落所公开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所属
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道的
技术介绍
。在“
技术介绍
”段落所公开的内容,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专利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代表在本专利技术申请前已被所属
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光元件,可改善图案不良(pattern mura)及出光场形的调整。

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可改善图案不良及出光场形的调整。

3、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导光元件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入光面及多个微结构组。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相对。入光面连接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多个微结构组设置于第一表面。每一微结构组包括第一微结构及第二微结构。第一微结构具有朝向入光面的第一迎光面。第二微结构具有朝向入光面的第二迎光面。第一微结构与第二微结构彼此分离。第一微结构与第二微结构互为镜像结构。第一表面与入光面具有入光交界。第一微结构的第一迎光面与第一表面具有第一交界。第一交界与入光交界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距离。第二微结构的第二迎光面与第一表面具有第二交界。第二交界与入光交界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二距离。第一距离沿第二方向的变化趋势与第二距离沿第二方向的变化趋势相反。第一方向垂直于入光面,且第二方向平行于入光交界。

4、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包括上述的导光元件及发光元件。发光元件位于入光面旁。

5、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导光元件及背光模块包括多个微结构组。特别是,每一微结构组包括彼此分离且互为镜像结构的第一微结构及第二微结构。单一第一微结构及单一第二微结构的尺寸小,并且借由各微结构的旋转角度、重复强化或舍弃迎光面某段弧形角度及/或分布密度的设计,可改善图案不良(pattern mura)及出光场形的调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光元件,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入光面以及多个微结构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元件,其中所述第一交界的曲率半径的第一分布曲线与所述第二交界的曲率半径的第二分布曲线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元件,其中一部分的所述第一分布曲线与一部分的所述第二分布曲线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元件,其中所述第一迎光面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为第一图形,所述第一图形为非对称图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光元件,其中每一所述多个微结构组还包括第三微结构,所述第三微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微结构与所述第二微结构之间,所述第三微结构具有第三迎光面,且所述第三迎光面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为对称图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元件,其中所述多个微结构组分布于所述第一表面,每一所述多个微结构组的所述第一微结构邻近所述第二微结构,每一所述多个微结构组的所述第一微结构的所述第一交界具有靠近所述第二微结构的第一端点,所述第二微结构的所述第二交界具有靠近所述第一微结构的第二端点,所述第一端点与所述入光交界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端点与所述入光交界的距离,所述第一端点与所述第二端点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间距,且每一所述多个微结构组的所述间距随着所述第一端点与所述入光交界的距离减少而增加或不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光元件,其中所述第一表面具有第一设置区以及第二设置区,所述第一设置区位于所述入光面与所述第二设置区之间,所述多个微结构组设置于所述第一设置区与所述第二设置区,每一所述多个微结构组的所述第一微结构的所述第一迎光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的所述第一交界具有远离所述第二微结构的第一远端点,每一所述多个微结构组的所述第二微结构的所述第二迎光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的所述第二交界具有远离所述第一微结构的第二远端点,第一连线通过所述第一端点与所述第一远端点,第二连线通过所述第二端点与所述第二远端点,其中设置于所述第一设置区的每一所述多个微结构组的所述第一连线与所述第二连线的夹角小于设置于所述第二设置区的每一所述多个微结构组的所述第一连线与所述第二连线的夹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光元件,其中设置于所述第一设置区的每一所述多个微结构组的所述间距随着所述第一端点与所述入光交界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少,且设置于所述第二设置区的每一所述多个微结构组的所述间距随着所述第一端点与所述入光交界的距离的增加而不变。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光元件,其中所述第一表面还包括第三设置区,所述第二设置区位于所述第一设置区与所述第三设置区之间,所述导光元件还包括多个辅助微结构,所述多个辅助微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三设置区,其中每一所述多个辅助微结构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与每一所述第一微结构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光元件,其中所述多个微结构组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分布密度由所述入光面朝远离所述入光面的方向渐增。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微结构分布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微结构分布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微结构形成第一分布图案,所述第二微结构形成第二分布图案,所述第一分布图案与所述第二分布图案不同且为非镜像图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光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微结构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分布密度由所述入光面朝远离所述入光面的方向渐增,所述第二微结构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分布密度由所述入光面朝远离所述入光面的方向渐增。

13.一种背光模块,包括导光元件以及发光元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块,还包括至少一个光学膜片,位于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光元件,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入光面以及多个微结构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元件,其中所述第一交界的曲率半径的第一分布曲线与所述第二交界的曲率半径的第二分布曲线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元件,其中一部分的所述第一分布曲线与一部分的所述第二分布曲线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元件,其中所述第一迎光面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为第一图形,所述第一图形为非对称图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光元件,其中每一所述多个微结构组还包括第三微结构,所述第三微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微结构与所述第二微结构之间,所述第三微结构具有第三迎光面,且所述第三迎光面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为对称图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元件,其中所述多个微结构组分布于所述第一表面,每一所述多个微结构组的所述第一微结构邻近所述第二微结构,每一所述多个微结构组的所述第一微结构的所述第一交界具有靠近所述第二微结构的第一端点,所述第二微结构的所述第二交界具有靠近所述第一微结构的第二端点,所述第一端点与所述入光交界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端点与所述入光交界的距离,所述第一端点与所述第二端点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间距,且每一所述多个微结构组的所述间距随着所述第一端点与所述入光交界的距离减少而增加或不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光元件,其中所述第一表面具有第一设置区以及第二设置区,所述第一设置区位于所述入光面与所述第二设置区之间,所述多个微结构组设置于所述第一设置区与所述第二设置区,每一所述多个微结构组的所述第一微结构的所述第一迎光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的所述第一交界具有远离所述第二微结构的第一远端点,每一所述多个微结构组的所述第二微结构的所述第二迎光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的所述第二交界具有远离所述第一微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增科徐英舜杨玮钧林贻晨
申请(专利权)人: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