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开关,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扭簧实现档位复位的开关结构。
技术介绍
1、目前,四驱开关作为实现车辆在行驶过程四轮驱动与两轮驱动之间转换的开关,现有的四驱开关多采用旋钮式开关。
2、在先申请专利号cn201521083169.4公开了一种四驱开关,包括壳体、与壳体相接的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电路板和设置在壳体上的旋钮组件,所述电路板上设有传递板,传递板上设有与电路板电连接的光电传感器,所述旋钮组件包括旋钮和设置在旋钮远离传递板的端部的操作面,旋钮与传递板之间设有与旋钮联动的传递环,传递环与光电传感器形成联动配合;传递环的内壁设有均匀分布的弧形凸面,环形壁内壁上与该弧形凸面对应的位置设有沿直径设置的连接桥,该连接桥的两端设有中空腔,中空腔内设有弹簧,环形壁上设有与中空腔连通的通孔,弹簧朝向通孔的一端套设有与通孔适配的抵接头,该抵接头朝向弧形凸面的一端为球面端,该球面端穿过通孔与弧形凸面抵接。
3、上述专利中存在的问题:旋转的过程中,每一个凹槽就是一个旋转距离,通过抵接头配合弹簧的方式,使旋转更具有节奏性,但是内部未设置反馈结构,旋钮档位调节到最后一挡时,还能继续旋转,不能给使用者一个反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基于扭簧实现档位复位的开关结构。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扭簧实现档位复位的开关结构,包括壳体、与壳体相连的底座、设置在壳体上的旋钮组件,所述旋钮组件包括旋
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一角处设置有固定架,所述扭簧套设于固定架,所述壳体内壁相邻第二引脚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限位第二引脚的阻挡部,所述第一引脚与壳体相对阻挡部一侧内壁相抵。
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架具有呈十字形的插接块,所述插接块插装于扭簧的通孔内。
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向轨道包括相对设置于限位块两侧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上均设置有三个定位槽,每个定位槽分别对应旋钮的一个挡位;所述第一轨道上设置有第一平滑曲面,且第一平滑曲面位于第一轨道接近限位块的一个定位槽与限位块之间的路径上;所述第二轨道上设置有第二平滑曲面,且第二平滑曲面位于第二轨道接近推块的一个定位槽与推块之间的路径上。
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推块朝向第二引脚的一侧设置有卡槽。
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传递环外壁设置有第一环形部,所述壳体内壁设置有第二环形部,所述第一环形部和第二环形部插接且转动配合。
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旋钮位于壳体上方且旋钮与传递环上端插接配合,所述传递环相对旋钮的一端延伸至壳体内。
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旋钮外周壁均匀分布有若干防滑凸粒。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旋钮转动至最后一个挡位时,传递环的推块正好与扭簧的第二引脚相抵,继续转动旋钮还可转动一定角度,直至导向件与限位块侧壁相抵使旋钮到达极限位置,松开旋钮后自动复位到最后一个挡位处,旋钮到达极限位置的过程中压缩扭簧,使用者感受到阻力,起到挡位反馈的作用,给使用者提醒,避免旋钮过渡扭转降低使用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扭簧实现档位复位的开关结构,包括壳体(1)、与壳体(1)相连的底座、设置在壳体(1)上的旋钮组件(2),所述旋钮组件(2)包括旋钮(3)以及与旋钮(3)联动的传递环(4),所述传递环(4)内壁设置有导向轨道(5),底座上设置有位于导向轨道(5)内的导向件(6),所述导向轨道(5)内设置有若干与导向件(6)过盈配合的定位槽(7),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环(4)内设置有位于导向轨道(5)路径上的限位块(8),所述传递环(4)上相对限位块(8)一侧设置有推块(9),所述壳体(1)一角处置有扭簧(10),所述扭簧(10)具有第一引脚(11)和第二引脚(12),扭簧(10)的第一引脚(11)与壳体(1)内壁相抵,扭簧(10)的第二引脚(12)延伸至传递环(4)处且位于推块(9)的转动路径上,旋钮(3)转动至最后一个挡位时所述推块(9)与扭簧(10)第二引脚(12)相抵,继续操作旋钮(3)使限位块(8)与导向件(6)抵接到达极限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扭簧实现档位复位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一角处设置有固定架(13),所述扭簧(10)套设于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扭簧实现档位复位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3)具有呈十字形的插接块(15),所述插接块(15)插装于扭簧(10)的通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扭簧实现档位复位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轨道(5)包括相对设置于限位块(8)两侧的第一轨道(16)和第二轨道(17),所述第一轨道(16)和第二轨道(17)上均设置有三个定位槽(7),每个定位槽(7)分别对应旋钮(3)的一个挡位;所述第一轨道(16)上设置有第一平滑曲面(18),且第一平滑曲面(18)位于第一轨道(16)接近限位块(8)的一个定位槽(7)与限位块(8)之间的路径上;所述第二轨道(17)上设置有第二平滑曲面(19),且第二平滑曲面(19)位于第二轨道(17)接近推块(9)的一个定位槽(7)与推块(9)之间的路径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扭簧实现档位复位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块(9)朝向第二引脚(12)的一侧设置有卡槽(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扭簧实现档位复位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环(4)外壁设置有第一环形部(21),所述壳体(1)内壁设置有第二环形部(22),所述第一环形部(21)和第二环形部(22)插接且转动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扭簧实现档位复位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3)位于壳体(1)上方且旋钮(3)与传递环(4)上端插接配合,所述传递环(4)相对旋钮(3)的一端延伸至壳体(1)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扭簧实现档位复位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3)外周壁均匀分布有若干防滑凸粒(2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扭簧实现档位复位的开关结构,包括壳体(1)、与壳体(1)相连的底座、设置在壳体(1)上的旋钮组件(2),所述旋钮组件(2)包括旋钮(3)以及与旋钮(3)联动的传递环(4),所述传递环(4)内壁设置有导向轨道(5),底座上设置有位于导向轨道(5)内的导向件(6),所述导向轨道(5)内设置有若干与导向件(6)过盈配合的定位槽(7),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环(4)内设置有位于导向轨道(5)路径上的限位块(8),所述传递环(4)上相对限位块(8)一侧设置有推块(9),所述壳体(1)一角处置有扭簧(10),所述扭簧(10)具有第一引脚(11)和第二引脚(12),扭簧(10)的第一引脚(11)与壳体(1)内壁相抵,扭簧(10)的第二引脚(12)延伸至传递环(4)处且位于推块(9)的转动路径上,旋钮(3)转动至最后一个挡位时所述推块(9)与扭簧(10)第二引脚(12)相抵,继续操作旋钮(3)使限位块(8)与导向件(6)抵接到达极限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扭簧实现档位复位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一角处设置有固定架(13),所述扭簧(10)套设于固定架(13),所述壳体(1)内壁相邻第二引脚(12)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限位第二引脚(12)的阻挡部(14),所述第一引脚(11)与壳体(1)相对阻挡部(14)一侧内壁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扭簧实现档位复位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3)具有呈十字形的插接块(15),所述插接块(15)插装于扭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上权,周扬恩,白福泽,李孟尧,颜瑶,伍吕芳,吴汉华,林祥军,付显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长江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