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气化铁路移动接触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叠式腕臂装置操作方法、折叠式腕臂装置及移动接触网。
技术介绍
1、现有的移动接触网应用于大型的货运装卸站场,当货运列车驶入或者驶出
2、货运装卸站场时,移动接触网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需要位于铁轨上方,方便货运列车的受电弓抬起后能够从接触线上取电;当货运列车停靠在货运装卸站场时,需要将铁轨上方的接触网移开让出铁轨上方的空间,以便方便装卸作业。现有移动接触网承力索和接触线是固定死在腕臂支持装置上的,当环境温
3、度等不变时,不存在导线长线长度变化,此时移动接触网移动到非工作位如图1中第二种情况,移动接触网整体均能在非工作位到位,这是理想的工作状态。但由于热胀冷缩的影响,当环境温度升高时,导线因热胀冷缩原理变长,移动接触网移动至非工作位如图1中第一种情况,无动力端腕臂先转动到位,动力端腕臂距离立柱侧还有较远的距离,移动接触网移动不到位则影响安全装卸作业。当环境温度降低时,导线因热胀冷缩原理变短,移动接触网移动至非工作位如图1中第三种情况,动力端腕臂先转动到位,无动力端腕臂距离立柱侧还有较远的距离,移动接触网移动不到位则影响安全装卸作业。
4、以及,由于腕臂支持装置与腕臂支持装置之间的承力索作用力存在差异,比如移动接触线两端由于挨近动力提供装置,成吨的作用力若直接作用在移动接触网靠近两端的腕臂上,容易损伤腕臂结构,影响使用寿命,另外现有第一根或者最后腕臂转动到位后,停止转动,移动接触网中其余的腕臂支持装置没
5、有转动到铁路侧边,腕臂与
6、为此,能够开发一款新的结构,在腕臂转动到铁路侧边的时候,能够让承力索和接触线能够在动力装置拉动的情况下,承力索和接触线能够进一步地被拉动移动,如此可方便带动腕臂支持装置往铁路侧边进一步移出铁路上方,让出铁路上方的空间方便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移动接触网的折叠式腕臂装置,以便解决现有技术中承力索和/或接触线从铁路上方往铁路侧边转动的过程中或者位于铁路侧时,承力索和/或接触线不能被进一步拉动致使移动接触网中的腕臂不能有效的完全移动到铁路侧边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移动接触网的折叠式腕臂装置操作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所述折叠式腕臂装置至少包括第一腕臂本体结构和至少一个以上的第二腕臂本体结构;
3、所述第一腕臂本体结构可通过所述转动件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移动接触网的立柱上;
4、所述第二腕臂本体结构利用所述可相对转动结构直接或间接的与所述第一腕臂本体连接,所述第二腕臂本体结构通过设置的可相对转动结构被配置为能
5、够相对所述第一腕臂本体结构转动;和/或
6、当至少具有两个第二腕臂本体结构时,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腕臂本体结构之间利用所述可相对转动结构直接或间接的连接;两相邻的所述第二腕臂本体结构之间通过设置的可相对转动结构被配置为能够相对转动;
7、第一腕臂本体结构与至少一个以上的第二腕臂本体结构通过设置的可相对转动结构实现相对转动,调整折叠式腕臂装置的空间伸展长度;
8、折叠式腕臂装置空间伸展长度的调节使得折叠式腕臂装置至少具有如下特征:
9、所述第一腕臂结构上至少具有第一点;一个以上的第二腕臂本体结构中的任意第二腕臂本体结构上至少具有第二点;
10、折叠式腕臂装置处于工作位状态时,所述第一腕臂结构上的第一点与任意第二臂结构上的第二点之间的空间间距为l1;折叠式腕臂装置处于非工作位状态时,所述第一腕臂结构上的第一点与任意第二臂结构上的第二点之间的空间间距为l2;其中l1小于l2;
11、所述供电体被拉动或者被带动或者驱动后能够在铁路的长度方向移动或者在近似铁路的长度方向移动,移动的供电体能够带动或者驱动所述折叠式腕臂装置在近似水平方向或者水平方向转动实现供电体工作位状态与非工作状态之间的切换;
12、或者,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折叠式腕臂装置在近似水平方向或水平方向转动;所述驱动装置提供拉力和/或推力用于直接或者间接的驱动一个或者多个所述第二腕臂本体结构相对于所述第一腕臂本体结构转动;利用驱动装置带动或者驱动所述折叠式腕臂装置在近似水平方向或者水平方向转动实现供电体工作位状态与非工作状态之间的切换。
13、进一步的,供电体位于两铁轨之间上方对应的空间区域时,折叠式腕臂装置处于工作位状态;供电体位于两铁轨之外的空间区域时,折叠式腕臂装置处于非工作位状态;
14、所述折叠式腕臂装置通过第一腕臂本体结构相对于立柱转动,一个或者多个第二腕臂本体结构相对所述第一腕臂本体结构转动,调整折叠式腕臂装置的空间伸展长度,以匹配所述折叠式腕臂装置在非工作位状态与工作位状态之间的转换。
15、进一步的,移动的供电体在近似水平方向或者水平方向转动从工作位状态转动至非工作位状态的过程中,第一腕臂本体结构与至少一个以上的第二腕臂本体结构通过设置的可相对转动结构实现相对转动;在折叠式腕臂装置由工作位状态向非工作位状态进行转动的全过程中或者该过程中的部分阶段,折叠式腕臂装置的空间伸展长度逐渐增长;
16、和/或
17、移动的供电体在水平方向转动从非工作位状态转动至工作位状态的过程中,第一腕臂本体结构与至少一个以上的第二腕臂本体结构通过设置的可相对转动结构实现相对转动;在折叠式腕臂装置由非工作位状态向工作位状态进行转动的全过程中或者该过程中的部分阶段,折叠式腕臂装置的空间伸展长度逐渐缩短。
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腕臂本体结构移出两铁轨之间上方对应的空间区域后,移动的供电体提供的作用力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或者驱动所述第二腕臂本体结构相对于所述第一腕臂本体结构做近似水平方向或者水平方向的转动,进一步增加折叠式腕臂装置的空间伸展长度;和/或
19、所述第一腕臂本体结构移出两铁轨之间上方对应的空间区域后,移动的供电体提供的作用力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或者驱动两个以上所述第二腕臂本体结构中任意第二腕臂本体结构转动;两相邻的第二腕臂本体结构之间,和/或第一腕臂本体结构与第二腕臂本体结构之间通过设置的可相对转动结构做近似水平方向或水平方向的转动,进一步增加折叠式腕臂装置的空间伸展长度。
20、进一步的,移动的供电体在近似水平方向或水平方向转动从工作位状态转动至非工作位状态的全过程中或者该过程中的部分阶段;第一腕臂本体结构与第二腕臂本体结构之间,和/或,两相邻的第二腕臂本体结构之间形成的开合角度可以逐渐增大;和/或
21、移动的供电体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式腕臂装置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如下步骤:所述折叠式腕臂装置至少包括第一腕臂本体结构和至少一个以上的第二腕臂本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供电体位于两铁轨之间上方对应的空间区域时,折叠式腕臂装置处于工作位状态;供电体位于两铁轨之外的空间区域时,折叠式腕臂装置处于非工作位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移动的供电体在近似水平方向或水平方向转动从工作位状态转动至非工作位状态的过程中,第一腕臂本体结构与至少一个以上的第二腕臂本体结构通过设置的可相对转动结构实现相对转动;在折叠式腕臂装置由工作位状态向非工作位状态进行转动的全过程中或者该过程中的部分阶段,折叠式腕臂装置的空间伸展长度逐渐增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腕臂本体结构移出两铁轨之间上方对应的空间区域后,移动的供电体提供的作用力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或者驱动所述第二腕臂本体结构相对于所述第一腕臂本体结构做近似水平方向或者水平方向的转动,进一步增加折叠式腕臂装置的空间伸展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腕臂本体结构移出两铁轨之间上方对应的空间区域后,移动的供电体提供的作用力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或者驱动所述第二腕臂本体结构相对于所述第一腕臂本体结构做近似水平方向或水平方向的转动,进一步增大第一腕臂本体结构与第二腕臂本体结构之间形成的开合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体受外力被拉动,所述供电体将受到的拉力直接或者间接的作用在所述第二腕臂本体结构上,从而带动所述第二腕臂本体结构相对于所述第一腕臂本体结构转动,第一腕臂本体结构相对于立柱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转动限位装置来限制所述第二腕臂本体结构相对于第一腕臂本体结构的转动角度;当折叠式腕臂装置处于工作位状态,所述转动限位装置限制第二腕臂本体结构相对于第一腕臂本体结构的转动角度;当折叠式腕臂装置处于非工作位状态,所述转动限位装置限制第二腕臂本体结构相对于第一腕臂本体结构的转动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移动接触网中采用一个以上的折叠式腕臂装置;折叠式腕臂装置由工作位状态向非工作位状态进行转动的全过程中或者该过程中的部分阶段,由于供电体会热胀冷缩效应,至少存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折叠式腕臂装置的水平转动角度和/或开合角度不相同。
10.一种移动接触网的折叠式腕臂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包括折叠式腕臂装置、转动件和供电体,其中,所述折叠式腕臂装置通过直接或间接设置的所述转动件在近似水平方向或水平方向以可转动的方式直接或者间接的安装在立柱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式腕臂装置,其特征在于:供电体位于两铁轨之间上方对应的空间区域时,折叠式腕臂装置处于工作位状态;供电体位于两铁轨之外的空间区域时,折叠式腕臂装置处于非工作位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折叠式腕臂装置,其特征在于:移动的供电体在近似水平方向或者水平方向转动从工作位状态转动至非工作位状态的过程中,第一腕臂本体结构与至少一个以上的第二腕臂本体结构通过设置的可相对转动结构实现相对转动;在折叠式腕臂装置由工作位状态向非工作位状态进行转动的全过程中或者该过程中的部分阶段,折叠式腕臂装置的空间伸展长度逐渐增长;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折叠式腕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腕臂本体结构移出两铁轨之间上方对应的空间区域后,移动的供电体提供的作用力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或者驱动所述第二腕臂本体结构相对于所述第一腕臂本体结构做近似水平方向或者水平方向的转动,进一步增加折叠式腕臂装置的空间伸展长度;和/或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折叠式腕臂装置,其特征在于:移动的供电体在近似水平方向或水平方向转动从工作位状态转动至非工作位状态的全过程中或者该过程中的部分阶段;第一腕臂本体结构与第二腕臂本体结构之间,和/或,两相邻的第二腕臂本体结构之间形成的开合角度可以逐渐增大;和/或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折叠式腕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腕臂本体结构移出两铁轨之间上方对应的空间区域后,移动的供电体提供的作用力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或者驱动所述第二腕臂本体结构相对于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式腕臂装置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如下步骤:所述折叠式腕臂装置至少包括第一腕臂本体结构和至少一个以上的第二腕臂本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供电体位于两铁轨之间上方对应的空间区域时,折叠式腕臂装置处于工作位状态;供电体位于两铁轨之外的空间区域时,折叠式腕臂装置处于非工作位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移动的供电体在近似水平方向或水平方向转动从工作位状态转动至非工作位状态的过程中,第一腕臂本体结构与至少一个以上的第二腕臂本体结构通过设置的可相对转动结构实现相对转动;在折叠式腕臂装置由工作位状态向非工作位状态进行转动的全过程中或者该过程中的部分阶段,折叠式腕臂装置的空间伸展长度逐渐增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腕臂本体结构移出两铁轨之间上方对应的空间区域后,移动的供电体提供的作用力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或者驱动所述第二腕臂本体结构相对于所述第一腕臂本体结构做近似水平方向或者水平方向的转动,进一步增加折叠式腕臂装置的空间伸展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移动的供电体在近似水平方向或水平方向转动从工作位状态转动至非工作位状态的全过程中或者该过程中的部分阶段;第一腕臂本体结构与第二腕臂本体结构之间,和/或,两相邻的第二腕臂本体结构之间形成的开合角度可以逐渐增大;和/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腕臂本体结构移出两铁轨之间上方对应的空间区域后,移动的供电体提供的作用力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或者驱动所述第二腕臂本体结构相对于所述第一腕臂本体结构做近似水平方向或水平方向的转动,进一步增大第一腕臂本体结构与第二腕臂本体结构之间形成的开合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体受外力被拉动,所述供电体将受到的拉力直接或者间接的作用在所述第二腕臂本体结构上,从而带动所述第二腕臂本体结构相对于所述第一腕臂本体结构转动,第一腕臂本体结构相对于立柱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转动限位装置来限制所述第二腕臂本体结构相对于第一腕臂本体结构的转动角度;当折叠式腕臂装置处于工作位状态,所述转动限位装置限制第二腕臂本体结构相对于第一腕臂本体结构的转动角度;当折叠式腕臂装置处于非工作位状态,所述转动限位装置限制第二腕臂本体结构相对于第一腕臂本体结构的转动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移动接触网中采用一个以上的折叠式腕臂装置;折叠式腕臂装置由工作位状态向非工作位状态进行转动的全过程中或者该过程中的部分阶段,由于供电体会热胀冷缩效应,至少存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折叠式腕臂装置的水平转动角度和/或开合角度不相同。
10.一种移动接触网的折叠式腕臂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包括折叠式腕臂装置、转动件和供电体,其中,所述折叠式腕臂装置通过直接或间接设置的所述转动件在近似水平方向或水平方向以可转动的方式直接或者间接的安装在立柱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式腕臂装置,其特征在于:供电体位于两铁轨之间上方对应的空间区域时,折叠式腕臂装置处于工作位状态;供电体位于两铁轨之外的空间区域时,折叠式腕臂装置处于非工作位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折叠式腕臂装置,其特征在于:移动的供电体在近似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晓英,李彦华,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新伟车辆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