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副车架结构。
技术介绍
1、在正面碰撞中,整车对正面碰撞的脉冲水平和保证乘员舱的结构稳定性是衡量耐撞性能最重要的两个指标。为了追求更大的乘坐空间和车型整体外观效果,suv普遍采用短前悬和大尺寸轮胎的设计风格,压缩了车身前部纵梁结构的吸能变形空间和纵梁在轮包处的横截面积,在正面碰撞中纵梁吸能不足而且容易发生折弯变形,导致正面碰撞中整车减速度水平较高,增加被动安全开发难度。
2、目前,前副车架的结构主要有元宝梁和全框,其与车身的连接形式是通过前副车架上焊接的金属套管或者橡胶衬套,再用螺栓穿过金属套管或者橡胶衬套,施加力矩,从而将副车架牢牢地紧固到车身。
3、然而,上述结构的整车在经历碰撞后,无法释放碰撞能量,不能快速地降低整车速度,可能出现前副车架直冲驾驶舱内的现象,对驾驶员和乘员带来伤害,存在生命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副车架结构,旨在解决目前整车在经历碰撞后,无法释放碰撞能量,不能快速地降低整车速度,可能出现前副车架直冲驾驶舱内的现象,对驾驶员和乘员带来伤害,存在生命危险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前副车架结构,所述前副车架结构包括纵梁组件和设于所述纵梁组件之间的横梁组件;
3、纵梁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
4、横梁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之间的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第三横
5、其中,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对称设有第一类安装点,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上对称设有第二类安装点和第三类安装点,所述第二类安装点上设有可脱落式机构,所述可脱落式机构通过紧固件与车身相连,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与车身贴合紧固。
6、综上,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前副车架结构,通过在第一横梁上设置第一类安装点,以及沿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类安装点和第三类安装点,通过在第一类安装点和第三类安装点与车身贴合紧固,并利用紧固件通过设于第二安装点上的可脱落式机构连接至车身,进而与车身形成可脱落式连接。具体为,前副车架结构包括纵梁组件和设于纵梁组件之间的横梁组件;纵梁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横梁组件包括设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的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第一横梁的两端对称设有第一类安装点,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上对称设有第二类安装点和第三类安装点,第二类安装点上设有可脱落式机构,可脱落式机构通过紧固件与车身相连,第一横梁、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与车身贴合紧固。整车正面碰撞后,前副车架的连接点受力达到极限值,前副车架会在第二类安装点处进行“y向”脱落,紧固件则留在车身中,从而实现前副车架与车身的分离,并且带动动力总成向下向后脱离,释放碰撞能量,降低整车减速度,缓解机舱的刚性碰撞,提升碰撞安全,提高对驾驶员和乘员的保护。
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可脱落式机构包括连接至所述第一纵梁或所述第二纵梁上的内板和外板、以及设于所述内板和所述外板之间的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设于所述内板和所述外板远离所述第一纵梁或所述第二纵梁。
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外板和所述内板设有所述连接支架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卡设部和第二卡设部,所述第一卡设部和所述第二卡设部仿形设置,且位置对应。
9、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第一卡设部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二卡设部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一卡块和所述第二卡块卡设于连接支架端面。
10、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连接支架包括弯曲边和设于对称设于所述弯曲边两侧的卡设边,所述弯曲边与所述第一卡设部和所述第二卡设部仿形设置,以用于围合成连接于车身的紧固槽。
11、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卡设边的两端分别卡设有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
12、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均设有两个第一类安装点,所述第一类安装点上设有第一安装套管。
13、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第三类安装点设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与所述第三横梁搭接处,所述第三类安装点上设有第二安装套管。
14、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第三横梁沿其长度方向对称设有两个安装支架,以用于连接电机。
15、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之间均设有加强支架。
16、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与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副车架结构包括纵梁组件和设于所述纵梁组件之间的横梁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脱落式机构包括连接至所述第一纵梁或所述第二纵梁上的内板和外板、以及设于所述内板和所述外板之间的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设于所述内板和所述外板远离所述第一纵梁或所述第二纵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和所述内板设有所述连接支架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卡设部和第二卡设部,所述第一卡设部和所述第二卡设部仿形设置,且位置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设部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二卡设部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一卡块和所述第二卡块卡设于连接支架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包括弯曲边和设于对称设于所述弯曲边两侧的卡设边,所述弯曲边与所述第一卡设部和所述第二卡设部仿形设置,以用于围合成连接于车身的紧固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设边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均设有两个第一类安装点,所述第一类安装点上设有第一安装套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类安装点设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与所述第三横梁搭接处,所述第三类安装点上设有第二安装套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横梁沿其长度方向对称设有两个安装支架,以用于连接电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前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之间均设有加强支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副车架结构包括纵梁组件和设于所述纵梁组件之间的横梁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脱落式机构包括连接至所述第一纵梁或所述第二纵梁上的内板和外板、以及设于所述内板和所述外板之间的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设于所述内板和所述外板远离所述第一纵梁或所述第二纵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和所述内板设有所述连接支架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卡设部和第二卡设部,所述第一卡设部和所述第二卡设部仿形设置,且位置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设部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二卡设部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一卡块和所述第二卡块卡设于连接支架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包括弯曲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鹏,郑勇,熊剑,杨涛,邬杰,杜满胜,
申请(专利权)人: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