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圣专利>正文

管道内、外接头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33940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管道内、外接头连接结构,属于管道配件技术领域。包括外接头本体和内接头本体,外接头本体至少具有两个接口,接口中的至少一个接口的端口部位的内壁上加工有配接内螺纹,且在至少一个接口的端口部位的外壁上突设有接口凸台,内接头本体的两端中的至少一端的外壁上设有配接外螺纹,配接外螺纹与配接内螺纹相配合,内接头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中部或一端的外壁上具有扳座,接口中的至少一个接口的接口凸台的内壁的底部具有密封圈台阶腔,在密封圈台阶腔内设有密封圈,扳座朝向密封圈台阶腔的一侧延伸有嵌合凸台,嵌合凸台与密封圈台阶腔相配合且与密封圈相接触。可以免用生料带而节约辅助材料,体现快捷安装。(*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管道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管道内、外接头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管道外接头主要包括具有两个接口(也可称端口)的外接头、具有三个接口或四 个接口的外接头,其中,具有两个接口的外接头有两种形式,一是直通,二是弯头。图5所示 为已有技术中的管道内、外接头连接结构,包括至少具有三个接口 11的外接头本体1以及 与外接头本体1的接口 11相配接的至少一个内接头本体2,在各接口 11的端口部位的内壁 上加工有配接内螺纹111,并且在接口 11的端口部位的外壁上突设有接口凸台112,在内接 头本体2的两端中的至少一端的外壁上设有配接外螺纹21。由于具有两个或四个接口 11 的外接头本体1与前述的具有三个接口 11的外接头本体1的结构原理相同,因此申请人不 再赘述。上述由图5所示的管道内、外接头连接结构在使用时,首先在内接头2的配接外螺 纹21的区域绕覆(绕包)生料带(也称密封带),然后将内接头2的配接外螺纹21与外接 头本体1的接口 11的配接内螺纹111螺纹配合,由生料带担当内、外接头本体2、1之间的 密封作用。上述结构的内、外接头本体2、1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产生以下技术问题一是由于 生料带的密封效果较差,易使内接头本体2与接口 11之间出现泄漏现象;二是绕复于内接 头本体2的配接外螺纹21上的生料带的量难以掌握,若过少,则达不到密封作用,反之若过 多,则在旋入接口 11时不仅会产生生料带向外驱赶现象,而且还造成生料带浪费,尤其存 在导致外接头本体1的接口 11开裂之虞;三是旋入方向只能进而不能退,因此一旦进入旋 接动作,若在旋入过程中出现哪怕是微渺的反旋,那么必须将内接头本体2彻底退离接口 11,重新绕覆生料带,并且再次旋入;四是使用麻烦,如果是水龙头与接口 11配接,一旦水 龙头损坏而需由用户自行更换时,那么用户必须具备生料带,否则无法更换。鉴于已有技术中的管道外接头结构所存在的上述诸多不足,因此有必要加以合理 改进,本申请人进行尝试,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前 提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改善密封效果而藉以避免泄漏并且节约 水资源、无需使用生料带而藉以节约辅助材料和安装方便快捷的管道内、外接头连接结构。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管道内、外接头连接结构,包括外接头本 体和内接头本体,外接头本体至少具有两个接口,所述接口中的至少一个接口的端口部位 的内壁上加工有配接内螺纹,并且在至少一个接口的端口部位的外壁上突设有接口凸台, 所述内接头本体的两端中的至少一端的外壁上设有配接外螺纹,配接外螺纹与所述配接内 螺纹相配合,所述内接头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中部或一端的外壁上具有扳座,所述接口中的至少一个接口的接口凸台的内壁的底部具有一密封圈台阶腔,在该密封圈台阶腔内设有一 密封圈,所述的扳座朝向所述密封圈台阶腔的一侧延伸有嵌合凸台,该嵌合凸台与所述的 密封圈台阶腔相配合并且与所述的密封圈相接触。本技术由于在外接头本体的接口中的至少一个接口凸台的内壁的底部设置 了密封圈台阶腔,并且在密封圈台阶腔内设置了密封圈,以及在内接头本体的扳座朝向密 封圈台阶腔的一侧延设有嵌合凸台,因此当内接头本体的一端与外接头本体的具有密封圈 台阶腔的接口凸台配接时,可由嵌合凸台与密封圈的紧密配合而起到防止渗漏的作用,不 仅可以免用生料带而节约辅助材料,而且可以体现快捷安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再一个实施例结构图。图5为已有技术中的管道内、外接头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请见图1,由于给出的外接头本体1具有三个接口 11,因此业界通常称这种外接头 本体1为三通结构的外接头本体1,进而简称为三通,图中虽然示出了在三个接口 11的端口 部位的外壁上均突设有接口凸台112,但完全可以只需在其中的两个接口 11的端口部位突 设接口凸台112,还可以仅需在一个接口 11的端口部位突设接口凸台112,也就是说三个接 口 11中至少有一个接口 11的端口部位突设接口凸台112,更具体地讲,需要加工出密封圈 台阶腔1121的那个接口 11的端口部位必须具有接口凸台112。在内接头本体2的长度方 向的两端的外壁上各加工有配接外螺纹21,而在长度方向的中部的外壁上具有一扳座22, 该扳座22优选为六角形即六边形的扳座22,也可以使用三边形、四边形或五边形或其它相 等效的结构形式。扳座22的作用是便于工具如扳手将内接头本体2与外接头本体1旋紧。作为本技术的技术要点,在前述的接口凸台112的内壁的底部加工有一密封 圈台阶腔1121,在密封圈台阶腔112内设置既可以由橡胶,也可以由尼龙,还可以由其它类 似材质的材料制成的密封圈3。在前述的扳座22的两侧各延设(突设)有一嵌合凸台221, 其中,图1所示的左边的一个嵌合凸台221与所述密封圈台阶腔1121相配合,并且与嵌置 于密封圈的台阶腔1121内的密封圈3的一侧的表面接触,而图示的位于扳座22的右侧的 嵌合凸台221与诸如弯头、水管或接头等配接。在这种情况下,前述的弯头、水管或接头等 的端部同样具备雷同于具有象前述的密封圈台阶腔112并且在密封圈台阶腔112内设置有 密封圈3的结构。实施例2:请见图2,该实施例图给出的外接头本体1的外部设有外接头外护套12,由整个外 接头外护套12将材质为金属如铜、铸铁或不锈钢的外接头本体1包络。内接头本体2的一 端即图示的右端的扳座22由塑料充任,即由材质为塑料的扳座22将材质为金属如铜、铸铁或不锈钢的内接头本体2的右端包络。上面所讲的包络的概念是将塑料挤覆在内、外接头 本体2、1外。由图2所示,在扳座22朝向外接头本体1的一侧突设有一圈嵌合凸台221,而 外接头本体1的朝向内接头本体1 一侧的一个接口 11的接口凸台112的内壁的底部具有 一密封圈台阶腔1121,密封圈台阶腔1121内设置密封圈3。前述的扳座22的右端接续一 塑料管4。当作用于(旋动)扳座22进,使位于内接头本体2的左端的外壁上的配接外螺 纹21与接口 11的配接内螺纹111相配合,并且使嵌合凸台221抵挡到密封圈3的表面,从 而使内、外接头本体1、2密封连接。其余均同对实施例1的描述。实施例3:请见图3,该实施例图给出的外接头本体1由内部的金属件与挤覆在金属件外的 塑料共同构成,内接头本体2的一端即图示的右端的扳座22由塑料充任,即由材质为塑料 的扳座22将材质为金属如铜、铸铁或不锈钢的内接头本体2的右端包络。这里所讲的包络 的概念是将塑料挤覆内接头本体2的一端。由图3所示,在扳座22朝向外接头本体1的一 侧突设有一圈嵌合凸台221,而外接头本体1的朝向内接头本体1 一侧的一个接口 11的接 口凸台112的内壁的底部具有一密封圈台阶腔1121,密封圈台阶腔1121内设置密封圈3。 前述的扳座22的右端接续一塑料管4。当作用于(旋动)扳座22时,使位于内接头本体 2的左端的外壁上的配接外螺纹21与接口 11的配接内螺纹111相配合,并且使嵌合凸台 221抵挡到密封圈3的表面,从而使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道内、外接头连接结构,包括外接头本体(1)和内接头本体(2),外接头本体(1)至少具有两个接口(11),所述接口(11)中的至少一个接口(11)的端口部位的内壁上加工有配接内螺纹(111),并且在至少一个接口(11)的端口部位的外壁上突设有接口凸台(112),所述内接头本体(2)的两端中的至少一端的外壁上设有配接外螺纹(21),配接外螺纹(21)与所述配接内螺纹(111)相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接头本体(2)的长度方向的中部或一端的外壁上具有扳座(22),所述接口(11)中的至少一个接口(11)的接口凸台(112)的内壁的底部具有一密封圈台阶腔(1121),在该密封圈台阶腔(1121)内设有一密封圈(3),所述的扳座(22)朝向所述密封圈台阶腔(1121)的一侧延伸有嵌合凸台(221),该嵌合凸台(221)与所述的密封圈台阶腔(1121)相配合并且与所述的密封圈(3)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管道内、外接头连接结构,包括外接头本体(1)和内接头本体(2),外接头本体(1)至少具有两个接口(11),所述接口(11)中的至少一个接口(11)的端口部位的内壁上加工有配接内螺纹(111),并且在至少一个接口(11)的端口部位的外壁上突设有接口凸台(112),所述内接头本体(2)的两端中的至少一端的外壁上设有配接外螺纹(21),配接外螺纹(21)与所述配接内螺纹(111)相配合,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圣
申请(专利权)人:曹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