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空作业平台,具体涉及一种码头施工工作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高桩码头因为结构简单、施工便捷、造价低且尤其适用于软土地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然而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稀缺的岸线资源与日益增长的海上物流运输需求之间的矛盾愈专利技术显,这导致码头建造尤其是高桩码头的建造向着高桩、大跨、重装载的方向发展,这对高桩码头的施工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也产生出了一系列的施工安全问题。
2、其中,高空作业就是中最大的安全问题之一。码头上部结构施工阶段,尤其是上横梁和预制构件安装防腐涂装阶段,存在大量的高空作业,安全风险很大。对于此阶段的施工,传统的解决方式采用铺设安全平网、佩戴安全绳等措施,近年来由于各种安全事故的频发,国家对安全问题的重视,高空作业方式也得到改善,开始采用临时挂篮等措施进行码头的施工作业,
3、对于传统的码头高空作业安全措施,仅仅采用了安全网、安全绳等措施,安全系数很低,且安全网、安全绳的使用寿命很低十分容易磨损,且施工着力点少,作业人员施工困难。
4、对于采用挂篮等安全措施进行高空作业时,虽然安全系数有一定的提高,且更不容易损坏,但是对于一处挂篮只能为挂篮周边50cm左右的施工区域提供施工着力点,对于整个码头来说仅仅是杯水车薪,需要大量挂篮或者借助吊机等改变位置才能解决这类问题。
5、中国专利cn218757249u就公开了一种用于码头施工的悬挑平台,包括施工吊篮,还包括平台小车,所述平台小车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对平台小车进行支撑的万向刹车脚轮;
6、但是,该平台也只能提供平台小车所移动方向这一个方向的自由度上的施工区域的作业,且用于平台小车移动、停靠等的配重装置过于简单、需要多人操作,操控不好也容易引发高处坠落事故,对于其他方向的自由度依然需要借助吊车等方式改变位置;
7、并且上述施工措施均是借助高处稳定结构固定装置向下施工,且只能顺着结构面施工,无法解决固定于低处向上施工的工况。
8、基于此,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码头施工工作平台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码头施工工作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一种码头施工工作平台,包括主框架、液压支腿、主梁、次梁和升降平台;
4、所述主框架的下侧设有多个用于支撑主框架的液压支腿,液压支腿可沿主框架四条边移动;
5、所述主梁可沿主框架长边方向移动地设置在主框架长边上方;
6、所述次梁可沿主梁长边方向移动地设置在主梁长边上方;
7、所述升降平台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次梁内侧;次梁外侧还设有竖移驱动组件,用于控制升降平台上下移动。
8、更进一步的,所述升降平台为柱形框架。
9、更进一步的,升降平台内侧每间隔一定距离设有一个用于施工的平台。
10、更进一步的,所述液压支腿共设有八个。
11、更进一步的,主框架四条边下方的正中部位各设有一个液压支腿,其余四个液压支腿分别位于主框架四个角的下方。
12、更进一步的,所述竖移驱动组件包括卷扬机和钢丝绳,卷扬机固定安装在次梁外侧,钢丝绳的中部固定在卷扬机的绳筒上,钢丝绳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升降平台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
13、更进一步的,所述主框架、主梁以及次梁为矩形框架。
14、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码头施工工作平台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5、步骤一:液压支腿的活塞伸出将主框架顶起,并且主梁移动至主框架中部,保持主框架受力均匀;此时主框架下方的三排液压支腿由前至后依次称之支撑一、支撑二和支撑三;
16、步骤二:支撑一的活塞回缩并跟随主框架水平后移,直至主框架跨过结构件缝隙后,支撑一的活塞复位,重新支撑在结构件上,此时支撑一靠近支撑二,而支撑二和支撑三保持位置固定,始终支撑在结构件上;
17、步骤三:支撑二的活塞回缩后支撑二后移,直至支撑二靠近支撑三后,支撑二的活塞复位,重新支撑在结构件上;
18、步骤四:支撑三的活塞回缩后支撑三后移,直至支撑三移动至主框架的后端,随后支撑三的活塞复位,重新支撑在结构件上;
19、步骤五:重复步骤二、步骤三以及步骤四,整个平台越过结构件之间的缝隙,实现整个工作平台在结构件上的平面移动。
20、本专利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为:
21、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液压支腿可控制整个工作平台在桩台等高桩码头结构件上平面移动,从而在不需要借助吊车移动吊篮或者设置大量吊篮的情况下,实现在码头的任意施工区域内进行施工作业。
22、在本专利技术中,可移动地设置的主梁和次梁可控制升降平台在主框架内侧区域移动,节省为了改变施工位置而多次移动的时间,有效提高施工效率,还可以实现升降平台在码头区域外侧的高空作业。
23、在本专利技术中,升降平台可在次梁内上下移动,主梁、次梁和升降平台配合可实现在主框架内侧区域任意位置的施工作业要求;由于升降平台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平台,所以可实现向上施工、向下施工等多高度差的同时施工,并且可通过升降平台实现施工人员的上下以及简单的施工材料的上下运输等功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码头施工工作平台,包括主框架(1)、液压支腿(2)、主梁(3)、次梁(4)和升降平台(5),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头施工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平台(5)为柱形框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码头施工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升降平台(5)内侧每间隔一定距离设有一个用于施工的平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码头施工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支腿(2)共设有八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码头施工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主框架(1)四条边下方的正中部位各设有一个液压支腿(2),其余四个液压支腿(2)分别位于主框架(1)四个角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码头施工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移驱动组件包括卷扬机(6)和钢丝绳(7),卷扬机(6)固定安装在次梁(4)外侧,钢丝绳(7)的中部固定在卷扬机(6)的绳筒上,钢丝绳(7)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升降平台(5)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码头施工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1)、主梁(3)以及次梁(3)为矩形框
8.一种码头施工工作平台的施工方法,使用了权利要求7所述的码头施工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码头施工工作平台,包括主框架(1)、液压支腿(2)、主梁(3)、次梁(4)和升降平台(5),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头施工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平台(5)为柱形框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码头施工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升降平台(5)内侧每间隔一定距离设有一个用于施工的平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码头施工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支腿(2)共设有八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码头施工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主框架(1)四条边下方的正中部位各设有一个液压支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师睿,曹晗,崔亚琦,黄文虎,褚部,刘果,宋仁进,郑海堂,方继,刘瑜,易中楼,黄浩,谢露,王凯,梁旭,何东东,朱雨佳,杨晶晶,李忠,高祯琦,谢扬,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