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行星轮组和机动车驱动系制造技术_技高网

行星轮组和机动车驱动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337369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5 2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行星轮组和机动车驱动系,该行星轮组包括具有多个行星轮转轴的行星架,这些行星轮转轴彼此轴线错开地布置并且在行星轮转轴上可转动地支承有行星轮。在此,在行星轮转轴的第一轴向侧面上布置有第一承载区段,并且在行星轮转轴的第二轴向侧面上布置有第二承载区段。为了提供行星轮组,该行星轮组的突出之处在于具有低的制造耗费并且经由该行星轮组还能容易传输高的转矩,第一承载区段实施为铸件,其中,行星轮转轴作为轴向凸出的轴颈与第一承载区段一体式地设计。第二承载区段作为单独的构件紧固在轴颈上,其中,第一承载区段和第二承载区段轴向上在两侧使轴颈彼此间保持固定的、不能改变的转轴间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行星轮组,该行星轮组包括具有多个行星轮转轴的行星架,这些行星轮转轴彼此轴线错开地布置并且在这些行星轮轴上可转动地支承有行星轮,其中,在行星轮转轴的第一轴向侧上布置有第一承载区段,并且在行星轮转轴的第二轴向侧上布置有第二承载区段。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具有至少一个行星轮组的机动车驱动系。


技术介绍

1、行星轮组在许多领域被用作传动装置或传动装置的一部分,并且能够在结构紧凑的同时实现高的转矩的传输。因此,行星轮组此外也用于在商用车辆的机动车驱动桥中应用,以便作为轮毂传动装置在各个驱动轴与分别所属的轮毂之间的动力流引导中呈现出附加的传动。通常,在行星轮组中设置有行星架,行星架通常配备有多个行星轮转轴,这些行星轮转轴用于使行星轮在行星架中可转动地被支承。

2、因此,由de 10 2017 120 810 a1得知了一种行星轮组,该行星轮组被设置成用于凸轮轴调节器中,并且除了太阳轮和两个齿圈以外还具有行星架。在此,太阳轮抗相对转动地与凸轮轴调节器的电动马达连接,而其中一个齿圈抗相对转动地与凸轮轴连接,以及另一齿圈抗相对转动地与链轮连接,经由链轮,在链传动中建立了与内燃机的曲轴的耦联。在此,在行星架中,在第一承载区段与第二承载区段之间容纳有多个作为行星轮转轴的行星轮栓,这些行星轮栓彼此轴线错开地布置并且在这些行星轮栓上可转动地支承有行星轮。轴向位于行星轮栓两侧的承载区段在此分别由多个刚硬的连接元件组成,这些连接元件逐个地分别将两个行星轮栓相互连接起来。此外,给各个承载区段还分别配属有至少一个预紧元件,刚硬的连接元件经由该至少一个预紧元件能相互运动,并且因此使行星轮栓彼此间的转轴间距也是能变化的。由此,应补偿其中至少一个齿圈的机械公差。


技术实现思路

1、从上述的现有技术出发,本专利技术的任务现在是提供一种行星轮组,其突出之处在于具有低的制造耗费,并且此外,经由该行星轮组也应能容易地传输高的转矩。

2、该任务基于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结合其具有区分性特征的部分来解决。其随后的从属权利要求分别反映了本专利技术的有利的改进方案。此外,具有至少一个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行星轮组的机动车驱动系是权利要求12至15的主题。

3、根据本专利技术,行星轮组包括具有多个行星轮转轴的行星架,这些行星轮转轴彼此轴线错开地布置并且在这些行星轮转轴上可转动地支承有行星轮。在此,在行星轮转轴的第一轴向侧上布置有第一承载区段,并且在行星轮转轴的第二轴向侧上布置有第二承载区段。

4、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行星轮组具有配备了多个行星轮转轴的行星架。优选地,行星架在此具有至少两个行星轮转轴,但其中特别优选地,存在多于两个的行星轮转轴。行星轮转轴在此彼此轴线错开,其中,行星轮转轴在此尤其位于彼此相应的直径上并且在周边方向上彼此等距地布置。在此尤其地,在其中每个行星轮转轴上分别布置有行星轮,其中,各自的行星轮在此优选经由轴承可转动地支承在所属的行星轮转轴上,轴承尤其被设计为滚动轴承,但对此备选地也可以实施为滑动轴承。

5、优选地,各个行星轮被设置为具有至少一个环绕的齿部的圆柱齿轮,该齿部可以被设计为直齿部或斜齿部。尤其地,各个行星轮在此配备有刚好一个环绕的齿部,但其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各个行星轮也可以设计为阶梯式行星件,其中,轴向并排地设计出多个环绕的齿部。在最后提到的情况下,各个行星轮在此可以被设计为单件式的或优选多件式的。

6、行星架在行星轮转轴的轴向两侧分别配备有各一个承载区段,其中,各个承载区段在此被设置成用于使行星轮转轴彼此耦联。此外,其中一个承载区段尤其还被设置成用于建立行星架的接驳部。

7、在本专利技术的意义中,“轴向”是指与行星轮组的旋转轴线平行的取向,而“径向”是指在以旋转轴线为中心点的直径方向上的定向。

8、本专利技术现在包括以下技术教导,即,第一承载区段实施为铸件,并且行星轮转轴被设计为与第一承载区段一体式的轴向凸出的轴颈,而第二承载区段作为单独的构件紧固在轴颈上。此外,第一承载区段和第二承载区段轴向上在两侧使轴颈彼此间保持固定的、不能改变的转轴间距。

9、换言之,第一承载区段和行星轮转轴因此共同设计为铸件,其中,行星轮转轴在此作为轴颈相对于与之一体式设计的第一承载区段轴向凸出。相反,第二承载区段作为相对于第一承载区段和轴颈独立的构件存在,其中,第二承载区段在此紧固在其中每个轴颈上。由于承载区段的轴向上在两侧的放置,使得两个承载区段确保轴颈彼此间的固定的转轴间距,其中,这些转轴间距在此不会改变。

10、行星轮组的这种设计方案在此具有以下优点,即,由于第一承载区段和行星轮转轴共同实施为铸件,使得行星轮组的行星架可以以低的制造耗费来制造,这也总体上导致行星轮组的低的制造耗费。此外,由于形成行星轮转轴的轴颈与第一承载区段的一体式的实施以及第二承载区段在轴颈上的紧固,使得轴颈轴向上在两侧保持分别选择的转轴间距,从而实现行星架的高的刚度。由此,行星架也容易适用于在传输高的转矩的行星轮组中应用。

11、对于本专利技术而言重要的是,第一承载区段和行星轮转轴一体式地实施为铸件,由此,行星轮转轴作为轴颈相对于第一承载区段轴向凸出。为了在经由行星架传输高的转矩时防止在轴颈的区域中出现高的应力和在受负载下出现较大的位移,轴颈被保持在与之分别一体式设计的第一承载区段与作为单独的构件存在的第二承载区段之间。由此,在各个轴颈的区域中都提高了抗弯刚度,其中,这能利用低的耗费实现。

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一承载区段被设计成罐状的,其中,轴颈在第一承载区段的径向延伸的底部区段处轴向凸出地设计。在轴颈的径向外部,与底部区段联接有空心柱状的区段,该空心柱状的区段轴向地沿与轴颈相同的方向至少延伸超出轴颈,并且过渡成环绕的法兰区段。以有利的方式,使得由此可以经由第一承载区段来实现行星架的形状,其中,轴颈和进而可转动地支承在其上的行星轮以及行星轮组的与行星轮处于齿嵌接的部件在径向外部被包围。在此,在行星轮组的安装状态下可以在法兰区段处实现行星架的接驳,其中,空心柱状的区段作为空心轴被用于传输转矩。由于第一承载区段实施为铸件,使得这方面在此可以容易地实现。

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对此备选的设计可行方案,轴颈在第一承载区段的过梁区段处轴向凸出地设计,其中,过梁区段在背对轴颈的侧上轴向过渡成柱状的区段。在此,经由该柱状的区段可以实现行星架的接驳,使得该柱状的区段作为第一承载区段的轴形的区段用于传输转矩。优选地,柱状的区段在此形成毂,在该毂上可以建立与轴的抗相对转动的连接。

14、本专利技术的另外的实施方式是,第二承载区段实施为环形盘,该环形盘使轴颈在第二轴向侧上沿周边方向相继跟随地连接。因此,可以实现第二承载区段的简单的结构,其中,第二承载区段此外还节省空间地布置,并且尽管如此仍可以与第一承载区段一起轴向上在两侧使轴颈彼此间保持固定的转轴间距。在此,环形盘可以实施为改形件,这能够实现低的制造耗费。

15、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改进方案中,环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行星轮组(9;32),所述行星轮组包括具有多个行星轮转轴的行星架(11;35),所述行星轮转轴彼此轴线错开地布置并且在所述行星轮转轴上能转动地支承有行星轮(13),其中,在所述行星轮转轴的第一轴向侧上布置有第一承载区段(14;34),以及在所述行星轮转轴的第二轴向侧上布置有第二承载区段(15;4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区段(14;34)被实施为铸件,并且所述行星轮转轴作为轴向凸出的轴颈(17;37)与所述第一承载区段(14;34)一体式地设计,而所述第二承载区段(15;40)作为单独的构件紧固在所述轴颈(17;37)上,并且所述第一承载区段(14;34)和所述第二承载区段(15;40)轴向上在两侧使所述轴颈(17;37)彼此间保持固定的、不能改变的转轴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轮组(9),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区段(14)被设计成罐状的,其中,所述轴颈(17)在所述第一承载区段(14)的径向延伸的底部区段(16)处轴向凸出地设计,其中,在所述轴颈(17)的径向外部,在所述底部区段(16)上联接有空心柱状的区段(21),所述空心柱状的区段轴向地在与所述轴颈(17)相同的方向上至少延伸超出所述轴颈(17)并且过渡成环绕的法兰区段(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轮组(32),其特征在于,所述轴颈(37)在所述第一承载区段(34)的过梁区段(36)处轴向凸出地设计,其中,所述过梁区段(36)在背对所述轴颈(36)的侧上轴向地过渡成柱状的区段(38)。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星轮组(9;3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载区段(15;40)被实施为环形盘(24),所述环形盘使所述轴颈(17;37)在第二轴向侧上沿周边方向相继跟随地相互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星轮组(9;32),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盘(24)至少在使所述环形盘(24)紧固在所述轴颈(17;37)上的紧固点(25)的区域中分别具有径向的延伸部,所述环形盘(24)利用所述延伸部分别在各个轴颈(17;37)上径向地与使各自的行星轮(13)能转动地支承在各个轴颈(17;37)上的各自的轴承(18)的各一个内圈(19)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行星轮组(9;32),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一个内圈分别轴向保持在所述第一承载区段(14;34)的各一个贴靠凸肩(27)与所述环形盘(24)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星轮组(9;32),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盘(24)在外周边上设有环绕的、轴向延伸的区段(29)。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星轮组(9;32),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环形盘(24)紧固在所述轴颈(17;37)上的紧固点(25)经由弯曲的部段(28)相互连接。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星轮组(9;3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载区段(15;40)分别与所述轴颈(17;37)螺纹连接。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星轮组(9;32),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轮(13)逐个地不仅与布置在所述行星轮(13)的径向内部的太阳轮(10)处于齿嵌接,而且分别与放置在所述行星轮(13)的径向周围的齿圈(12)处于齿嵌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和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星轮组(9),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区段(14)的空心柱状的区段(21)轴向探伸超出并且在径向外部包围所述太阳轮(10)和所述齿圈(12)。

12.机动车驱动系(1;30),尤其是用于商用车辆的机动车驱动系,所述机动车驱动系包括至少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星轮组(9;32)。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机动车驱动系(1;30),所述机动车驱动系包括至少一个机动车驱动桥(2;31),在所述机动车驱动桥中,驱动轴(3)分别与各一个所属的轮毂(4;33)耦联,其特征在于,各自的驱动轴(3)与各一个轮毂(4;33)的耦联分别经由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星轮组(9;32)来实现。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机动车驱动系(1;30),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动车驱动系分别设计有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行星轮组(9;32),其中,各自的行星轮组(9;32)的各一个太阳轮(10)抗相对转动地与各自的驱动轴(3)连接,而各自的行星轮组(9;32)的各一个行星架(11;35)抗相对转动地与各一个轮毂(4;33)处于连接并且各自的行星轮组(9;32)的各一个齿圈(12)是固定不动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机动车驱动系(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动车驱动系...

【技术特征摘要】

1.行星轮组(9;32),所述行星轮组包括具有多个行星轮转轴的行星架(11;35),所述行星轮转轴彼此轴线错开地布置并且在所述行星轮转轴上能转动地支承有行星轮(13),其中,在所述行星轮转轴的第一轴向侧上布置有第一承载区段(14;34),以及在所述行星轮转轴的第二轴向侧上布置有第二承载区段(15;4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区段(14;34)被实施为铸件,并且所述行星轮转轴作为轴向凸出的轴颈(17;37)与所述第一承载区段(14;34)一体式地设计,而所述第二承载区段(15;40)作为单独的构件紧固在所述轴颈(17;37)上,并且所述第一承载区段(14;34)和所述第二承载区段(15;40)轴向上在两侧使所述轴颈(17;37)彼此间保持固定的、不能改变的转轴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轮组(9),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区段(14)被设计成罐状的,其中,所述轴颈(17)在所述第一承载区段(14)的径向延伸的底部区段(16)处轴向凸出地设计,其中,在所述轴颈(17)的径向外部,在所述底部区段(16)上联接有空心柱状的区段(21),所述空心柱状的区段轴向地在与所述轴颈(17)相同的方向上至少延伸超出所述轴颈(17)并且过渡成环绕的法兰区段(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轮组(32),其特征在于,所述轴颈(37)在所述第一承载区段(34)的过梁区段(36)处轴向凸出地设计,其中,所述过梁区段(36)在背对所述轴颈(36)的侧上轴向地过渡成柱状的区段(38)。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星轮组(9;3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载区段(15;40)被实施为环形盘(24),所述环形盘使所述轴颈(17;37)在第二轴向侧上沿周边方向相继跟随地相互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星轮组(9;32),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盘(24)至少在使所述环形盘(24)紧固在所述轴颈(17;37)上的紧固点(25)的区域中分别具有径向的延伸部,所述环形盘(24)利用所述延伸部分别在各个轴颈(17;37)上径向地与使各自的行星轮(13)能转动地支承在各个轴颈(17;37)上的各自的轴承(18)的各一个内圈(19)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行星轮组(9;32),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一个内圈分别轴向保持在所述第一承载区段(14;34)的各一个贴靠凸肩(27)与所述环形盘(24)之间。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托马斯·伯格曼托马斯·瓦伊姆斯特凡·伦纳马丁·韦斯
申请(专利权)人:采埃孚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