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用于新能源热管理集成模块的流道板组件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用于新能源热管理集成模块的流道板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332327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5 2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新能源热管理集成模块的流道板组件,涉及新能源热管理集成技术领域;包括中板体,所述中板体设置有第一中板进液口、第一中板出液口、第一中板进流道和第二中板进流道,所述第一中板进流道和所述第二中板进流道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中板出液口相连;所述第一中板进液口适配有导流分流结构,所述导流分流结构包括横向阻挡部和竖向分隔部,所述横向阻挡部位于所述第一中板进液口进液方向的前端,所述竖向分隔部竖向设置在所述第一中板进液口,且所述竖向分隔部分隔出的两空腔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中板进流道和所述第二中板进流道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降低新能源领域热管理集成模块在运行过程中的水壶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热管理集成,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热管理集成模块的流道板组件


技术介绍

1、新能源领域的热管理集成模块主要用于优化电池和电动汽车等设备的温度控制,以提高性能和安全性。除电动汽车外,还可应用于太阳能发电、储能系统等领域。现有的新能源领域热管理集成模块的流道板组件包含塑料材质的主板、中板、水壶,各部件相互间通过焊接连接形成封闭的流道。

2、经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现有的新能源领域热管理集成模块流道板组件在冷却液进入水壶后,由于大流量冷却液直接冲击水壶顶面,导致水壶噪声过大,影响热管理集成模块的nvh(noise,vibration,and harshness,是指汽车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振动和‌声振粗糙度)性能表现。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新能源领域热管理集成模块在运行过程中水壶噪音过大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新能源热管理集成模块的流道板组件,在中板的第一中板进液口处设置有导流分流结构,以将进入水壶的冷却液流导入中板上并联的第一中板进流道和第二中板进流道,从而避免冷却液直接冲击水壶顶面,进而降低新能源领域热管理集成模块在运行过程中的水壶噪音,以优化热管理集成模块的nvh性能表现。

2、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新能源热管理集成模块的流道板组件,包括中板体,所述中板体设置有第一中板进液口、第一中板出液口、第一中板进流道和第二中板进流道,所述第一中板进流道和所述第二中板进流道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中板出液口相连;所述第一中板进液口适配有导流分流结构,所述导流分流结构包括横向阻挡部和竖向分隔部,所述横向阻挡部位于所述第一中板进液口进液方向的前端,所述竖向分隔部竖向设置在所述第一中板进液口,且所述竖向分隔部分隔出的两空腔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中板进流道和所述第二中板进流道相连。

4、需要说明的是,现有的新能源热管理集成模块流道板组件在冷却液进入水壶后,由于大流量冷却液直接冲击水壶顶面,导致水壶噪声过大,影响热管理集成模块的nvh性能表现。同时,经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现有的流道板组件,流道中大流量冷却液直接进入水壶后,由于水流冲击力量过大,冷却液进入水壶后会不断翻滚,使水壶中冷却液长期处于浑浊状态并产生大量气泡,导致气体很难排出,大大降低排气效率。

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新能源热管理集成模块的流道板组件包括中板体,中板体设置有第一中板进液口、第一中板出液口、第一中板进流道和第二中板进流道,第一中板进流道和第二中板进流道的一端均与第一中板出液口相连,同时第一中板进液口适配有横向阻挡部和竖向分隔部,横向阻挡部位于第一中板进液口进液方向的前端、竖向分隔部分隔出的两空腔分别与对应的第一中板进流道和第二中板进流道相连,由此,使得第一中板进流道和第二中板进流道并联。

6、当新能源热管理集成系统中的冷却液从第一中板进液口进入到中板本与水壶体围成的空腔内时,通过横向阻挡部的阻挡作用,使得冷却液流向中板本与水壶体围成的空腔的侧壁,从而减少冷却液进入水壶后的冲击力,避免冷却液进入水壶后直接冲击水壶顶面,并通过水壶内的冷却液进行缓冲,进而大大降低水壶因水流的冲击带来的噪音。并且,新能源热管理集成系统中的冷却液从第一中板进液口进入到中板本与水壶体围成的空腔内后,同时流经第一中板进流道和第二中板进流道,能够分散冷却液的冲击力,避免了冷却液在水壶中产生“翻滚”现象,从而极大的减少了冷却液冲击过程中所产生的气泡,提高了冷却液在水壶中的排气效率。

7、其中,横向阻挡部和竖向分隔部设置在第一中板进液口,可与中板体一体成型,而不需要额外单独增加零部件,即可对液体同时进行导向与分流,具有结构简单和成本低的特点。

8、在本申请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中板进流道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一沉槽,多个所述第一沉槽沿所述第一中板进流道的流通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9、现有的新能源热管理集成模块并未配置过滤组件,无法过滤冷却液中的粗颗粒杂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流道板组件,在多个第一沉槽沿第一中板进流道的流通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以使得冷却液在水壶中流动时,依次流经多个第一沉槽,以使得冷却液中密度较高的杂质沉降在第一沉槽内实现多级沉降,从而过滤掉冷却液中的粗颗粒杂质。且,第一沉槽可与中板体一体成型,无需额外单独增加零部件即可实现三级过滤。

10、在本申请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中板进流道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二沉槽,多个所述第二沉槽沿所述第二中板进流道的流通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同样的,冷却液在水壶中流动时,依次流经多个第二沉槽,以使得冷却液中密度较高的杂质沉降在第二沉槽内实现多级沉降,从而过滤掉冷却液中的粗颗粒杂质,比避免杂质随着冷却液在新能源热管理集成中循环流动。且,第二沉槽可与中板体一体成型,无需额外单独增加零部件即可实现三级过滤。

11、在本申请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水壶体,所述水壶体并联设置有第一排气腔和第二排气腔,所述第一排气腔和所述第二排气腔均为斜顶结构,以使得冷却液在水壶内流动时可将冷却液中的气泡迅速导向至水壶液面上方,从而达到加速排气的作用,避免冷却液“困气”。

12、在本申请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水壶体内设置与所述中板体上端适配的流道,且所述水壶体顶部设置有第一排气结构和第二排气结构;所述第一排气结构的入口端间隔设置有第一挡水部,所述第二排气结构的入口端间隔设置有第二挡水部。

13、由此,当冷却液流经第一排气结构时,直接冲击在第一挡水部上,以通过第一挡水部和第一挡水部周围的冷却液吸收冷却液流的冲击,从而降低冷却液流的冲击,同时将大水流分散为许多小水流;同时,当冷却液流经第二排气结构时,直接冲击在第二挡水部上,以通过第二挡水部和第二挡水部周围的冷却液吸收冷却液流的冲击,从而降低冷却液流的冲击,同时将大水流分散为许多小水流,进而避免大水流直接冲击液面产生大量噪声,进一步优化热管理集成模块的nvh性能表现。

14、在本申请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水壶体设置有视液窗,以便于观察水壶内冷却液的液位。

15、在本申请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水壶体顶部设置有壶口和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包括相通的集液段和导流段,所述集液段绕设在所述壶口与所述水壶体顶部的连接处,所述导流段设置在所述水壶体的侧壁。

16、现有的流道板组件在水壶外表面未设置有排水结构,在给水壶加水或水壶盖异常泄压时,泄露的冷却液将沿着水壶外表面滴落渗透进电器元件上,进而导致有短路的风险发生。而本专利技术在水壶体顶部设置导流槽,当给水壶添加冷却液或其他原因导致有水滴散落在水壶壳体上之时,水滴将沿水壶体上的集液段汇流至导流段,通过导流段引流至集成模块侧面以绕开电器件,从而降低了流道板组件下方电器元件产生短路的风险。同时,导流槽可与水壶体一体成型,无需额外增加复杂的零部件及加工费,提升产品的可靠性,降低失效风险。

17、在本申请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主板体,所述主板体上端设置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新能源热管理集成模块的流道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板体(200),所述中板体(200)设置有第一中板进液口(201)、第一中板出液口(202)、第一中板进流道(203)和第二中板进流道(204),所述第一中板进流道(203)和所述第二中板进流道(204)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中板出液口(202)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热管理集成模块的流道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板进流道(203)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一沉槽(207),多个所述第一沉槽(207)沿所述第一中板进流道(203)的流通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新能源热管理集成模块的流道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中板进流道(204)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二沉槽(208),多个所述第二沉槽(208)沿所述第二中板进流道(204)的流通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热管理集成模块的流道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壶体(300),所述水壶体(300)并联设置有第一排气腔(301)和第二排气腔(302),所述第一排气腔(301)和所述第二排气腔(302)均为斜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新能源热管理集成模块的流道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壶体(300)内设置与所述中板体(200)上端适配的流道,且所述水壶体(300)顶部设置有第一排气结构(303)和第二排气结构(304);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新能源热管理集成模块的流道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壶体(300)设置有视液窗(307)。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新能源热管理集成模块的流道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壶体(300)顶部设置有壶口(308)和导流槽(309),所述导流槽(309)包括相通的集液段和导流段,所述集液段绕设在所述壶口(308)与所述水壶体(300)顶部的连接处,所述导流段设置在所述水壶体(300)的侧壁。

8.根据权利要求4~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新能源热管理集成模块的流道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板体(100),所述主板体(100)上端设置与所述中板体(200)下端适配的流道,所述主板体(100)适配有安装支架(10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新能源热管理集成模块的流道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101)设置有加强筋结构(102),所述加强筋结构(102)为多孔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新能源热管理集成模块的流道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体(200)、所述水壶体(300)和所述主板体(100)均设置有焊接定位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新能源热管理集成模块的流道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板体(200),所述中板体(200)设置有第一中板进液口(201)、第一中板出液口(202)、第一中板进流道(203)和第二中板进流道(204),所述第一中板进流道(203)和所述第二中板进流道(204)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中板出液口(202)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热管理集成模块的流道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板进流道(203)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一沉槽(207),多个所述第一沉槽(207)沿所述第一中板进流道(203)的流通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新能源热管理集成模块的流道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中板进流道(204)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二沉槽(208),多个所述第二沉槽(208)沿所述第二中板进流道(204)的流通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热管理集成模块的流道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壶体(300),所述水壶体(300)并联设置有第一排气腔(301)和第二排气腔(302),所述第一排气腔(301)和所述第二排气腔(302)均为斜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新能源热管理集成模块的流道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壶体(300)内设置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智海徐建军杨芯周强陈旗宇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芯智热控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