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相器滑动介质结构及移相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32181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5 20:2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移相器滑动介质结构及移相器,其中电路板上设有第一避让槽和第二避让槽;第一介质板上设有第一卡勾、第一卡槽和第一支撑部;第二介质板上设有第二卡勾、第二卡槽和第二支撑部;第一卡勾穿过第一避让槽与第二卡槽配合,并且可在第一避让槽内滑动,第二卡勾穿过第二避让槽与第一卡槽配合,并且可在第一避让槽内滑动;第二支撑部和第一支撑部分别与电路板的两侧抵接。通过卡勾、卡槽和避让槽的设计,实现第一介质板和第二介质板对扣组装,减少了组装过程的装配工序,且能够便捷的控制介质板与电路板的相对位置,通过支撑部的设计,减少介质板与电路板的摩擦,避免介质板与电路板之间滑动异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通信器件,尤其涉及一种移相器滑动介质结构及移相器


技术介绍

1、在移动通信网络覆盖中,电调基站天线是覆盖网络的关键设备之一,而移相器又是电调基站天线的最核心部件,移相器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了电调天线的性能,进而影响到网络的覆盖质量,故移相器在移动基站天线领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现有一类移相器主要通过移动其腔体内的滑动介质,改变信号在移相器中的传播速率,使流经该移相器输出的信号形成连续的线性相位差,从而实现移相的目的。

2、现有的移相器通常采用螺钉、螺栓、滑块等连接部件来连接两块移动介质板。这些连接方式安装结构复杂,且往往因为介质板与电路板之间的配合过紧而导致二者之间产生较大摩擦,出现介质板的移动异常问题。

3、因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相器滑动介质结构及移相器,用以解决现有的移相器介质结构安装复杂、介质结构与电路板之间摩擦较大导致介质板移动异常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移相器滑动介质结构,其中,包括:

4、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有第一避让槽和第二避让槽;

5、第一介质板,可滑动设于所述电路板的一侧,所述第一介质板上设有第一卡勾、第一卡槽和第一支撑部;

6、第二介质板,可滑动设于所述电路板的另一侧,所述第二介质板上设有第二卡勾、第二卡槽和第二支撑部;

7、其中所述第一卡勾穿过所述第一避让槽与所述第二卡槽配合,并且所述第一卡勾可在所述第一避让槽内滑动,所述第二卡勾穿过所述第二避让槽与所述第一卡槽配合,并且所述第二卡勾可在所述第一避让槽内滑动;所述第二支撑部和所述第一支撑部相对设置,并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的两侧抵接。

8、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部呈长条状,且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避让槽的延伸方向相同;和/或,所述第二支撑部呈长条状,且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避让槽的延伸方向相同。

9、可选的,所述第一介质板上背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设有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用于与移相器的内腔抵接;所述第二介质板上背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设有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二抵接部用于与移相器的内腔抵接。

10、可选的,所述第一介质板上朝向所述电路板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穿过所述第一避让槽并与所述第二介质板抵接;和/或,所述第二介质板上朝向所述电路板的一侧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穿过所述第二避让槽并与所述第一介质板抵接。

11、可选的,所述第一卡勾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自所述第一介质板上朝向所述第二介质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卡接部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背离所述第一介质板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呈一定角度设置;所述第二卡勾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自所述第二介质板上朝向所述第一介质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卡接部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背离所述第二介质板的一端,且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呈一定角度设置。

12、可选的,所述第一卡接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为斜面;和/或,所述第二卡接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为斜面。

13、可选的,所述第一卡槽内设有第一沉孔,所述第二卡接部扣合于所述第一沉孔的端面,且未伸出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卡槽内设有第二沉孔,所述第一卡接部扣合于所述第二沉孔的端面,且未伸出所述第二卡槽。

14、可选的,所述第一介质板上还设置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二介质板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齿条相对的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拼接形成滑动齿条,所述滑动齿条用于与外部的传动部件连接。

15、可选的,第一介质板为环烯烃共聚物介质板;和/或,第二介质板为环烯烃共聚物介质板。

16、一种移相器,其中,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移相器滑动介质结构。

17、综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8、本技术的移相器滑动介质结构,包括第一介质板、第二介质板和电路板,通过卡勾和卡槽的设计实现第一介质板和第二介质板对扣组装,减少了组装过程的装配工序,同时,通过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与电路板抵接,降低第一介质板和第二介质板与电路板的接触面积,减少摩擦,避免介质板与电路板之间滑动异常,能够便捷的控制介质板与电路板的相对位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相器滑动介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器滑动介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呈长条状,且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避让槽的延伸方向相同;和/或,所述第二支撑部呈长条状,且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避让槽的延伸方向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器滑动介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板上背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设有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用于与移相器的内腔抵接;所述第二介质板上背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设有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二抵接部用于与移相器的内腔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器滑动介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板上朝向所述电路板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穿过所述第一避让槽并与所述第二介质板抵接;和/或,所述第二介质板上朝向所述电路板的一侧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穿过所述第二避让槽并与所述第一介质板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器滑动介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勾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自所述第一介质板上朝向所述第二介质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卡接部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背离所述第一介质板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呈一定角度设置;所述第二卡勾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自所述第二介质板上朝向所述第一介质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卡接部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背离所述第二介质板的一端,且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呈一定角度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相器滑动介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为斜面;和/或,所述第二卡接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为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相器滑动介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内设有第一沉孔,所述第二卡接部扣合于所述第一沉孔的端面,且未伸出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卡槽内设有第二沉孔,所述第一卡接部扣合于所述第二沉孔的端面,且未伸出所述第二卡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器滑动介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板上还设置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二介质板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齿条相对的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拼接形成滑动齿条,所述滑动齿条用于与外部的传动部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器滑动介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板为环烯烃共聚物介质板;和/或,所述第二介质板为环烯烃共聚物介质板。

10.一种移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移相器滑动介质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相器滑动介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器滑动介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呈长条状,且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避让槽的延伸方向相同;和/或,所述第二支撑部呈长条状,且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避让槽的延伸方向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器滑动介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板上背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设有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用于与移相器的内腔抵接;所述第二介质板上背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设有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二抵接部用于与移相器的内腔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器滑动介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板上朝向所述电路板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穿过所述第一避让槽并与所述第二介质板抵接;和/或,所述第二介质板上朝向所述电路板的一侧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穿过所述第二避让槽并与所述第一介质板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器滑动介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勾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自所述第一介质板上朝向所述第二介质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卡接部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背离所述第一介质板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呈一定角度设置;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明达陈凤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飞荣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