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厌氧反应器清淤,具体涉及一种全混式厌氧反应器清淤系统。
技术介绍
1、全混式厌氧反应器(cstr)因体积较大,搅拌能力消耗较高,物料难以做到完全混合,反应器内物料浓度上升后极易导致浮渣结壳出现及搅拌器损坏,且底物流出该系统时未完全消化,微生物随出料流失。现有成熟工艺采用消化液回流方式,但存在消化液浓度较高时管道淤堵的问题,严重影响生产稳定运行,且反应器需要定期清淤,清淤成本极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为了解决全混式厌氧反应器需定期清淤,清淤成本高的问题。
2、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混式厌氧反应器清淤系统,包括经一条清淤管路连接的螺杆泵和罐外除杂除砂装置,清淤管路的入口连接在厌氧反应器罐体与出料器之间的管路上,清淤管路的出口连接厌氧反应器罐体的入口。
3、进一步地,罐外除杂除砂装置包括上部的中空圆柱腔体、下部与中空圆柱腔体相通的中空倒锥腔体,中空圆柱腔体和中空倒锥腔体组成罐外除砂装置的工作腔体,中空圆柱腔体侧面连接有沿切线方向的进料管,中空圆柱腔体的顶部中间连接有溢流管,中空倒锥腔体的锥端设有排砂口。
4、进一步地,螺杆泵包括出料腔、吸入腔、定子和转子;定子内部构造有沿轴向延伸的螺旋腔,螺旋腔的一端连接出料腔、另一端连接吸入腔,出料腔设置出料口,吸入腔设置吸入口,转子是匹配在定子的螺旋腔内的螺旋轴,转子通过万向节和连接轴与传动轴连接,万向节和连接轴位于吸入腔内,传动轴通过旋转密封穿入吸入腔内,传动轴外露于吸入腔的部分穿过轴承
5、进一步地,清淤管路中包括若干个螺杆泵和相同数量的罐外除杂除砂装置,沿清淤管路内介质流向,一个螺杆泵一个罐外除杂除砂装置循环设置。
6、进一步地,清淤管路中沿介质流向依次设有第一螺杆泵、第一罐外除杂除砂装置、第二螺杆泵、第二罐外除杂除砂装置;第一螺杆泵的吸入口连接厌氧反应器罐体与出料器之间的管路,第一螺杆泵的出料口连接第一罐外除杂除砂装置的进料管,第一罐外除杂除砂装置的溢流管连接第二螺杆泵的吸入口,第二螺杆泵的出料口连接第二罐外除杂除砂装置的进料管,第二罐外除杂除砂装置的溢流管连接厌氧反应器罐体的入口。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势在于:
8、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全混式厌氧反应器清淤系统,采用罐外除杂、除砂措施,将反应器底部淤泥通过罐外除杂,所得固形物用于有机肥生产,清液回流至罐内继续进行反应,一则可解决消化液浓度过高造成回流管路淤堵的问题,二则可通过该系统对反应器浓度进行控制,无需定期进行清淤,三则优化了传统的固液分离设备,提高了固液分离运行的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混式厌氧反应器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经一条清淤管路(7)连接的螺杆泵和罐外除杂除砂装置,清淤管路(7)的入口连接在厌氧反应器罐体(5)与出料器(6)之间的管路上,清淤管路(7)的出口连接厌氧反应器罐体(5)的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混式厌氧反应器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罐外除杂除砂装置包括上部的中空圆柱腔体(4.1)、下部与中空圆柱腔体(4.1)相通的中空倒锥腔体(4.2),中空圆柱腔体(4.1)和中空倒锥腔体(4.2)组成第二罐外除杂除砂装置(4)的工作腔体,中空圆柱腔体(4.1)侧面连接有沿切线方向的进料管(4.3),中空圆柱腔体(4.1)的顶部中间连接有溢流管(4.4),中空倒锥腔体(4.2)的锥端设有排砂口(4.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混式厌氧反应器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杆泵包括出料腔(3.1)、吸入腔(3.2)、定子(3.3)和转子(3.4);定子(3.3)内部构造有沿轴向延伸的螺旋腔,螺旋腔的一端连接出料腔(3.1)、另一端连接吸入腔(3.2),出料腔(3.1)设置出料口(3.12),吸入腔(3.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混式厌氧反应器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经一条清淤管路(7)连接的螺杆泵和罐外除杂除砂装置,清淤管路(7)的入口连接在厌氧反应器罐体(5)与出料器(6)之间的管路上,清淤管路(7)的出口连接厌氧反应器罐体(5)的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混式厌氧反应器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罐外除杂除砂装置包括上部的中空圆柱腔体(4.1)、下部与中空圆柱腔体(4.1)相通的中空倒锥腔体(4.2),中空圆柱腔体(4.1)和中空倒锥腔体(4.2)组成第二罐外除杂除砂装置(4)的工作腔体,中空圆柱腔体(4.1)侧面连接有沿切线方向的进料管(4.3),中空圆柱腔体(4.1)的顶部中间连接有溢流管(4.4),中空倒锥腔体(4.2)的锥端设有排砂口(4.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山月,郭俊辉,乔健,张耀文,刘聪明,李鹏鹏,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能投生物质能开发利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