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具有立体浮动支撑结构的编织面料及其编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具有立体浮动支撑结构的编织面料及其编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31024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2 16: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针织面料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立体浮动支撑结构的编织面料及其编织方法,包括面料本体,面料本体包括面层、底层以及支撑层,面层包括a纱和多个第一织行,底层包括b纱和多个第二织行,支撑层包括c纱和多个第三织行,第三织行通过c纱以隔针的方式在后针床进行编织,并将在后针床编织的c纱翻针至前针床的翻针编织。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面层和底层之间设置至少一层支撑层,形成支撑结构,浮动支撑单元可根据脚部的形状和运动状态进行自适应调整,受力时能相互支撑,形成动态的稳定系统,为足部提供更好的支撑和稳定性;同时浮动支撑单元会自动变换开合的状态,并且根据穿着者的运动状态自动调节鞋内空气流通,保持脚部干爽舒适,提高透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针织面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立体浮动支撑结构的编织面料及其编织方法


技术介绍

1、传统针织鞋面虽然在轻量化和弹性方面表现出色,但在立体感、支撑强度以及空气流通性方面存在不足。现有技术中,通过增加额外的支撑结构或采用复杂的编织工艺来改善上述缺点,但其不仅工艺复杂,耗时,浪费成本,且难以实现设计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2、鉴于此,本案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体视觉效果又能随运动灵活变化的编织面料。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3、一种具有立体浮动支撑结构的编织面料,包括由针织设备一体编织而成的面料本体,面料本体包括面层、底层以及至少一层设置在所述面层和所述底层之间的支撑层,所述支撑层与所述面层和所述底层相连接,所述面层包括a纱和多个第一织行,所述第一织行通过所述a纱以隔针的方式在前针床进行编织,所述底层包括b纱和多个第二织行,所述第二织行通过所述b纱以隔针的方式在后针床进行编织,所述支撑层包括c纱和多个第三织行,所述第三织行通过所述c纱以隔针的方式在后针床进行编织,并将在后针床编织的所述c纱翻针至前针床的翻针编织。

4、优选地,所述隔针包括在对应针床织一针空一针的隔针方式。

5、优选地,所述第三织行通过所述c纱在后针床做织一针并与所述b纱做集圈的隔针方式。

6、优选地,所述第三织行的针位与对应所述第一织行的针位和对应所述第二织行的针位偏移1个针位。

7、优选地,所述支撑层为相互独立或连续结构;

8、所述支撑层为相互独立的结构,其编织方式为连续两织行为移圈编织,以使对应针位上的线圈移开,预留出供浮动支撑单元浮动的针位;连续两织行,其前一织行为后针床对应针位上的线圈向左移动1支针位,然后翻针至前针床的移圈编织;其后一织行为前针床对应针位上的线圈向左移动1支针位,然后翻针至后针床的移圈编织;

9、所述支撑层为连续结构,其编织方式为任一织行将前一织行的面编织向左移动一支针位,然后再翻针至后针床的移圈编织以空出前针床。

10、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编织面料的编织方法,其具有立体视觉效果又能随运动灵活变化的优点。

11、一种具有立体浮动支撑结构的的编织方法,包括由针织设备一体编织而成的面料本体,面料本体包括面层、底层以及至少一层设置在所述面层和所述底层之间的支撑层,所述支撑层与所述面层和所述底层相连接,所述面层包括a纱和多个第一织行,所述第一织行通过所述a纱以隔针的方式在前针床进行编织,所述底层包括b纱和多个第二织行,所述第二织行通过所述b纱以隔针的方式在后针床进行编织,所述支撑层包括c纱和多个第三织行,所述第三织行通过所述c纱以隔针的方式在后针床进行编织,并将在后针床编织的所述c纱翻针至前针床的翻针编织;

12、针织设备包括能同时进行编织的三把纱嘴,三把纱嘴分别为带有a纱的纱嘴a、带有b纱的纱嘴b和带有c纱的纱嘴c;定义左右以针织设备正面面对前针床为参照;

13、所述面料本体采用具有前针床和后针床的针位设备如下方式编织:

14、s1、针织设备的机头右行,同时带纱嘴a和纱嘴b进行编织,纱嘴a和纱嘴b同时完成相同的编织动作;纱嘴a通过前针床以织一针空一针的隔针编织编织第一织行,第一织行构成面层的一部分;纱嘴b通过后针床以织一针空一针的隔针编织编织第二织行,第二织行构成底层的一部分;

15、织设备的机头左行,同时带纱嘴a和纱嘴b进行编织,纱嘴a和纱嘴b同时完成相同的编织动作;纱嘴a通过前针床以织一针空一针的隔针编织编织第一织行,第一织行构成面层的一部分;纱嘴b通过后针床以织一针空一针的隔针编织编织第二织行,第二织行构成底层的一部分;

16、s2、至少重复一次s1;

17、s3、针织设备的机头右行,带纱嘴c进行编织;纱嘴c通过后针床的以间隔空针位的隔针编织编织第三织行,第三织行构成支撑层的一部分,第三织行的针位与对应第一织行的针位和对应第二织行的针位偏移1个针位;

18、针织设备的机头左行,带纱嘴c进行编织;纱嘴c通过后针床的以织一针空一针的隔针编织编织第三织行,第三织行构成支撑层的一部分,第三织行的针位与对应第一织行的针位和对应第二织行的针位偏移1个针位;

19、s4、重复至少一次s3;

20、s5、在后针床对应的针位向左偏移1个针位,然后翻针至前针床的针位做移针编织;

21、s6、重复s2至s5,直至面料本体编织完成。

22、优选地,s3中针织设备的机头右行,带纱嘴c进行编织;纱嘴c通过后针床的以成圈或集圈的隔针编织编织第三织行,第三织行构成支撑层的一部分,第三织行的针位与对应第一织行的针位和对应第二织行的针位偏移1个针位。

23、优选地,s5包括:

24、s51、针织设备的机头左行,同时带纱嘴a和纱嘴b进行编织;

25、纱嘴a通过前针床以织一针空一针的隔针编织编织第一织行,第一织行构成面层的一部分,并将在后针床对应的针位的c纱翻针至前针床的针位做翻针编织;纱嘴b通过后针床以织一针空一针的隔针编织编织第二织行,第二织行构成底层的一部分,并将在前针床对应的针位的c纱翻针至后针床的针位做翻针编织;

26、在后针床对应的针位的c纱向左偏移1个针位,形成隔空针位,然后翻针至前针床的针位做翻针编织;

27、s52、针织设备的机头右行,同时带纱嘴a和纱嘴b进行编织;

28、纱嘴a通过前针床以织一针空一针的隔针编织编织第一织行,第一织行构成面层的一部分,并将在后针床对应的针位的c纱翻针至前针床的针位做翻针编织;纱嘴b通过后针床以织一针空一针的隔针编织编织第二织行,并将在前针床对应的针位的c纱翻针至后针床的针位做翻针编织;

29、s53、重复至少一次s51-s52,重复时,翻针编织、移针编织左右边缘均比上一次向内缩减2支针位。

30、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编织面料的编织方法,其具有立体视觉效果又能随运动灵活变化的优点。

31、一种具有立体浮动支撑结构编织面料的的编织方法,包括由针织设备一体编织而成的面料本体,面料本体包括面层、底层以及至少一层设置在所述面层和所述底层之间的支撑层,所述支撑层与所述面层和所述底层相连接,所述面层包括a纱和多个第一织行,所述第一织行通过所述a纱以隔针的方式在前针床进行编织,所述底层包括b纱和多个第二织行,所述第二织行通过所述b纱以隔针的方式在后针床进行编织,所述支撑层包括c纱和多个第三织行,所述第三织行通过所述c纱以隔针的方式在后针床进行编织,并将在后针床编织的所述c纱翻针至前针床的翻针编织;

32、针织设备包括能同时进行编织的三把纱嘴,三把纱嘴分别为带有a纱的纱嘴a、带有b纱的纱嘴b和带有c纱的纱嘴c;定义左右以针织设备正面面对前针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立体浮动支撑结构的编织面料,包括由针织设备一体编织而成的面料本体,其特征在于:面料本体包括面层、底层以及至少一层设置在所述面层和所述底层之间的支撑层,所述支撑层与所述面层和所述底层相连接,所述面层包括a纱和多个第一织行,所述第一织行通过所述a纱以隔针的方式在前针床进行编织,所述底层包括b纱和多个第二织行,所述第二织行通过所述b纱以隔针的方式在后针床进行编织,所述支撑层包括c纱和多个第三织行,所述第三织行通过所述c纱以隔针的方式在后针床进行编织,并将在后针床编织的所述c纱翻针至前针床的翻针编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立体浮动支撑结构的编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针包括在对应针床织一针空一针的隔针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立体浮动支撑结构的编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织行通过所述c纱在后针床做织一针并与所述b纱做集圈的隔针方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立体浮动支撑结构的编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织行的针位与对应所述第一织行的针位和对应所述第二织行的针位偏移1个针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立体浮动支撑结构的编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为相互独立或连续结构;

6.一种具有立体浮动支撑结构的编织面料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针织设备一体编织而成的面料本体,面料本体包括面层、底层以及至少一层设置在所述面层和所述底层之间的支撑层,所述支撑层与所述面层和所述底层相连接,所述面层包括a纱和多个第一织行,所述第一织行通过所述a纱以隔针的方式在前针床进行编织,所述底层包括b纱和多个第二织行,所述第二织行通过所述b纱以隔针的方式在后针床进行编织,所述支撑层包括c纱和多个第三织行,所述第三织行通过所述c纱以隔针的方式在后针床进行编织,并将在后针床编织的所述c纱翻针至前针床的翻针编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立体浮动支撑结构的编织面料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针织设备的机头右行,带纱嘴C进行编织;纱嘴C通过后针床的以成圈或集圈的隔针编织编织第三织行,第三织行构成支撑层的一部分,第三织行的针位与对应第一织行的针位和对应第二织行的针位偏移1个针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立体浮动支撑结构的编织面料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S5包括:

9.一种具有立体浮动支撑结构的编织面料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针织设备一体编织而成的面料本体,面料本体包括面层、底层以及至少一层设置在所述面层和所述底层之间的支撑层,所述支撑层与所述面层和所述底层相连接,所述面层包括a纱和多个第一织行,所述第一织行通过所述a纱以隔针的方式在前针床进行编织,所述底层包括b纱和多个第二织行,所述第二织行通过所述b纱以隔针的方式在后针床进行编织,所述支撑层包括c纱和多个第三织行,所述第三织行通过所述c纱以隔针的方式在后针床进行编织,并将在后针床编织的所述c纱翻针至前针床的翻针编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具有立体浮动支撑结构的编织面料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S4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立体浮动支撑结构的编织面料,包括由针织设备一体编织而成的面料本体,其特征在于:面料本体包括面层、底层以及至少一层设置在所述面层和所述底层之间的支撑层,所述支撑层与所述面层和所述底层相连接,所述面层包括a纱和多个第一织行,所述第一织行通过所述a纱以隔针的方式在前针床进行编织,所述底层包括b纱和多个第二织行,所述第二织行通过所述b纱以隔针的方式在后针床进行编织,所述支撑层包括c纱和多个第三织行,所述第三织行通过所述c纱以隔针的方式在后针床进行编织,并将在后针床编织的所述c纱翻针至前针床的翻针编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立体浮动支撑结构的编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针包括在对应针床织一针空一针的隔针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立体浮动支撑结构的编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织行通过所述c纱在后针床做织一针并与所述b纱做集圈的隔针方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立体浮动支撑结构的编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织行的针位与对应所述第一织行的针位和对应所述第二织行的针位偏移1个针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立体浮动支撑结构的编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为相互独立或连续结构;

6.一种具有立体浮动支撑结构的编织面料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针织设备一体编织而成的面料本体,面料本体包括面层、底层以及至少一层设置在所述面层和所述底层之间的支撑层,所述支撑层与所述面层和所述底层相连接,所述面层包括a纱和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金泰李颖泉聂海轩方嘉明
申请(专利权)人: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