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被动式建筑,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被动式建筑的外围护系统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被动式住宅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德国著名金融中心城市法兰克福。这类住宅使用超厚的绝热材料和复杂的门窗,主要通过住宅本身的构造做法达到高效的保温隔热性能,并利用环境以及家电设备的散热为居室提供热源,减少或不使用主动供应的能源,即便是需要提供其他能源,也尽量采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2、外围护系统是指由建筑外墙、屋面、外门窗及其他部品部件等组合而成,用于分隔建筑室内外环境的整体系统。在被动式建筑中,这一系统被赋予了更高的性能要求,以实现节能和舒适度的双重目标;
3、现有被动式建筑对外围护装置多数收集家电设备的散热以及利用居住环境下的热辐射,以达到辅助解决居室内部供暖问题,但是由于居室需要一定的保温密闭效果,需要将热辐射经过一段时间转换为其他能源导入室内进行利用,难以达到针对室内外温度变化,将相对较高温度热辐射能源快速导向居室内部进行使用,影响室内居住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室内外温度变化,将相对较高温度热辐射能源快速导向居室内部进行使用,影响室内居住舒适性问题,提供一种基于被动式建筑的外围护系统。
2、一种基于被动式建筑的外围护系统,包括:顶部保温模块和底部混凝土模块,所述顶部保温模块设置于底部混凝土模块的上端;热源汲取机构,所述热源汲取机构设置于顶部保温模块和底部混凝土模块之间;其中,所述热源汲取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顶部保温模块和底部混
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源控制组件包括多个固定连接于底部混凝土模块上端的安装架,相邻所述安装架的侧面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靠近内循环组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护架,所述安装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胶皮圆管,所述胶皮圆管远离内循环组件的表面贯穿至外墙保温模块的外部,所述胶皮圆管的内壁转动连接有集热管,所述胶皮圆管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通气口,所述集热管的上端开设有第二通气口,所述第一通气口与相邻所述第二通气口交错分布。其中集热管表面涂覆黑色颜料,且集热管材质为吸热导温材质,可以为铁或铝等金属材质构件,具体材质以实际使用环境进行适当调整,集热管吸收热量内部气体逐步升温,气体温度上升,其密度相对降低,会在纵向螺旋板的作用下使得气体升温相对均匀。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源存储组件包括嵌入安装于底部混凝土模块上端的储热液箱,所述储热液箱的上端设置有多个导液竖管,所述导液竖管位于相邻所述集热管的内部,所述导液竖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纵向螺旋板,所述纵向螺旋板的外缘固定连接于集热管的内壁,所述导液竖管的上下端部均连接有旋转阀,下端所述旋转阀固定连接于储热液箱的上端,上端所述旋转阀的上端连接有导出弯管,所述导出弯管远离上端所述旋转阀的端部贯穿至储热液箱的内部。导液竖管内部液体温度升高,导液竖管内部液体分子间距增大,使得导液竖管内部液体质量降低,从而导液竖管内部液体在集热管转动时,形成连通效果,使得导液竖管内部液体上升进入导出弯管中,进而导出弯管内部的加热液体向储热液箱中移动,达到储热液箱内部液体逐步升温。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循环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端部保温模块之间的保温中层,所述保温中层的内部嵌入安装有多个均温横管,所述均温横管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内均气槽架,所述内均气槽架远离均温横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外均气槽架,所述保温中层远离外墙保温模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保温内层,所述保温内层远离保温中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内竖直板。下部均气管可以将气体导向一端所述内均气槽架,通过均温横管将气体导向另一端内均气槽架中再将气体导向室内。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均温横管包括固定连接于保温中层内壁的外圆管,所述外圆管的两端分别贯穿至相邻所述内均气槽架的内部,所述外圆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外螺旋板,所述外螺旋板的内缘固定连接有内圆管,所述内圆管的两端分别贯穿至相邻所述外均气槽架的内部,所述内圆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内螺旋板,所述内螺旋板的内缘固定连接有中心定位杆。当室外或者温度降低时,其中驱动靠近一端外均气槽架的电机风扇,将室内气体通过相邻导气弯管向一端外均气槽架导出,气体通过内圆管将气体导向另一端外均气槽架,之后气体进入上部均气管中通过保温管向下部均气管中移动,此时保温管内部相对高温的导出弯管对室内气体进行热交换,之后导向一端内均气槽架中,通过外圆管将气体导向另一端内均气槽架通过相邻导气弯管向室内导入,从而降低室内温度下降速度。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靠近内循环组件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一侧边槽,所述胶皮圆管靠近相邻所述第一侧边槽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二侧边槽,所述第二侧边槽与相邻所述第一侧边槽连通,所述第二侧边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定位弧板,所述定位弧板固定连接于相邻所述集热管的表面。定位弧板与第二侧边槽配合,保持集热管稳定地以胶皮圆管内部进行转动。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中部所述定位弧板远离集热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扇形齿环,所述扇形齿环贯穿至相邻所述第一侧边槽的内部,所述扇形齿环的上下端部设置有滑动杆,所述安装架靠近第一侧边槽的一侧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杆滑动连接于相邻所述滑动槽的内壁,所述滑动杆远离滑动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位于防护架的内部,移动板进行移动,通过滑动杆与滑动槽的配合保持移动板水平方向移动趋势。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端固定连接于一端所述端部保温模块的表面,所述移动板靠近集热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与相邻所述扇形齿环啮合连接。移动板移动同时带动齿条跟随进行同步移动,进而齿条配合与其啮合连接的扇形齿环,使得定位弧板在第二侧边槽内壁移动。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出弯管的竖直部套设有保温管,所述保温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上部均气管,所述上部均气管远离内循环组件的一侧贯穿安装架并延伸至胶皮圆管的内部,所述上部均气管位于第一通气口的上方,所述上部均气管与胶皮圆管连通,所述保温管的下端连通有下部均气管。气流流经保温管并在保温管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被动式建筑的外围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被动式建筑的外围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控制组件(310)包括多个固定连接于底部混凝土模块(200)上端的安装架(311),相邻所述安装架(311)的侧面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311)靠近内循环组件(33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护架(312),所述安装架(31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胶皮圆管(313),所述胶皮圆管(313)远离内循环组件(330)的表面贯穿至外墙保温模块(340)的外部,所述胶皮圆管(313)的内壁转动连接有集热管(314),所述胶皮圆管(313)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通气口(315),所述集热管(314)的上端开设有第二通气口(3151),所述第一通气口(315)与相邻所述第二通气口(3151)交错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被动式建筑的外围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存储组件(320)包括嵌入安装于底部混凝土模块(200)上端的储热液箱(321),所述储热液箱(321)的上端设置有多个导液竖管(322),所述导液竖管(322)位于相邻所述集热管(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被动式建筑的外围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组件(330)包括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端部保温模块(341)之间的保温中层(331),所述保温中层(331)的内部嵌入安装有多个均温横管(332),所述均温横管(332)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内均气槽架(333),所述内均气槽架(333)远离均温横管(33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外均气槽架(334),所述保温中层(331)远离外墙保温模块(34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保温内层(335),所述保温内层(335)远离保温中层(33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内竖直板(33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被动式建筑的外围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横管(332)包括固定连接于保温中层(331)内壁的外圆管(3321),所述外圆管(3321)的两端分别贯穿至相邻所述内均气槽架(333)的内部,所述外圆管(332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外螺旋板(3322),所述外螺旋板(3322)的内缘固定连接有内圆管(3323),所述内圆管(3323)的两端分别贯穿至相邻所述外均气槽架(334)的内部,所述内圆管(332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内螺旋板(3324),所述内螺旋板(3324)的内缘固定连接有中心定位杆(332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被动式建筑的外围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311)靠近内循环组件(330)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一侧边槽(316),所述胶皮圆管(313)靠近相邻所述第一侧边槽(316)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二侧边槽(317),所述第二侧边槽(317)与相邻所述第一侧边槽(316)连通,所述第二侧边槽(317)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定位弧板(318),所述定位弧板(318)固定连接于相邻所述集热管(314)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被动式建筑的外围护系统,其特征在于,中部所述定位弧板(318)远离集热管(31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扇形齿环(319),所述扇形齿环(319)贯穿至相邻所述第一侧边槽(316)的内部,所述扇形齿环(319)的上下端部设置有滑动杆(3111),所述安装架(311)靠近第一侧边槽(316)的一侧开设有滑动槽(3112),所述滑动杆(3111)滑动连接于相邻所述滑动槽(3112)的内壁,所述滑动杆(3111)远离滑动槽(31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板(3110),所述移动板(3110)位于防护架(312)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被动式建筑的外围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31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3114),所述电动推杆(3114)的伸缩端固定连接于一端所述端部保温模块(341)的表面,所述移动板(3110)靠近集热管(3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齿条(3113),所述齿条(3113)与相邻所述扇形齿环(319)啮合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被动式建筑的外围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出弯管(325)的竖直部套设有保温管(327),所述保温管(327)的上端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被动式建筑的外围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被动式建筑的外围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控制组件(310)包括多个固定连接于底部混凝土模块(200)上端的安装架(311),相邻所述安装架(311)的侧面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311)靠近内循环组件(33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护架(312),所述安装架(31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胶皮圆管(313),所述胶皮圆管(313)远离内循环组件(330)的表面贯穿至外墙保温模块(340)的外部,所述胶皮圆管(313)的内壁转动连接有集热管(314),所述胶皮圆管(313)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通气口(315),所述集热管(314)的上端开设有第二通气口(3151),所述第一通气口(315)与相邻所述第二通气口(3151)交错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被动式建筑的外围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存储组件(320)包括嵌入安装于底部混凝土模块(200)上端的储热液箱(321),所述储热液箱(321)的上端设置有多个导液竖管(322),所述导液竖管(322)位于相邻所述集热管(314)的内部,所述导液竖管(32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纵向螺旋板(323),所述纵向螺旋板(323)的外缘固定连接于集热管(314)的内壁,所述导液竖管(322)的上下端部均连接有旋转阀(324),下端所述旋转阀(324)固定连接于储热液箱(321)的上端,上端所述旋转阀(324)的上端连接有导出弯管(325),所述导出弯管(325)远离上端所述旋转阀(324)的端部贯穿至储热液箱(321)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被动式建筑的外围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组件(330)包括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端部保温模块(341)之间的保温中层(331),所述保温中层(331)的内部嵌入安装有多个均温横管(332),所述均温横管(332)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内均气槽架(333),所述内均气槽架(333)远离均温横管(33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外均气槽架(334),所述保温中层(331)远离外墙保温模块(34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保温内层(335),所述保温内层(335)远离保温中层(33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内竖直板(33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被动式建筑的外围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横管(332)包括固定连接于保温中层(331)内壁的外圆管(3321),所述外圆管(3321)的两端分别贯穿至相邻所述内均气槽架(333)的内部,所述外圆管(332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外螺旋板(3322),所述外螺旋板(3322)的内缘固定连接有内圆管(3323),所述内圆管(3323)的两端分别贯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大超,王凤香,李江舵,曲政,拓雨廷,张杰,孙忠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