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用于皮下聚焦的激光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用于皮下聚焦的激光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30771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2 16: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皮下聚焦的激光装置及方法。该激光装置包括外壳、激光器和聚焦透镜;其中,激光器容纳于外壳的中空内腔内,用于发射激光;聚焦透镜用于对激光实现皮下聚焦,从而在皮下预设位置形成聚焦光斑。其中,该激光器准直后光束的能量密度低于预设的皮肤损伤阈值,通过采用低于皮肤损伤阈值的激光来照射皮肤表面,在确保皮肤表面安全的情况下,通过进一步的光学聚焦,在焦点束腰位置的激光能量密度增加幅度超过激光能量衰减幅度的情况下,实现皮下的焦点束腰位置的激光能量密度大幅超过皮肤损伤阈值,从而造成皮下可恢复性烧伤,进而刺激组织修复功能,实现皮肤状态改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皮下聚焦的激光装置,同时也涉及利用该激光装置实现皮下聚焦的方法,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1、人体的皮肤组织,到达解剖学的浅筋膜层位置,自上而下一般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构成,如图1所示。其中,皮下组织主要由脂肪层构成。皮肤的厚度随不同人、不同皮肤部位有很大的差异,通常意义的皮肤厚度为0.4~4mm左右(不包含皮下组织)。

2、针对皮肤的能量型治疗,一般有激光、强脉冲光、射频、微针射频、聚焦超声等技术手段。皮肤医疗美容的目的,包括祛斑祛纹身、色素性改善、剥脱焕肤、脱毛、祛除皱纹、刺激胶原蛋白再生、刺激和提拉筋膜层改善组织下垂、脂肪消融、纤体减肥等。对于皮肤的医疗美容,需要针对不同的治疗深度,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对于表皮位置的祛斑祛纹身、色素性改善、剥脱焕肤等操作,由于作用深度浅,一般利用激光和强脉冲激光进行体表照射的方式即可有效治疗。由于胶原蛋白位于更深位置的真皮层,因此对于祛除皱纹、刺激胶原蛋白再生等操作,一般采用射频或侵入深度0.5~5mm的微针射频等具有更大加热深度的方式进行实现。对于更深层次的脂肪层消融、筋膜层提拉和改善,则倾向于采用皮下穿刺式的激光溶脂抽脂、聚焦超声等方式进行实现。

3、然而,由于皮肤组织中对于激光具有不同的反射、吸收、散热等光学特征,入射到皮肤表面的激光,将伴随深度的增加而迅速衰减,因此绝大部分波段的激光难用于皮肤深处组织的治疗。传统的皮肤外科激光治疗方案一般为:大面积表面照射或利用激光扫描聚焦或微透镜聚焦后,作用于皮肤表面进行能量型治疗。这些激光治疗方案无法在满足皮肤表面安全的前提下显著提高皮下的能量密度,因此不能满足皮下较深位置的能量型治疗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首要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皮下聚焦的激光装置。

2、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该激光装置实现皮下聚焦的方法。

3、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4、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皮下聚焦的激光装置,包括:

5、外壳,所述外壳具有中空内腔,并具有与所述中空内腔相连通的底部开口;

6、激光器,容纳于所述中空内腔内,用于朝向所述底部开口发射波长为900~1300nm的激光;

7、聚焦透镜,封堵于所述底部开口处并位于所述准直器的远离所述激光器的一侧,用于对所述激光实现皮下聚焦,从而在皮下预设位置形成预设尺寸的聚焦光斑;

8、其中,所述皮下预设位置位于皮肤表面以下的真皮层、脂肪层或皮肤筋膜层及以下,所述皮下预设位置为所述聚焦透镜的焦点束腰位置;并且,所述激光器发射的激光能量密度在皮肤表面低于预设的皮肤损伤阈值,在焦点束腰位置超过所述皮肤损伤阈值。

9、其中较优地,所述皮肤损伤阈值由肤色决定,并且肤色越白,皮肤损伤阈值越高。

10、其中较优地,所述聚焦透镜的焦点距离皮肤表面0.5~8mm,并且所述聚焦透镜的直径大于2mm,所述聚焦透镜的凸面一侧朝向所述激光器。

11、其中较优地,所述聚焦透镜与位于所述聚焦透镜的平面与皮肤之间的光学耦合液体配合,使聚焦光斑在皮肤下面0.5~8mm的浅层区域,并且在束腰位置的组织被加热至45~85℃,造成皮下可恢复的烧伤;其中,所述光学耦合液体与皮肤折射率相近。

12、其中较优地,所述聚焦透镜包括多个复眼透镜,多个所述复眼透镜共同排列成预设形状的复眼透镜阵列;

13、其中,每一个所述复眼透镜均在所述预设位置处形成一个子光斑,每一个子光斑均对应一个焦点,所有复眼透镜形成子光斑共同构成所述聚焦光斑,并且相邻两个焦点的距离等于所述复眼透镜的周期。

14、其中较优地,所述激光装置还包括:

15、平移机构,与所述外壳连接,并带动所述外壳沿预设方向平移。

16、其中较优地,所述预设形状为正六边形,所述预设方向为所述正六边形的棱边所在方向,所述外壳每次平移的距离为相邻两个焦点的距离的一半,以使得所述聚焦光斑的焦点密度增大一倍。

17、其中较优地,所述激光装置还包括:

18、冷却部,设置于所述外壳上,并靠近所述皮肤,用于对所述皮肤与所述聚焦透镜的接触区域进行冷却降温。

19、其中较优地,所述聚焦透镜为单一透镜或菲涅尔透镜。

20、其中较优地,入射到所述聚焦透镜上的激光光束为平行的激光光束、汇聚的激光光束或发散的激光光束;其中,

21、所述平行的激光光束由经过光学扩束/缩束以及光学匀化后的固体激光器直接形成;

22、所述汇聚的激光光束由多个激光发射点发出的激光光束共同入射到所述聚焦透镜上;并且,所述汇聚的激光光束对应的皮下预设位置的深度小于所述平行光束对应的皮下预设位置的深度;

23、所述发散的激光光束由一个激光发射点发出的分散的激光光束共同入射到所述聚焦透镜上;并且,所述发散的激光光束对应的皮下预设位置的深度大于所述平行光束对应的皮下预设位置的深度。

24、其中较优地,所述平行的激光光束的光束功率或能量呈平顶分布。

25、其中较优地,所述聚焦透镜与皮肤之间还插设有折射率与皮肤相近的光学玻璃,用于调节所述聚焦透镜与皮肤之间的距离、调节所述聚焦透镜焦点的皮下深度或用于皮肤表面传导散热制冷;其中,所述光学玻璃配合所述聚焦透镜共同作为一个完整的透镜组件。

26、其中较优地,所述聚焦透镜与皮肤之间形成预设间隙,以使经所述聚焦透镜聚焦后的激光光束在皮肤表面形成表面光斑,并折射进入皮下组织后在皮下预设位置形成聚焦光斑,从而实现对激光光束的非接触式聚焦。

27、其中较优地,所述聚焦透镜的输出端安装有45度反射镜和同轴观测的热成像仪;或者,所述聚焦透镜的输出端安装有旁轴观测的热成像仪;

28、其中,所述45度反射镜采用在传感器热成像波段具有良好透过率的红外光学材料制成,并且表面镀有用于对入射激光进行反射的高反膜。

29、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实现皮下聚焦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0、将上述激光装置设置于皮肤上方,并使得所述激光装置的聚焦透镜贴合在皮肤表面;

31、控制所述激光器朝向皮肤发射波长为900~1300nm的激光束,以使得所述激光束经过所述准直器准直后射向所述聚焦透镜,并通过所述聚焦透镜在皮下预设位置形成预设尺寸的聚焦光斑。

32、其中较优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33、控制所述外壳沿皮肤表面进行整体平移,以增大所述聚焦光斑的尺寸,并增大所述聚焦光斑的焦点密度。

34、其中较优地,所述聚焦透镜包括多个复眼透镜,多个所述复眼透镜共同排列成正六边形复眼透镜阵列,以在所述皮下预设位置形成正六边形的聚焦光斑;其中,所述正六边形光斑的四个连续的顶点定义为a、b、c、d;并且,所述聚焦光斑未移动时a顶点所在位置为位置1,所述聚焦光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皮下聚焦的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14.一种实现皮下聚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皮下聚焦的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莉郝海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镭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