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力电子降压变换器的电路拓扑结构,特别涉及一种改进L型DC-DC型降压变换器的拓扑结构。
技术介绍
在传统的DC-DC降压电路中,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差别很大时,常采用变压器结构的变换器,或是多级降压的结构,此时控制精度难以得到保证,同时多级串联的方式带来了结构复杂性及系统稳定性的问题。原有L型降压变换器的器件耐压并非全部都是一个电容的电压,因此对于器件选择造成了 一定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差值较高时的控制精度以及系统串联的复杂性、稳定性上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采用多个输入电容串联,并对各个输入级联电容分别进行降压控制的拓扑结构,实现高性能变换,并且拓扑中的器件耐压均等。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改进L型降压变换器的拓扑结构,构成该拓扑结构的器件之间的连接为通过k个开关器件串联构成L型变换器的横轴;通过k个电容串联构成L型变换器的纵轴;横轴的最后一个开关通过电感与负载一端相连,负载的另外一端与横轴各个节点间各有一个从负载端流向横轴的单向可控支路;横轴上相邻两个开关间的节点与对应的纵轴上两个电容间的节点,由从纵轴流向横轴的单向开关连接,k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通过扩展L型结构的横、纵轴以及单向整流支路、单向可控开关支路,可以拓展变换器的级数。第k级的开关及第k级电容构成扩展单元组,按上述的连接方式扩展电路时,可以增加变换器的级数。本专利技术的益处与传统的DC-DC降压变换器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改进L型降压变换器釆用单电感的结构,对各个串联的输入侧电容进行分时独立放电,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L型降压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通过k个开关器件,二极管S↓[D11]、S↓[D21]……S↓[Dk1]串联构成L型变换器的横轴;通过k个电容C↓[1]、C↓[2]……C↓[k]串联构成L型变换器的纵轴;横轴上二极管S↓[Di1]、S↓[D(i-1)1]间的节点与纵轴上电容C↓[(i-1)]、C↓[i]间的节点有从纵轴流向横轴的单向开关,其中i=2……k;二极管S↓[Dk1]的阴极通过电感L↓[A]与负载R↓[L]一端相连,负载的另外一端与可控开关S↓[(k-1)2]的一端相连;可控开关S↓[(k-1)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S↓[D(k-1)2]及可控开关S↓[(k-2)2]的交点相连;二极管S↓[Dk2]的阴极与二极管S↓[Dk1]、S↓[D(k-1)1]间的节点相连;可控开关S↓[12]、S↓[22]……S↓[(k-2)2]的顺序串联结构与可控开关S↓[(k-1)2]相连;可控开关S↓[i2]、S↓[(i+1)2]的节点与二极管S↓[Di1]、S↓[D(i+1)1]间的节点之间有二极管S↓[D(i+1)2],其阳极接可控开关S↓[i2]、S↓[(i+1)2]间的节点;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改进L型降压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通过k个开关器件,二极管SD11、SD21……SDk1串联构成L型变换器的横轴;通过k个电容C1、C2……Ck串联构成L型变换器的纵轴;横轴上二极管SDi1、SD(i-1)1间的节点与纵轴上电容C(i-1)、Ci间的节点有从纵轴流向横轴的单向开关,其中i=2……k;二极管SDk1的阴极通过电感LA与负载RL一端相连,负载的另外一端与可控开关S(k-1)2的一端相连;可控开关S(k-1)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SD(k-1)2及可控开关S(k-2)2的交点相连;二极管SDk2的阴极与二极管SDk1、SD(k-1)1间的节点相连;可控开关S12、S22……S(k-2)2的顺序串联结构与可控开关S(k-1)2相连;可控开关Si2、S(i+1)2的节点与二极管SDi1、SD(i+1)1间的节点之间有二极管SD(i+1)2,其阳极接可控开关Si2、S(i+1)2间的节点;上述描述中,k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琼林,贺明智,郝瑞祥,杨中平,孙湖,张立伟,游小杰,林飞,黄先进,王琛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