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线面双体船的箱体矩阵的船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30422 阅读:2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水线面双体船的箱体矩阵的船体结构,下部两侧的支柱体和潜体与上甲板、主甲板、湿甲板构成的中间桥部连接于舷台部位,在所述的支柱体内部沿着船体纵向设置有上平台、下平台;在主甲板、湿甲板、下平台与两侧船身之间的区域内沿着船体横向设置有强框架;上平台、下平台、强框架、主横舱壁在潜体、支柱体和舷台部位构成箱体矩阵结构;上甲板、主甲板、湿甲板、桥体纵壁、强框架、主横舱壁在桥部构成箱体矩阵结构。不仅提高了连接桥部的抗弯扭性能,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舷台、支柱体部位的抗弯扭能力,提高了整船的横向强度和刚度,保障了小水线面双体船的质量与安全,延长了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船舶结构,具体是小水线面双体船的船体结构。
技术介绍
小水线面双体船由于与水线接触的船体截面积较小与双体结构,决定了其耐波性 优于常规排水量的各类船舶,出航率高、晕船率低;快速性良好、波浪上失速小;操纵灵活、 可原地回转、易靠梆作业;甲板宽敞,舱室易于安排,作业空间大;生存能力强,安全裕度 大;水下辐射噪声小且易于控制。这些优点使得小水线面双体船不仅在水声监听测量船、特 种军辅船,反潜声纳监测船,海岸警备巡视艇等军用领域,而且在海上交通和特种用途船, 海洋石油交通船,休闲客渡船,领航引水船等民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图1所示,小水线面双体船的船体主要结构为下部两侧的支柱体5和潜体6与 上甲板1、主甲板3、湿甲板8构成的中间桥部7连接于舷台4部位,在船体内部设置有桥体 纵壁2、主横舱壁与局部强框进行结构加强。小水线面双体船这种特殊的双体结构决定了该 船型所受到的主要结构载荷与常规单体船截然不同,水面9对其的作用产生横向弯矩与扭 矩的合成力矩M,主要表现为对两侧船体及桥部7的弯扭作用,这种载荷对于双体船来说是 非常有破坏性的。如上所述,目前的小水线双体船以湿甲板8、主甲板3、上甲板1、桥体纵 壁2、主横舱壁组成箱体结构,这种结构主要为抵抗连接桥部7所受的弯矩与扭矩合成,虽 然在连接桥部7局部设置有强框,但是强框为中空的框架结构,非板架结构,不参与箱体组 成,故箱体数量较少。对于其他部位,如舷台4、支柱体5则没有设置箱体结构;事实上,舷 台4、支柱体5处都受弯扭作用,尤其是舷台4处的弯扭合力与连接桥部7的弯扭合力一样 都很大。在实际运营中,舷台4、支柱体5处的船体结构易塑性变形,严重的甚至构件扭断、 开裂等,存在着质量与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小水线面双体船的船体的箱体结构设置不合理,存在着安 全隐患等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安全性高的小水线面双体船的箱体矩阵的船体结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小水线面双体船的箱体矩阵的船体结构,下部两侧的支柱体和潜体与上甲 板、主甲板、湿甲板构成的中间桥部连接于舷台部位,在船体内部设置有桥体纵壁、主横舱 壁进行结构加强;在所述的支柱体内部沿着船体纵向设置有上平台、下平台;在主甲板、湿 甲板、下平台与两侧船身之间的区域内沿着船体横向设置有强框架;上平台、下平台、强框 架、主横舱壁在潜体、支柱体和舷台部位构成箱体矩阵结构;上甲板、主甲板、湿甲板、桥体 纵壁、强框架、主横舱壁在桥部构成箱体矩阵结构。小水线面双体船的箱体矩阵的船体结构的强框架在连接桥部及上平台、下平台之间为全板架结构;所述的上平台、下平台为全板架结构。本技术通过上平台、下平台、强框架、主横舱壁在潜体、支柱体和舷台部位构成箱体矩阵结构,上甲板、主甲板、湿甲板、桥体纵壁、强框架、主横舱壁在桥部构成箱体矩阵结构,不仅提高了连接桥部的抗弯扭性能,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舷台、支柱体部位的抗弯扭 能力,提高了整船的横向强度和刚度,保障了小水线面双体船的质量与安全,延长了使用寿 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小水线面双体船的船体横截面结构;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船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下部两侧的支柱体5和潜体6与上甲板1、主甲板3、 湿甲板8构成的中间桥部7连接于舷台4部位,在船体内部沿着船体纵向设置有桥体纵壁 2、沿着船体横向设置有主横舱壁10进行结构加强,在所述的支柱体5内部沿着船体纵向设 置有上平台12、下平台13 ;在主甲板3、湿甲板8、下平台13与两侧船身之间的区域内沿着 船体横向设置有强框架11 ;上平台12、下平台13、强框架11、主横舱壁10在潜体6、支柱体 5和舷台4部位构成箱体矩阵结构;上甲板1、主甲板3、湿甲板8、桥体纵壁2、强框架11、主 横舱壁10在桥部7构成箱体矩阵结构。强框架11在连接桥部7及上平台12、下平台13之间设计成没有中空的全板架结 构,上平台12、下平台13也是全板架结构。由于在船体内部设置的强框架11比主横舱壁10 多,故从船体的纵向看,连接桥部7形成的箱体数量比目前小水线面双体船多很多,这样就 增强了桥体7的抗弯扭能力;同时在支柱体5、舷台4处,上平台12、下平台13、强框架11、 主横舱壁10也形成了矩阵的箱体结构,大大增强了支柱体5、舷台4的抗弯扭能力。以上描述是对本技术的解释,不是对技术的限定,本技术所限定的 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的情况下,本技术可以作任何形式的 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水线面双体船的箱体矩阵的船体结构,下部两侧的支柱体和潜体与上甲板、主甲板、湿甲板构成的中间桥部连接于舷台部位,在船体内部设置有桥体纵壁、主横舱壁进行结构加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支柱体内部沿着船体纵向设置有上平台、下平台;在主甲板、湿甲板、下平台与两侧船身之间的区域内沿着船体横向设置有强框架;上平台、下平台、强框架、主横舱壁在潜体、支柱体和舷台部位构成箱体矩阵结构;上甲板、主甲板、湿甲板、桥体纵壁、强框架、主横舱壁在桥部构成箱体矩阵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小水线面双体船的箱体矩阵的船体结构,下部两侧的支柱体和潜体与上甲板、主甲板、湿甲板构成的中间桥部连接于舷台部位,在船体内部设置有桥体纵壁、主横舱壁进行结构加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支柱体内部沿着船体纵向设置有上平台、下平台;在主甲板、湿甲板、下平台与两侧船身之间的区域内沿着船体横向设置有强框架;上平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爱国尤国红唐天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