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大厚度湿陷性黄土深层夯击处理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大厚度湿陷性黄土深层夯击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303899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2 16: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厚度湿陷性黄土深层夯击处理方法。所述方法通过夯点间距的调整布置,主夯点和副夯点的优化配置及根据需要加固的有效深度按照公式计算出各点的夯击能和夯锤的落距,按照计算出来的各夯点击能和夯锤落距,先针对主夯点进行夯击,再针对副夯点进行夯击。其黄土处理深度可达10m及以上,能显著减弱及消除10m左右深新黄土地基湿陷性,弥补了国内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夯击处理深度不够,设计施工经验不足的问题,也为当前甲、乙建筑地基形式选择提供了新的可能,具有极强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黄土地区建筑地基处理领域,具体是一种大厚度湿陷性黄土深层夯击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1、黄土作为一种特殊的第四纪沉积物,因结构疏松,孔隙度大,遇水易湿陷等特性,对工程建设危害较大。为降低湿陷性改善工程性能,建设中往往需对其进行地基处理。

2、强夯因低廉便捷性,一直作为黄土地区丙、丁类工业民用建筑的首选处理方案。对于乙类建筑,因其实际湿陷性处理深度多在6.5m以下,现有的强夯处理工艺深度不满足现行规范剩余湿限量计算要求,因此,针对甲类、乙类建筑现有的处理方式,一般采用挤密桩、夯扩桩等其它复合地基或桩基方案,这些处理方式相比强夯其施工更加麻烦、工期长、施工成本高,无形中增大了建设成本。近年来,随着中高层建(构)筑的不断涌现,强夯作为一种建设方易于接受的黄土处理方案,实现深层处理,满足现代建设需求成为行业新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夯击处理深层湿陷性新黄土的方法,其黄土处理深度可达10m及以上,可以解决国内深层湿陷性黄土夯击处理困难,超深夯击处理设计施工经验不足的问题,也为当前甲、乙类建筑地基形式选择提供了新的可能。

2、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厚度湿陷性黄土深层夯击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适用于天然含水量ω满足10%≤ω<20%,天然孔隙比e>0.9的新黄土,处理深度适用于7.5~15m,其具体步骤如下:

3、s1.清理并平整湿陷性黄土施工场地,标出主夯点和副夯点的位置;所述主夯点按照正方形分布,副夯点采用插点法布设在主夯点之间,且相邻夯点之间的间距为夯锤锤径的3.5~4.5倍;

4、s2.起重机及配套夯锤就位,所述夯锤的锤重w为65~95t;

5、s3.针对步骤s1中平整的湿陷性黄土地层施工场地进行多遍夯击作业,先针对主夯点进行夯击,再针对副夯点进行夯击,单点夯击能e结合有效加固深度,按照以下公式①计算,单点夯击落距h即锤底至起夯面距离按照以下公式②计算:

6、e=β0*10(d/k)2         ①

7、式中:e-单点夯击能,kn.m;d-有效加固深度,m;

8、k-修正系数,新黄土取0.4;

9、β0-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处理深度修正系数;主点夯取2.0,副点夯取1.5;

10、h= e /w       ②

11、上式中:e–夯击能,kn.m;h-落距,m;

12、w-夯击锤重,kn;

13、s4.最后一遍副夯点夯击完成后,将其推平,采用2000kn.m~3000kn.m的低能级满夯拍平1~2遍,落距h按照上述公式②计算;

14、s5.取样检测孔隙比、湿陷系数指标,通过湿陷系数判断该处理区不同深度段地基湿陷性是否减弱或消除。

15、本专利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当待处理的湿陷性黄土中天然含水量ω<10%时,在进行夯击处理前应先进行增湿处理,使待处理的湿陷性黄土中含水量ω满足10%≤ω<20%。

16、本专利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s1步骤中相邻两行和相邻两列的主夯点交错布设,相邻两行和相邻两列副夯点也交错布设,且所有的主夯点和副夯点交叉分布形成正方形,相邻两个夯点的实际间距为锤径的4倍,所述夯锤的锤径d为2.5m。

17、本专利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s3步骤中进行四遍强夯作业,其中主夯点夯击两遍,副夯点夯击两遍,第2遍主夯点位于第1遍主夯点所成正方形的中心,第3遍副夯点位于第1遍主夯点所成正方形边线中心横向布置,第4遍副夯点位于第1遍夯点所成正方形边线中心纵向布置;每遍夯击按照顺序依次夯击作业,相邻两遍夯击间歇时间为3天。

18、本专利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s3步骤中有效加固深度为7.5~15m,其中有效加固深度为10m时,主夯点的夯击能为16000kn.m,副点夯的夯击能为9000kn.m。

19、本专利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s3步骤中每遍主夯点夯击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s≤250mm时停夯,每遍副夯点夯击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s≤200mm时停夯。

20、本专利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s5步骤中取样检测采用探井取样,其探井的间距1m~1.5m,探井深度在7.5~15m范围内;当黄土地基湿陷性系数δzs≤0.015表示该深度段地基土湿陷性基本被消除或减弱;δzs>0.015表示该深度段地基湿陷性未被减弱或消除,需要继续进行处理。

21、本专利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s4步骤中,未进行增湿处理时,其夯击能e为3000kn.m;进行增湿处理后,其夯击能e为2000kn.m。

22、本专利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增湿处理的具体过程如下:在待处理的湿陷性黄土区域布设增湿孔,所述增湿孔按正三角形布置,间距1.5m,孔径150mm,增湿深8.5~11.5m,注水后间歇时间至少3天,经取样监测其含水率满足要求时,开始进行强夯处理。

23、本专利技术通过的主、副夯点系统设置,夯能的优化配置及多遍夯次序作业、间歇时间合理控制等,其黄土处理深度可达10m及以上,能显著减弱及消除10m左右深新黄土地基湿陷性,弥补了国内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夯击处理深度不够,设计施工经验不足的问题,也为现代甲、乙建筑地基形式选择提供了新的可能,具有极强的实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厚度湿陷性黄土深层夯击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适用于天然含水量ω满足10%≤ω<20%,天然孔隙比e>0.9的新黄土,处理深度适用于7.5~15m,其具体步骤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厚度湿陷性黄土深层夯击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待处理的湿陷性黄土中天然含水量ω<10%时,在进行夯击处理前应先进行增湿处理,使待处理的湿陷性黄土中含水量ω满足10%≤ω<2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大厚度湿陷性黄土深层夯击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相邻两行和相邻两列的主夯点交错布设,相邻两行和相邻两列副夯点也交错布设,且所有的主夯点和副夯点交叉分布形成正方形,相邻两个夯点的实际间距为锤径的4倍,所述夯锤的锤径D为2.5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大厚度湿陷性黄土深层夯击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步骤中进行四遍强夯作业,其中主夯点夯击两遍,副夯点夯击两遍,第2遍主夯点位于第1遍主夯点所成正方形的中心,第3遍副夯点位于第1遍主夯点所成正方形边线中心横向布置,第4遍副夯点位于第1遍夯点所成正方形边线中心纵向布置;每遍夯击按照顺序依次夯击作业,相邻两遍夯击间歇时间为3天。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大厚度湿陷性黄土深层夯击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步骤中有效加固深度为7.5~15m,其中有效加固深度为10m时,主夯点的夯击能为16000KN.m,副点夯的夯击能为9000KN.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大厚度湿陷性黄土深层夯击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步骤中每遍主夯点夯击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s≤250mm时停夯,每遍副夯点夯击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s≤200mm时停夯。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大厚度湿陷性黄土深层夯击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步骤中取样检测采用探井取样,其探井的间距1m~1.5m,探井深度在7.5~15m范围内,当黄土地基湿陷性系数δZS≤0.015表示该深度段地基土湿陷性基本被消除或减弱;δZS>0.015表示该深度段地基湿陷性未被减弱或消除,需要继续进行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厚度湿陷性黄土深层夯击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步骤中,未进行增湿处理时,其夯击能E为3000KN.m;进行增湿处理后,其夯击能E为2000KN.m。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厚度湿陷性黄土深层夯击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湿处理的具体过程如下:在待处理的湿陷性黄土区域布设增湿孔,所述增湿孔按正三角形布置,间距1.5m,孔径150mm,增湿深8.5~11.5m,注水后间歇时间至少3天,经取样监测其含水率满足要求时,开始进行强夯处理。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厚度湿陷性黄土深层夯击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适用于天然含水量ω满足10%≤ω<20%,天然孔隙比e>0.9的新黄土,处理深度适用于7.5~15m,其具体步骤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厚度湿陷性黄土深层夯击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待处理的湿陷性黄土中天然含水量ω<10%时,在进行夯击处理前应先进行增湿处理,使待处理的湿陷性黄土中含水量ω满足10%≤ω<2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大厚度湿陷性黄土深层夯击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相邻两行和相邻两列的主夯点交错布设,相邻两行和相邻两列副夯点也交错布设,且所有的主夯点和副夯点交叉分布形成正方形,相邻两个夯点的实际间距为锤径的4倍,所述夯锤的锤径d为2.5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大厚度湿陷性黄土深层夯击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步骤中进行四遍强夯作业,其中主夯点夯击两遍,副夯点夯击两遍,第2遍主夯点位于第1遍主夯点所成正方形的中心,第3遍副夯点位于第1遍主夯点所成正方形边线中心横向布置,第4遍副夯点位于第1遍夯点所成正方形边线中心纵向布置;每遍夯击按照顺序依次夯击作业,相邻两遍夯击间歇时间为3天。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大厚度湿陷性黄土深层夯击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步骤中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军张雄文赵飞杨海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武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