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ET片材涂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29610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2 16:1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PET片材涂油装置,涉及工业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机身主体和出料主体,出料主体设置在机身主体的内侧,机身主体的内侧设置有清料部件和涂料主体,清料部件包括刮料组件,刮料组件包括第一铰接座,第一铰接座的底部设置第二铰接座,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的内侧均活动连接有刮板。本技术提供的PET片材涂油装置通过推杆主体中的液压推杆输出轴长度的变化,使得偏转座在横向导轨的限制下进行偏转,从而使得第二铰接座和第一铰接座上的刮板之间的距离变化,从而适应PET片材进入时的角度,使得对PET片材上残余的油墨的清理更加彻底,从而保证油墨喷涂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业生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pet片材涂油装置。


技术介绍

1、pet片材是一种以聚酯树脂为基础材料生产的塑料pet片材,pet,又称聚酯,是一种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的合成树脂,广泛应用于包装、纤维、薄膜等领域。

2、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1879684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pet片材的涂油装置。其通过位于pet塑料片上方和下方的上板和下板,其相向面的刮板由于与pet塑料片之间具有一定距离,从而实现多余油液的收集。

3、pet片材经过上下料装置被送入涂油装置,pet片材经过涂油轮或者涂油辊,然后从油墨供给系统获得适量的涂油油墨,通过涂油轮或者涂油辊将油墨涂抹在pet片材的表面,但是在此过程中pet片材表面容易残留有多余的油料,容易导致涂油厚度不均匀,局部浓稠,局部稀薄,影响油墨喷涂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现有pet片材表面在进行涂油辊涂油后仍容易残留有多余的油料,容易导致涂油厚度不均匀,局部浓稠,局部稀薄,影响油墨喷涂效果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

2、因此,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pet片材涂油装置,其目的在于:通过偏转座铰接的第二铰接座的位置变化配合阻尼杆相连的刮板,适应pet片材进入时的角度,使得对pet片材上残余的油墨的清理更加彻底,从而保证油墨喷涂效果。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pet片材涂油装置,其包括机身主体和出料主体,所述出料主体设置在机身主体的内侧,所述机身主体的内侧设置有清料部件和涂料主体,所述涂料主体位于机身主体远离出料主体的一侧;

4、所述清料部件包括刮料组件,所述刮料组件包括第一铰接座,所述第一铰接座的底部设置第二铰接座,所述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的内侧均活动连接有刮板,所述出料主体通过电机驱动且包括有输送板材的两组旋转辊,所述第一铰接座固定转接在第一铰接座内侧且位于第二铰接座的顶部,所述刮板平行设置,且为橡胶材质制成,可以将pet片材两面上多余的油墨刮除。

5、作为本技术所述pet片材涂油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刮料组件还包括横向导轨,所述横向导轨固定安装在机身主体的底部,所述横向导轨的顶部均铰接有推杆主体,所述推杆主体的输出轴铰接有偏转座,所述第二铰接座与偏转座相互铰接,所述横向导轨的数量为两组且与机身主体平行设置,所述推杆主体包括两组液压推杆,其中与偏转座相连的液压推杆可以通过输出轴长度变化,使得偏转座在横向导轨的限制下发生偏转,从而改变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上刮板之间的距离。

6、作为本技术所述pet片材涂油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的内侧均设置有橡胶辊,所述刮板的底部设置有阻尼杆,所述橡胶辊分别固定转接在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的内侧,所述刮板通过阻尼杆的形变可以使得pet片材在经过刮板时,使得刮板始终与pet片材接触,保证油墨刮除效果。

7、作为本技术所述pet片材涂油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铰接座的内侧还设置有废液槽,所述废液槽分布在第二铰接座的两侧且位于刮板和橡胶辊之间,所述刮板上刮除的油墨被统一收集在废液槽中,并通过管道相连的废液槽从第二铰接座中排出,避免二次污染。

8、作为本技术所述pet片材涂油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清料部件还包括送料组件,所述送料组件包括储油罐,所述储油罐的顶部设置有输油泵,所述输油泵的输出轴连接供油管,所述储油罐中储存有需要涂抹的油墨,并通过输油泵可以将储油罐中的油墨通过供油管抽出。

9、作为本技术所述pet片材涂油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供油管的外侧连接有回液管,且回液管与供油管内部相通,所述供油管和回液管的外侧均设置有回液管,所述回液管可以分别控制供油管与储油罐的通断以及回液管和供油管的通断,从而控制油墨输送方向,精准掌握油墨涂抹数量。

10、作为本技术所述pet片材涂油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涂料主体包括涂料舱,所述涂料舱固定在机身主体远离出料主体的一侧,所述涂料舱的底部开设有浸油腔,所述浸油腔通过回液管与供油管相通,所述涂料舱和出料主体在机身主体中高度相同,且浸油腔中多余的油墨可以通过回液管进入供油管中重复使用。

11、作为本技术所述pet片材涂油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浸油腔的内侧安装有涂料辊,所述涂料辊的顶部设置有放料辊,所述放料辊通过供油管与储油罐相连,所述涂料辊和放料辊均连接有双轴驱动主体输出轴,所述放料辊的外侧开设有排列设置的漏油孔,可以将供油管输送的油墨向pet片材表面喷涂,并向涂料辊淋油,且通过双轴驱动主体输出轴可以分别带动涂料辊和放料辊在涂料舱中转动,从而对出料主体输送的pet片材进行均匀的涂油。

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3、1.通过推杆主体中的液压推杆输出轴长度的变化,使得偏转座在横向导轨的限制下进行偏转,从而使得第二铰接座和第一铰接座上的刮板之间的距离变化,从而适应pet片材进入时的角度,使得对pet片材上残余的油墨的清理更加彻底,从而保证油墨喷涂效果。

14、2.油墨可以通过供油管进入放料辊中,以及开启回液管上控制阀使得供油管中的油墨可以通过回液管进入浸油腔中,从而精准控制油墨供给的数量。

15、3.放料辊中的油墨通过放料辊中漏油孔均匀的涂抹在pet片材上,并配合涂料辊在浸油腔中转动对出料主体输送的pet片材进行双面的油墨涂抹,从而相较于传统单面喷涂使得油墨涂抹的更加均匀。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ET片材涂油装置,包括机身主体(1)和出料主体(2),所述出料主体(2)设置在机身主体(1)的内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主体(1)的内侧设置有清料部件(3)和涂料主体(4),所述涂料主体(4)位于机身主体(1)远离出料主体(2)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ET片材涂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料组件(31)还包括横向导轨(314),所述横向导轨(314)固定安装在机身主体(1)的底部,所述横向导轨(314)的顶部均铰接有推杆主体(315),所述推杆主体(315)的输出轴铰接有偏转座(316),所述第二铰接座(312)与偏转座(316)相互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PET片材涂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座(311)和第二铰接座(312)的内侧均设置有橡胶辊(317),所述刮板(313)的底部设置有阻尼杆(31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PET片材涂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铰接座(312)的内侧还设置有废液槽(318),所述废液槽(318)分布在第二铰接座(312)的两侧且位于刮板(313)和橡胶辊(317)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任一所述的一种PET片材涂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料部件(3)还包括送料组件(32),所述送料组件(32)包括储油罐(321),所述储油罐(321)的顶部设置有输油泵(322),所述输油泵(322)的输出轴连接供油管(32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PET片材涂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管(323)的外侧连接有回液管(324),且回液管(324)与供油管(323)内部相通,所述供油管(323)和回液管(324)的外侧均设置有回液管(32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ET片材涂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料主体(4)包括涂料舱(41),所述涂料舱(41)固定在机身主体(1)远离出料主体(2)的一侧,所述涂料舱(41)的底部开设有浸油腔(42),所述浸油腔(42)通过回液管(324)与供油管(323)相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PET片材涂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油腔(42)的内侧安装有涂料辊(43),所述涂料辊(43)的顶部设置有放料辊(44),所述放料辊(44)通过供油管(323)与储油罐(321)相连,所述涂料辊(43)和放料辊(44)均连接有双轴驱动主体(45)输出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et片材涂油装置,包括机身主体(1)和出料主体(2),所述出料主体(2)设置在机身主体(1)的内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主体(1)的内侧设置有清料部件(3)和涂料主体(4),所述涂料主体(4)位于机身主体(1)远离出料主体(2)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et片材涂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料组件(31)还包括横向导轨(314),所述横向导轨(314)固定安装在机身主体(1)的底部,所述横向导轨(314)的顶部均铰接有推杆主体(315),所述推杆主体(315)的输出轴铰接有偏转座(316),所述第二铰接座(312)与偏转座(316)相互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pet片材涂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座(311)和第二铰接座(312)的内侧均设置有橡胶辊(317),所述刮板(313)的底部设置有阻尼杆(31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pet片材涂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铰接座(312)的内侧还设置有废液槽(318),所述废液槽(318)分布在第二铰接座(312)的两侧且位于刮板(313)和橡胶辊(317)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任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歆琛周凤连胡伟汪科峰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茂纶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