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面向地质灾害防控的生态修复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面向地质灾害防控的生态修复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294779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2 16: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染水体修复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向地质灾害防控的生态修复系统及方法。该生态修复系统包括:沉淀池,在沉淀池的中部设置有第一进水口,在沉淀池的顶部设置有溢出口;第一生物处理池和第二生物处理池,经由溢出口溢出的上清液能够在切换挡板的作用下进入第一生物处理池或第二生物处理池;第一消毒池,在第一生物处理池下部设置有第一出水口,第一出水口通过第一滤管接入第一消毒池;以及第二消毒池,在第二生物处理池下部设置有第二出水口,第二出水口通过第二滤管接入第二消毒池。能有效去除入侵到水体中的泥沙、降低水体中的有机物和病原微生物含量,进而减少被污染水体的生态环境恢复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染水体修复处理,具体涉及一种面向地质灾害防控的生态修复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1、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容易导致大量泥沙进入河流,造成河流水体污染。具体地,这些入侵到河流里面的泥沙会导致河流水体的含沙量大幅上升,造成水体浑浊,这些泥沙中的微生物群体入侵到水体中,容易破坏水体原有的生态环境。特别地,对于养殖场所附近发生的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侵入到河流水体中的污染物除了长期处于养殖环境下的泥沙外,还可能包含大量的排泄物,这些入侵到水体中的污染物不光会导致水体含沙量上升,还会导致大量的有机废物和病原微生物,严重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此外,伴随着河水的流动,这些污染物还会在一段时间内向下游持续缓释,使得水体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

2、因此,亟需提出一种面向地质灾害防控的生态修复系统及方法,能够针对地质灾害导致的被污染水体进行修复作业,能够有效去除入侵到水体中的泥沙,有效降低被污染水体中的有机物含量和病原微生物含量,进而减少被污染水体的生态环境恢复时间,有利于保护水体的生态平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向地质灾害防控的生态修复系统及方法,能够针对地质灾害导致的被污染水体进行修复作业,能够有效去除入侵到水体中的泥沙,有效降低被污染水体中的有机物含量和病原微生物含量,进而减少被污染水体的生态环境恢复时间,有利于保护水体的生态平衡。

2、本发一方面明提供了一种面向地质灾害防控的生态修复系统,该生态修复系统包括

3、沉淀池,所述沉淀池能够沉淀并去除待处理水体中的泥沙;在所述沉淀池的中部设置有第一进水口,在所述沉淀池的顶部设置有溢出口,待处理水体通过水泵经由所述第一进水口泵入所述沉淀池;第一生物处理池和第二生物处理池,在所述溢出口中还设置有切换挡板,经由所述溢出口溢出的上清液能够在所述切换挡板的作用下进入所述第一生物处理池或所述第二生物处理池;所述第一生物处理池和所述第二生物处理池均能够去除所述上清液中的有机物;第一消毒池,所述第一消毒池低于所述第一生物处理池,在所述第一生物处理池下部设置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通过第一滤管接入至所述第一消毒池的上方;以及,第二消毒池,所述第二消毒池低于所述第二生物处理池,在所述第二生物处理池下部设置有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通过第二滤管接入至所述第二消毒池的上方。

4、进一步地,在所述沉淀池内部对应于所述第一进水口的高度位置设置有圆柱状的减速壳腔,所述减速壳腔的轴线沿竖直方向;在所述沉淀池内部转动设置有减速轴,所述减速轴的轴线与所述减速壳腔的轴线重合,在所述减速轴上周向阵列设置有多个叶片;各所述叶片均位于所述减速壳腔的内部,对于任一所述叶片,该叶片的上端面抵接于所述减速壳腔的上侧内壁,该叶片的下端面抵接于所述减速壳腔的下侧内壁,该叶片远离所述减速轴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减速壳腔的内周壁;在所述减速壳腔的周面上设置有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二进水口通过管道连通,且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二进水口的连线为所述减速壳腔在所述第二进水口所在位置的切线方向;在所述减速壳腔的下端面还开设有第三出水口。

5、进一步地,在所述减速轴位于所述叶片的下方还设置有减速盘,所述减速盘的上端面抵接于所述减速壳腔的下侧外壁;在所述减速盘的上端面开设有环状的流槽,所述流槽接通至所述第三出水口;在所述减速盘的上端面还开设有若干减速槽,对于任一减速槽,该减速槽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流槽,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减速盘的周面。

6、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的下部的内腔呈柱状,且在所述沉淀池的底部向上延伸有环状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和所述内腔的轴线均与所述减速壳腔的轴线重合;在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还向上延伸有多个与所述凸起部等高的隔板,对于任一隔板,该隔板沿所述凸起部的径向设置,且该隔板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凸起部的外周壁,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内腔;各所述隔板沿所述凸起部的周向均匀分布,两相邻隔板之间形成一个沉积腔,各所述沉积腔均与所述凸起部的内部连通;在所述减速轴的下部设置有扇形的挡板,所述挡板的下端面与各所述隔板的上端面相抵接,所述挡板的圆心角满足以下关系:

7、

8、其中,n为沉积腔的个数,α为挡板的圆心角;

9、所述减速轴位于所述挡板下部的区段为空心轴管,所述空心轴管的外周壁与所述凸起部的内周壁抵接,所述空心轴管远离所述挡板的一端与所述沉淀池的底部抵接;在所述空心轴管的管壁上开设有出淤口,所述出淤口在所述挡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挡板的对称轴上;在所述减速轴转动的情况下,所述出淤口能够始终接通至一个沉积腔;在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连接有抽淤管,所述抽淤管连通至所述空心轴管的内部。

10、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生物处理池和所述第二生物处理池中均投放有活性污泥;所述生态修复系统还包括供气机构,所述供气机构包括气缸体、活塞、活塞杆、连杆和曲柄;所述曲柄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减速轴上,另一端与所述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滑动设置在所述气缸体的内部空腔中;在所述气缸体远离所述减速轴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进气管和第一出气管,在所述气缸体靠近所述减速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进气管和第二出气管;所述第一出气管和所述第二出气管均连接至出气主管,且所述出气主管用于向所述第一生物处理池和所述第二生物处理池中通气。

11、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生物处理池中设置有第一曝气主管,所述第一曝气主管的一端和所述出气主管接通,另一端连接有第一曝气支管;在所述第二生物处理池中设置有第二曝气主管,所述第二曝气主管的一端和所述出气主管接通,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曝气支管。

12、进一步地,所述生态修复系统还包括:固定设置的第一承台和第二承台;所述第一承台位于所述第二承台的下方,在所述第一承台和所述第二承台之间水平设置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一承台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二承台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曝气主管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传动的第三齿轮,在所述第二曝气主管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传动的第四齿轮;以及,切换轴,所述切换轴插设在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中,在所述切换轴上设置有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位于所述第二承台的上方;在所述切换轴上固定设置有第五齿轮,所述第五齿轮和所述第二承台之间连接有拉簧;在所述减速轴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五齿轮啮合的第六齿轮;在所述切换轴上设置有第二抵接部,在所述拉簧将所述切换轴下拉使得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承台抵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抵接部能够与所述第一齿轮的内壁配合传输扭矩;在所述切换轴被向上提起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抵接部能够与所述第二齿轮的内壁配合传输扭矩。

13、进一步地,所述切换挡板水平地滑动设置在所述沉淀池的上部;在所述切换挡板的下部设置有挡水部,通过滑动所述切换挡板,能够使得所述挡水部截断所述上清液经由溢流口流向所述第一生物处理池或所述第二生物处理池的流通通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面向地质灾害防控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地质灾害防控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面向地质灾害防控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面向地质灾害防控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面向地质灾害防控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面向地质灾害防控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面向地质灾害防控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面向地质灾害防控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面向地质灾害防控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

10.一种面向地质灾害防控的生态修复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向地质灾害防控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地质灾害防控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面向地质灾害防控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面向地质灾害防控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面向地质灾害防控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东张志鹏董建兴刘树圃刘馨泽杨涛罗小惠伍剑波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地质环境调查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