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创伤病人用多功能急救套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28707 阅读:2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救治多发创伤病人用多功能急救套件,其特征是:套件组包括:穿刺针(1)、“J”型引导导丝(2)、皮肤扩张导管(3)、橡胶医用手套(4)、带有消毒液的消毒刷(5)、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6)、医用持针器(7)、医用纱布(8)、无菌贴膜(9)、利多卡因(10)、生理盐水(11)、带气囊气管切开导管(12)、胸腔引流管(13)、静脉留置导管(14)、医用缝合针和线(15)、无菌手术洞巾(16),套件组活动连接在套件盒(17)分割的腔体(19)内;套件盒(17)上有密封盖。它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可行之有效的救治多发创伤病人,它将经皮穿刺气管置管术、经皮穿刺胸腔内置管闭式引流术和经皮穿刺静脉置管技术多功能一体化。(*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
,确切的说是救治多发创伤病人用多功 能急救套件。
技术介绍
多发伤是同一致伤因素所致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解剖部位的损伤。严重 多发伤是指全身至少有一个解剖部位发生危及生命的器质性损伤。有报 道,创伤致死的病例中多发伤为93.0%,而且严重多发伤的病人伤情复杂、 病情变化快。据统计,因创伤而死亡的病人,50%死于创伤现场,30%死于 创伤早期,20%死于创伤后期并发症,所以强调伤后“黄金1h”的抢救, 而这1h内前10min又被称为“白金10min”。这段时间内,气道阻塞、 血气胸和失血性休克是导致死亡的三大主要原因,如果病人的出血被控 制、能预防窒息和血气胸的发生,可避免病人死亡。 创伤救治中需要建立紧急人工气道的常见危重病症包括深昏迷、呼吸 衰竭或呼吸停止、心跳骤停、严重气道痉挛、气道异物梗阻、颅脑及颈部 外伤、误吸或有误吸危险、大量难以控制的上呼吸道出血等。气管切开术 是抢救危重多发创伤患者及咽喉部等特殊部位创伤而需建立可靠人工气 道所必不可少的手段,有利于保证气道通畅、减少呼吸道死腔,便于吸痰、 气管湿化。而传统的手术方法因需要较高的专科技术,操作步骤复杂、创 伤大、并发症较多、设备器械要求高,且受场地、体位限制和手术时间长 等因素的制约,而不利于现场创伤急救广泛应用。 血气胸是胸部创伤后的常见并发症,也是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胸腔 闭式引流是救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胸腔积气/积液的有效方法。因此,国内 外胸部创伤救治中均强调了早期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必要性。但是,常规 的胸腔闭式引流技术操作复杂、费时和难于掌握,而且所使用的胸腔引流 装置体积大、不便携带,这些特点使得常规的胸腔闭式引流方法难以应用 于现场急救。 一般创伤,休克的发生率为20%~25%,而多发创伤,休克的发生率可 -->高达75%~80%。继往资料显示,约50%的多发创伤病人因大失血休克而死。 因此,休克的早期救治显得非常重要,而且抗休克也是后续治疗的基础。 目前,失血休克最重要的救治措施仍然是输液(血),然而现在依然应用的 头皮针建立外周静脉通路,既易移位脱出且内径小滴速慢,难以满足多发 创伤急救抗休克的需要,寻找如何建立快速输液通道事在必行。 同样,地震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20世纪以来,全世界共发生7级以上 地震121次,伤亡2,604,835人。其中死亡超过500人以上地震87次,共伤 亡2,585,870人。中国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36次,共伤亡781,874人。其中 死亡人数超过100人的地震16次,死伤781,521人。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 汶川大地震,截至8月11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确认69225人遇难,374640 人受伤,失踪17939人。目前,消除地震从现实看近乎不可能,而降低地 震死伤危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当回顾、总结汶川地震急救时,发现我 国创伤救治水平与发达国家尚存一定差距,不仅与缺乏系统救治程序和相 关急救知识有关,而且与缺乏携带方便、操作简单、行之有效的即时急救 装备有很大关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套携带方便、操作简单、行之有效的救治 多发创伤用多功能急救套件,它将经皮穿刺气管置管术、经皮穿刺胸腔内 置管闭式引流术和经皮穿刺静脉置管技术多功能一体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多发创伤病人用多功 能急救套件,其特征是:套件组包括:穿刺针、”J”型引导导丝、皮肤 扩张导管、橡胶医用手套、带有消毒液的消毒刷、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 医用持针器、医用纱布、无菌贴膜、利多卡因、生理盐水、带气囊气管切 开导管、胸腔引流管、静脉留置导管、医用缝合针和线、无菌手术洞巾, 套件组活动连接在套件盒分割的腔体内;套件盒上有密封盖。 所述的腔体包括中间腔体、环形腔体及周边腔体;中间腔体纵横分割 成6-9个腔体。 所述的环形腔体环绕在中间腔体和周边腔体之间。 所述的环形腔体有“J”型引导导丝和皮肤扩张导管。 所述的中间腔体有穿刺针、橡胶医用手套、带有消毒液的消毒刷、一 -->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医用纱布、无菌贴膜、利多卡因、生理盐水、医用 缝合针和线和无菌手术洞巾。 所述的周边腔体有带气囊气管切开导管、胸腔引流管、静脉留置导管 和医用持针器。 本技术的优点是:由于套件组包括:穿刺针1、”J”型引导导丝2、 皮肤扩张导管3、橡胶医用手套4、带有消毒液的消毒刷5、一次性使用无 菌注射器6、医用持针器7、医用纱布8、无菌贴膜9、利多卡因10、生理盐 水11、带气囊气管切开导管12、胸腔引流管13、静脉留置导管15、医用缝 合针和线16、无菌手术洞巾17、套件组活动连接在套件盒18分割的腔体19 内;特别是将穿刺针1、“J”型引导导丝2、皮肤扩张导管3、一次性使 用无菌注射器6、医用持针器7、带气囊气管切开导管12、胸腔引流管13、 静脉留置导管14放在套件盒内,可在几分钟内完成经皮穿刺气管置管术、 经皮穿刺胸腔闭式引流术和经皮穿刺静脉置管术。彻底告别用手术刀切开 气管、胸腔壁和静脉的历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1、穿刺针;2、”J”型引导导丝;3、皮肤扩张导管;4、橡 胶医用手套;5、带有消毒液的消毒刷;6、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7、 医用持针器;8、医用纱布;9、无菌贴膜;10、利多卡因;11、生理盐水; 12、带气囊气管切开导管;13、胸腔引流管;14、静脉留置导管;15、医 用缝合针和线;16、无菌手术洞巾;17、套件盒;18、环形腔体;19、腔 体;20、中间腔体;21、周边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套件组活动连接在套件盒17分割的腔体19内;套件盒17 上有密封盖。套件盒17的腔体19分割成中间腔体20、环形腔体18及周边腔 体21;中间腔体20纵横分割成6个腔体。环形腔体21环绕在中间腔体20和 周边腔体21之间。”J”型引导导丝2和皮肤扩张导管3放置在环形腔体18内。 带气囊气管切开导管12、胸腔引流管13、静脉留置导管14和医用持针器7 放置在周边腔体21内。中间腔体20左上放置有无菌贴膜9、利多卡因10和 -->生理盐水11。中间腔体20左中放置有医用纱布8和医用缝合针和线15。中 间腔体20左下放置有橡胶医用手套4。中间腔体20右上放置有带有消毒液 的消毒刷5;中间腔体20右中放置有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6;中间腔体20 右下放置有穿刺针1。无菌手术洞巾16放置在中间腔体20上同时起缓冲作 用。 本技术中中间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多发创伤病人用多功能急救套件,其特征是:套件组包括:穿刺针(1)、“J”型引导导丝(2)、皮肤扩张导管(3)、橡胶医用手套(4)、带有消毒液的消毒刷(5)、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6)、医用持针器(7)、医用纱布(8)、无菌贴膜(9)、利多卡因(10)、生理盐水(11)、带气囊气管切开导管(12)、胸腔引流管(13)、静脉留置导管(14)、医用缝合针和线(15)、无菌手术洞巾(16),套件组活动连接在套件盒(17)分割的腔体(19)内;套件盒(17)上有密封盖。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发创伤病人用多功能急救套件,其特征是:套件组包括:穿刺 针(1)、”J”型引导导丝(2)、皮肤扩张导管(3)、橡胶医用手套(4)、 带有消毒液的消毒刷(5)、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6)、医用持针器(7)、 医用纱布(8)、无菌贴膜(9)、利多卡因(10)、生理盐水(11)、带 气囊气管切开导管(12)、胸腔引流管(13)、静脉留置导管(14)、医 用缝合针和线(15)、无菌手术洞巾(16),套件组活动连接在套件盒(17) 分割的腔体(19)内;套件盒(17)上有密封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发创伤病人用多功能急救套件,其特征 是:所述的腔体(19)包括中间腔体(20)、环形腔体(18)及周边腔体 (21);中间腔体(20)纵横分割成6-9个腔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发创伤病人用多功能急救套件,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利泽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