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热水龙头控制器,特别是涉及电热水龙头的外置式调节控制设备。
技术介绍
1、传统型电热水龙头是内置调温控制系统再外接漏电保护器。这样的电热水龙头内置调温系统的弊病是:电热水龙头的控温系统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下工作容易导致控制系统损坏,且在内部无法实现现场快速维修,同时功能部件损坏后无法实现针对性的更换,只能导致整体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电热水龙头的外置式调节控制设备,解决了现有电热水龙头调温控制系统置于内部易损坏的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热水龙头的外置式调节控制设备,包括
4、复位上电模块,其包括有功率继电器rl1、控制可控硅scr1和复位按键,所述功率继电器rl1的线圈一端连接系统电源模块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控制可控硅scr1且与系统地构成回路,所述可控硅scr1的控制极连接有复位按键;
5、漏电保护模块,其包括漏电检测线圈zct1、驱动可控硅scr2、第一保护继电器和第二保护继电器,所述漏电检测线圈zct1的输出端连接至驱动可控硅scr2的控制极,所述驱动可控硅scr2一端连接b点、且b点并联有第一保护继电器和第二保护继电器;
6、自动散热模块,其包括散热风扇mg1、风扇驱动三极管q1和光耦u1,所述功率调节可控硅scr3的两端经限流电阻r14连接有光耦u1,所述光耦u1输出端与风扇驱动三极管q1连接,mg1_+极与q1三极管集电极
7、电加热管,其一端与系统电源模块的输入n线连接,另一端与功率继电器rl1连接。
8、进一步地,还包括功率调节模块,其包含有功率调节电位器rw1、双向触发管d6、功率调节可控硅scr3,所述功率调节可控硅scr3串接在电加热管与系统电源模块的输入n线之间,所述功率调节可控硅scr3的控制极还串接有双向触发管d6,所述双向触发管d6与功率调节电位器rw1中心触头连接,所述功率调节电位器rw1两端分别连接有电容c7和限流电阻r12;
9、进一步地,所述系统电源包括限流r3、电容c2和桥式整流二极管d1,所述桥式整流二极管d1输出经二极管d2隔离连接有滤波电容c3、且经限流电阻r5与功率继电器rl1的线圈一端连接。
10、进一步地,还包括有试验按键,所述试验按键串联有限流电阻r9、r10和r11。
11、进一步地,还包括有水压开关,所述水压开关串接在电加热管和功率继电器之间。
12、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3、本技术的 电热水龙头的外置式调节控制设备,漏电保护模块与温度调节模块为组合一体,并将组合后的结构外置在电热水龙头外,避免传统型电热水龙头内置调温控制系统容易在高温下容易损坏,解决了尤其在高温天气时,调温控制系统更容易损坏的问题,且功能部件损坏后可以实现针对性更换,无需整体报废从而降低了维修成本及提高了售后服务质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热水龙头的外置式调节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水龙头的外置式调节控制设备,其中,还包括自动散热模块,其包括散热风扇MG1、风扇驱动三极管Q1和光耦U1,所述功率调节可控硅SCR3的两端经限流电阻R14连接有光耦U1,所述光耦U1输出端与风扇驱动三极管Q1连接,MG1_+极与Q1三极管集电极连接,MG1_-极接C点构成导通回路,所述C点连接在功率继电器RL1和控制可控硅SCR1连接段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水龙头的外置式调节控制设备,其中,所述系统电源模块包括限流R3、电容C2和桥式整流二极管D1,所述桥式整流二极管D1输出经二极管D2隔离连接有滤波电容C3、且经限流电阻R5与功率继电器RL1的线圈一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水龙头的外置式调节控制设备,其中,还包括有试验按键,所述试验按键串联有限流电阻R9、R10和R11。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电热水龙头的外置式调节控制设备,其中,还包括有水压开关,所述水压开关串接在电加热管和功率继电器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热水龙头的外置式调节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水龙头的外置式调节控制设备,其中,还包括自动散热模块,其包括散热风扇mg1、风扇驱动三极管q1和光耦u1,所述功率调节可控硅scr3的两端经限流电阻r14连接有光耦u1,所述光耦u1输出端与风扇驱动三极管q1连接,mg1_+极与q1三极管集电极连接,mg1_-极接c点构成导通回路,所述c点连接在功率继电器rl1和控制可控硅scr1连接段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进,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微尘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