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欠压保护器的接线板硬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279436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2 16:03
本技术涉及一种过欠压保护器的接线板硬连接结构,安装在过欠压保护器的底座和上盖内,包括静接线板和接线端子,静接线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折弯段、第二折弯段和第三折弯段,第一折弯段通过接线端子固定在底座上,第一折弯段与底座对应的横向装配件相配合,通过接线端子装配在该横向装配件上;第二折弯段与底座对应的纵向装配件相配合,装配在该纵向装配件上;第三折弯段在过欠压保护器内悬空设置,第三折弯段上用于安装静触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整体结构无需导线等软连接方式,实现硬连接方式,可降低零部件生产的困难程度,减少零部件成本,且具有规避接线端子扭矩力所带来的零件变形风险,稳定可靠,便于安装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低压配电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过欠压保护器的接线板硬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1、目前市场上的过欠压保护器接线方式均采用软连接方式,由软导线2与接线板焊接组合而成。如图1所示,该附图提供的过欠压保护器中,接线板结构1为2段的折弯结构,一段被接线端子3固定在底座上,另一段通过软导线2连接至触点开关结构,类似的结构也可参考公开号为cn219164158u的技术公开的一种防接线开裂的过欠压保护器,该类型的过欠压保护器的接线板软连接方式,加工工艺比较复杂,耗费大量的人工工时,也大大增加了零部件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过欠压保护器的接线板采用软连接方式,加工工艺比较复杂,耗费大量的人工工时,也大大增加了零部件的成本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过欠压保护器的接线板硬连接结构。

2、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过欠压保护器的接线板硬连接结构,安装在过欠压保护器的底座和上盖内,包括静接线板和接线端子,所述静接线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折弯段、第二折弯段和第三折弯段,所述第一折弯段与底座对应的横向装配件相配合,通过接线端子装配在该横向装配件上;所述第二折弯段与底座对应的纵向装配件相配合,装配在该纵向装配件上;所述第三折弯段在过欠压保护器内悬空设置,所述第三折弯段上用于安装静触点。

4、进一步地,所述纵向装配件包括由底座底部升起的第一限位凸台和第二限位凸台,所述第一限位凸台和第二限位凸台分别位于第二折弯段宽度方向的两侧,并沿第二折弯段的侧边方向延伸。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凸台和第二限位凸台的顶部均设有导向斜口。

6、进一步地,所述纵向装配件包括由底座底部升起的横向挡板,该横向挡板和底座一侧壁分别位于第二折弯段厚度方向的两侧。

7、进一步地,所述横向装配件的一侧设有斜口滑动槽,另一侧朝向所述纵向装配件,所述第一折弯段的两端分别与斜口滑动槽和纵向装配件相卡接配合,固定在底座上。

8、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与第一折弯段端部连接处设有斜口滑动槽,该斜口滑动槽的顶部尺寸大于第一折弯段的顶部尺寸,并与第一折弯段抵接。

9、进一步地,所述上盖为凸字形结构,所述上盖的端部抵接所述第三折弯段靠近第二折弯段的一端。

10、进一步地,所述上盖设有限位凸条,所述限位凸条均位于上盖与第三折弯段的抵接处。

11、进一步地,所述静接线板为z字形结构,包括两个90度的折弯角。

12、进一步地,所述过欠压保护器设有转动驱动结构,该转动驱动结构安装有动触点,用于带动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和断开接触。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4、(1)本技术通过将静接线板设置为具有三个折弯段的结构,使得第三折弯端悬空设置,用于安装静触点,可配合安装在转动驱动结构上的动触点,进行静触点和动触点之间的接触和断开解除的开关动作,整体结构无需导线等软连接方式,实现硬连接方式,可降低零部件生产的困难程度,也可以减少零部件成本,缩短过欠压保护器的生产周期。同时,硬连接方式可以打破现有过欠压保护器性能的桎梏,在现有内部空间不变的前提下,提高产品的承载性能,提高过欠压保护器承受限制短路电流的能力和增加过欠压保护器电寿命次数。

15、(2)本技术将静接线板设计成3段折弯特征,规避接线端子扭矩力所带来的零件变形风险,保证过欠压保护器触头参数的稳定性。设计静接线板的第一折弯段和第二折弯段与底座接触,可降低产品形变的概率。

16、(3)本技术在底座设计限位凸台防止静接线板受力扭转,限位凸台顶部设置导向斜口,便于静接线板向下装配。底座上设计横向挡板限制静接线板x轴方向窜动,并在横向挡板上设计半圆柱形筋位,实现静接线板与底座的过盈配合,提高装配的可靠性。底座上设计斜口滑动槽,斜口尺寸大于静接线板凸出尺寸,便于安装,亦可防止静接线板y轴方向的窜动。

17、(4)本技术将盖子与静接线板第三段折弯所对应的位置设计成圆弧凸条的限位结构,在底座与盖扣合的同时,给静接线板提供压力,缩短静接线板的悬空力臂,进一步提高静接线板在受到触点合闸冲击时的稳定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欠压保护器的接线板硬连接结构,安装在过欠压保护器的底座(4)和上盖(5)内,包括静接线板(6)和接线端子(3),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接线板(6)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折弯段(601)、第二折弯段(602)和第三折弯段(603),所述第一折弯段(601)与底座(4)对应的横向装配件相配合,通过接线端子(3)装配在该横向装配件上;所述第二折弯段(602)与底座(4)对应的纵向装配件相配合,装配在该纵向装配件上;所述第三折弯段(603)在过欠压保护器内悬空设置,所述第三折弯段(603)上用于安装静触点(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欠压保护器的接线板硬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装配件包括由底座(4)底部升起的第一限位凸台(8)和第二限位凸台(9),所述第一限位凸台(8)和第二限位凸台(9)分别位于第二折弯段(602)宽度方向的两侧,并沿第二折弯段(602)的侧边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过欠压保护器的接线板硬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凸台(8)和第二限位凸台(9)的顶部均设有导向斜口(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欠压保护器的接线板硬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装配件包括由底座(4)底部升起的横向挡板(11),该横向挡板(11)和底座(4)一侧壁分别位于第二折弯段(602)厚度方向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过欠压保护器的接线板硬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挡板(11)朝向第二折弯段(602)的一侧设有半圆柱形的筋位(111),该筋位(111)与第二折弯段(602)过盈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欠压保护器的接线板硬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装配件的一侧设有斜口滑动槽(401),另一侧朝向所述纵向装配件,所述第一折弯段(601)的两端分别与斜口滑动槽(401)和纵向装配件相卡接配合,固定在底座(4)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欠压保护器的接线板硬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5)为凸字形结构,所述上盖(5)的端部抵接所述第三折弯段(603)靠近第二折弯段(602)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过欠压保护器的接线板硬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5)设有限位凸条(501),所述限位凸条(501)均位于上盖(5)与第三折弯段(603)的抵接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欠压保护器的接线板硬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接线板(6)为Z字形结构,包括两个90度的折弯角。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欠压保护器的接线板硬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欠压保护器设有转动驱动结构,该转动驱动结构安装有动触点,用于带动动触点与静触点(7)接触和断开接触。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欠压保护器的接线板硬连接结构,安装在过欠压保护器的底座(4)和上盖(5)内,包括静接线板(6)和接线端子(3),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接线板(6)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折弯段(601)、第二折弯段(602)和第三折弯段(603),所述第一折弯段(601)与底座(4)对应的横向装配件相配合,通过接线端子(3)装配在该横向装配件上;所述第二折弯段(602)与底座(4)对应的纵向装配件相配合,装配在该纵向装配件上;所述第三折弯段(603)在过欠压保护器内悬空设置,所述第三折弯段(603)上用于安装静触点(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欠压保护器的接线板硬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装配件包括由底座(4)底部升起的第一限位凸台(8)和第二限位凸台(9),所述第一限位凸台(8)和第二限位凸台(9)分别位于第二折弯段(602)宽度方向的两侧,并沿第二折弯段(602)的侧边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过欠压保护器的接线板硬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凸台(8)和第二限位凸台(9)的顶部均设有导向斜口(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欠压保护器的接线板硬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装配件包括由底座(4)底部升起的横向挡板(11),该横向挡板(11)和底座(4)一侧壁分别位于第二折弯段(602)厚度方向的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译夫黄东许正净温涛瑞
申请(专利权)人: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