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集成电路板,尤其涉及一种防尘式集成电路板。
技术介绍
1、集成电路板是载装集成电路的一个载体,但往往说集成电路板时也把集成电路带上,集成电路板主要由硅胶构成,所以一般呈绿色,集成电路板是采用半导体制作工艺,在一块较小的单晶硅片上制作上许多晶体管及电阻器、电容器等元器件,并按照多层布或隧道布线的方法将元器件组合成完整的电子电路。
2、经检索,现有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6084854u,提供了一种防尘式集成电路板,该专利通过设置第一防护壳、第二防护壳和第一防尘网、卡块、防尘板和第二防尘网的配合使用,能够防护电路板本体的同时,能够防止灰尘进入到电路板本体中,避免电路板本体在使用时由于外力的影响和灰尘的影响而发生损坏、电阻减小、局部漏电和发热起火的情况发生,从而给使用者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防尘的同时,能够方便使用者对防尘板和第二网的清理,使用者可以移动防尘板,防尘板的移动带动了卡块的移动,当卡块完全与第一防护壳和第二防护壳脱离后,使用者可以将防尘板和第二防尘网进行清理,达到了保护电路板本体,防止电路板本体受到的灰尘和便于使用者对防尘板和第二防尘网清理的目的。
3、虽然上述专利可以对电路板进行防尘并可以对防尘网进行清理,但上述的一种防尘式集成电路板还存在以下问题:该装置的防尘效率并不高且由于电路板本体与支撑杆上的橡胶垫相接触但是由于支撑杆与外部相接触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从而造成损坏,且该装置的散热效果不理想。
4、针对上述问题,为此,提出一种防尘式集成电路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尘式集成电路板,解决了
技术介绍
防尘效果效率不高电路板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从而造成损坏和散热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尘式集成电路板,包括第一防护壳和第二防护壳,所述第一防护壳的顶部贯穿并设置有第一滤尘网,所述第一防护壳的底部中间贯穿并设置有第二滤尘网,所述第二防护壳的底部贯穿并设置有第一滤尘网,所述第二防护壳的顶部中间贯穿并设置有第二滤尘网,所述第一防护壳的两侧底部均贯穿并设置有插槽,所述第二防护壳的两侧顶部均贯穿并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槽之间均滑动连接有滤尘板,所述滤尘板的前端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第一防护壳的底部均设置有防护组件,所述第二防护壳的顶部均设置有防护组件。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防止灰尘与电路板相接触。
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滑钮,所述滑钮的后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与滤尘板贯穿并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后端均固定连接有插杆且插杆与第一防护壳贯穿。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将滤尘板进行固定。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插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与滤尘板固定连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得插杆进行复位。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弹簧,顶部所述弹簧与第一防护壳固定连接,底部所述弹簧与第二防护壳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橡胶板。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将电路板进行夹持并进行缓冲。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橡胶板之间设置有电路板。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发出电子信号。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防护壳与第二防护壳之间两端之间均贯穿并设置有接线口,所述第一防护壳与第二防护壳之间设置有散热硅脂。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将连接线进行安装,能够有效地将电路板产生的热量进行传导。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防护壳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辅助插块且辅助插块与第二防护壳贯穿并滑动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增加第一防护壳和第二防护壳之间的连接性。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防护壳的两侧均贯穿并设置有分布均匀的通风口,所述第二防护壳的两侧均贯穿并设置有分布均匀的通风口。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得防护壳内部的空气进行流通增加散热效果。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9、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尘式集成电路板,首先通过设置的第一滤尘网、第二滤尘网、滤尘板和固定组件,通过设置在第一防护壳和第二防护壳上设置的第一滤尘网和第二滤尘网能够将灰尘和粉尘进行多层过滤防止其进入到电路板中,而滤尘板能够防止灰尘通过通风口进入电路板中,并能够将第一防护壳和第二防护壳相连接起来并通过固定组件将滤尘板固定在插槽中。
20、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尘式集成电路板,通过设置的防护组件中的橡胶板与电路板相接触并且由于多个弹簧与第一防护壳和第二防护壳相连接能够有效的将外部所受到的碰撞和撞击进行缓冲从而对电路板进行保护,再通过设置的通风口和散热硅脂能够有效的将电路板运行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尘式集成电路板,包括第一防护壳(1)和第二防护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壳(1)的顶部贯穿并设置有第一滤尘网(7),所述第一防护壳(1)的底部中间贯穿并设置有第二滤尘网(8),所述第二防护壳(2)的底部贯穿并设置有第一滤尘网(7),所述第二防护壳(2)的顶部中间贯穿并设置有第二滤尘网(8),所述第一防护壳(1)的两侧底部均贯穿并设置有插槽(13),所述第二防护壳(2)的两侧顶部均贯穿并设置有插槽(13),所述插槽(13)之间均滑动连接有滤尘板(5),所述滤尘板(5)的前端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第一防护壳(1)的底部均设置有防护组件,所述第二防护壳(2)的顶部均设置有防护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尘式集成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滑钮(6),所述滑钮(6)的后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4)且连接杆(14)与滤尘板(5)贯穿并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14)的后端均固定连接有插杆(15)且插杆(15)与第一防护壳(1)贯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尘式集成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1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尘式集成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弹簧(11),顶部所述弹簧(11)与第一防护壳(1)固定连接,底部所述弹簧(11)与第二防护壳(2)固定连接,所述弹簧(11)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橡胶板(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尘式集成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板(12)之间设置有电路板(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尘式集成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壳(1)与第二防护壳(2)之间两端之间均贯穿并设置有接线口(4),所述第一防护壳(1)与第二防护壳(2)之间设置有散热硅脂(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尘式集成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壳(1)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辅助插块(17)且辅助插块(17)与第二防护壳(2)贯穿并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尘式集成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壳(1)的两侧均贯穿并设置有分布均匀的通风口(9),所述第二防护壳(2)的两侧均贯穿并设置有分布均匀的通风口(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尘式集成电路板,包括第一防护壳(1)和第二防护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壳(1)的顶部贯穿并设置有第一滤尘网(7),所述第一防护壳(1)的底部中间贯穿并设置有第二滤尘网(8),所述第二防护壳(2)的底部贯穿并设置有第一滤尘网(7),所述第二防护壳(2)的顶部中间贯穿并设置有第二滤尘网(8),所述第一防护壳(1)的两侧底部均贯穿并设置有插槽(13),所述第二防护壳(2)的两侧顶部均贯穿并设置有插槽(13),所述插槽(13)之间均滑动连接有滤尘板(5),所述滤尘板(5)的前端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第一防护壳(1)的底部均设置有防护组件,所述第二防护壳(2)的顶部均设置有防护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尘式集成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滑钮(6),所述滑钮(6)的后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4)且连接杆(14)与滤尘板(5)贯穿并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14)的后端均固定连接有插杆(15)且插杆(15)与第一防护壳(1)贯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尘式集成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1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6)且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大鹏,黄本顺,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塘厦裕华电路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