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和具有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27689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光板和具有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该导光板包括:入射面,光源发出的光通过该入射面入射到导光板内;反射面,该反射面分布有网点,该网点具有光学反射面和光学修正面,所述光学反射面用于反射进入导光板内的光线,所述光学修正面用于将该光学反射面反射的光线进行修正后出射;出射面,所述光学修正面反射后的光线通过该出射面出射出导光板。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导光板的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可以产生更理想的聚光效果,达到更高的正面辉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光板和具有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尤其是涉及一种用 于液晶显示器装置中的导光板和具有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越来越^皮广泛地使用, 但是由于液晶本身并不发光,为了达到显示效果必须为其提供一均匀的面光 源,即背光源。背光模组是提供液晶显示器中背光源的光学组件,是液晶显 示器模块中非常重要的部件。在中小型背光源中,大都采用侧光式的背光源。 导光板是将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LED)、冷阴极荧光灯管 (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简称CCFL)等光源转化为均匀面光源的主要 器件,为达到出射光均匀的目的,采用的手段包括在导光板的出射面或者底 面进行网点分布。而网点的加工种类方式、形状、分布会直接影响到背光模 组的亮度参数。现有导光板的网点为均匀或者非均匀分布,可为圓形、V型、六角形及 推柱形等各种形状。目前公知的导光板的网点结构的制作方法有印刷式或者 非印刷式的化学蚀刻、激光直写以及光微影技术,但通过上述制作方法得到 的导光板的网点结构大都为散射型的网点结构,对入射光基本上都是散射的 效果,这样最后出射光会向四面八方出射,从而导致人们所希望的正面亮度 不高。 一种处理方法是通过增量膜(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简称BEF) 将光向正面视角内聚集,但是增量膜会造成大量光能的损失,最后导致背光 模组的光效较低。现有的散射型的网点结构设计的缺陷可以通过采用镜面加工技术来克服,使得得到的导光板的网点表面是光滑的,反射光会完全按照设定的方向 行进,出射光会服从特定的分布,如图1所示,是现有镜面网点背光模组的结构及光学示意图。其中,该背光模组包括一光源lO和一导光板ll,该导 光板11包括一入射面12,所述光源IO发出的光线16通过该入射面12入射 到导光板11内; 一反射面13,该反射面13分布有网点14,该网点14具有 一光学反射面141,用于反射进入导光板ll内的光线16,其中,所述反射面 13与光学反射面141之间的夹角为20度到50度; 一出射面15,经光学反射 面141反射的光线16通过该出射面15射出该导光板11。如图2A和图2B所 示,是反射面13与光学反射面141之间夹角为25度和45度的网点的光学示 意图,从导光板11的出射面15出射的光线16大部分位于中间靠后的位置, 而非垂直于导光板ll的方向,不能产生最理想的聚光效果,从而不能达到更 高的正面辉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光板和具有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可以产生更理想的聚光效果,达到更高的正面辉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光板,包括 入射面,光源发出的光通过该入射面入射到导光板内; 反射面,该反射面分布有网点,该网点具有光学反射面和光学修正面,所述光学反射面用于反射进入导光板内的光线,所述光学修正面用于将该光学反射面反射的光线进行修正后出射;出射面,所述光学修正面反射后的光线通过该出射面出射出导光板。 所述网点矢量性分布在所述反射面上。所述矢量性分布的网点包括同心圆分布网点,矢量性随 分布的网点或 者椭圆形类矢量性分布的网点。的夹角,所述反射面与光学反射面之间的夹角为20度到50度,所述反射面 与光学修正面之间的夹角为50度到80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导光板的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和导光板,该导光板包括入射面,光源发出的光通过该入射面入射到导光板内; 反射面,该反射面分布有网点,该网点具有光学反射面和光学修正面, 所述光学反射面用于反射进入导光板内的光线,所述光学修正面用于将该光 学反射面反射的光线进行修正后出射;出射面,所述光学修正面反射后的光线通过该出射面出射出导光板。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光板和具有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光源发出的光通 过导光板的入射面入射到网点的光学反射面,网点的光学修正面对光学反射 面反射出的不符合要求的光进行修正,使从导光板出射面出射的光更有效地 集中在正面视角内,并减少了增亮膜的使用,从而可以提高背光模组的光效, 产生更理想的聚光效果,达到更高的正面辉度。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背光才莫组的结构及光学示意图; 学示意图2B为现有导光板中反射面与光学反射面之间夹角为45度的网点的光 学示意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导光板中网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的结构及光学示意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中网点的光学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中同心圆分布的网点的排列示意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中矢量性随机分布的网点的排列示意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中椭圆形类矢量性分布的网点的排列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现有的散射型的网点结构设计的缺陷可以通过采用镜面加工技术来克 服,使得得到的导光板的网点表面是光滑的,反射光会完全按照设定的方向 行进,出射光会服从特定的分布,如果将主出射方向控制在正面视角内,就 可以将侧面光导引到正面并大幅地提高光效,所以出射光扩散和收敛的效果, 以及该导光板是否能均匀发光均与网点的形状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如图3所示,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导光板和导光板中网点的结构示意图。本 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导光板为一平板结构,包括一入射面20,光源发出的光通过该 入射面20入射到导光板内; 一反射面21,该反射面21分布有网点22,该网 点22具有一光学反射面221,用于反射进入导光板内的光线,以及一光学修 正面222,用于将该光学反射面221反射的光线进行修正后出射; 一出射面 23,所述光学修正面222反射后的光线通过该出射面23射出导光板。所述网 点22矢量性分布在反射面21上。所述矢量性分布的网点22包括同心圓分布 的网点,矢量性随^/L分布的网点或者椭圆形类矢量性分布的网点。在同心圆分布的网点中,网点在反射面上是规则分布的,在以光源为圓 心的一系列同心圆中,相邻的同心圓间距随距光源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单个 网点长度可以做适当的随机处理。在矢量性随机分布的网点中,网点在反射 面上的位置是随机的,单个网点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所有网点都垂 直于光线的行进方向。在椭圆形类矢量性分布的网点中,相邻的椭圆间距可 以相等,也可以随距光源距离的增加而减少。为进一步提高该导光板的光学性能,增强其出光辉度的均匀性,该网点 22的分布密度可以沿远离入射面21的方向逐渐变大,并且该网点22的大小也可沿远离入射面21的方向逐渐变大。如图4所示,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导光板中网点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实施 例的网点由一第一三棱柱31和一第二三棱柱32组合而成,其中,所述第一 三棱柱31具有一光学反射面311,该第一三棱柱的底角a为20度到50度, 所述第二三棱柱32具有一光学修正面321,该第二三棱柱321的底角p比第 一三棱柱311的底角a大,为50度到80度。所述网点的底角y为50度到 90度。所述网点可以通过采用超精密机床机械加工而成,通过选用分别与所述 第一三棱柱31和第二三棱柱32形状匹配的金刚石刀具,对同一网点加工两 次即可得到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入射面,光源发出的光通过该入射面入射到导光板内;  反射面,该反射面分布有网点,该网点具有光学反射面和光学修正面,所述光学反射面用于反射进入导光板内的光线,所述光学修正面用于将该光学反射面反射的光线进行修正后出射;  出射面,所述光学修正面反射后的光线通过该出射面出射出导光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入射面,光源发出的光通过该入射面入射到导光板内;反射面,该反射面分布有网点,该网点具有光学反射面和光学修正面,所述光学反射面用于反射进入导光板内的光线,所述光学修正面用于将该光学反射面反射的光线进行修正后出射;出射面,所述光学修正面反射后的光线通过该出射面出射出导光板。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点矢量性分布 在所述反射面上。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矢量性分布的网 点包括同心圆分布网点,矢量性随机分布的网点或者椭圓形类矢量性分布的 网点。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同心圆分布网点 中相邻的同心圆间距随距光源距离的增加而减少。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与光学修学反射面之间的夹角为20度到50度,所述反射面与光学修正面之间的夹角 为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星星王庆江万丽芳孙小斌张丽蕾王刚邵喜斌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