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斜顶抽芯结构模具顶出结构,具体涉及一种产品粘斜顶优化结构。
技术介绍
1、普通斜顶抽芯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底板,底板上设置下顶针板和上顶针板,所述的下顶针板和上顶针板上安装斜顶连杆,所述的斜顶连杆顶端设置顶靠产品和流道的斜顶,该斜顶抽芯结构模具顶出工作状态:产品顶出40mm,斜顶向上运动40mm,同时向抽芯方向运动7mm,理论状态下斜顶能脱离产品,但实际上产品软胶流道由于较软且没有支撑,容易粘斜顶,产品软胶流道开模时容易粘斜顶,因此,导致产品顶出不顺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产品粘斜顶优化结构,能够解决产品软胶流道开模时粘斜顶的问题。
2、为此,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产品粘斜顶优化结构,包括底板,所述的底板上设置下顶针板和上顶针板,所述的下顶针板和上顶针板上安装斜顶连杆,所述的斜顶连杆顶端设置顶靠产品和流道的斜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直顶机构,所述直顶机构的顶端设置顶针,所述的顶针顶靠在所述的流道的一侧,所述的斜顶二次顶出时,所述的顶针将流道顶出斜顶。
3、作为优选,所述的直顶机构包括插入斜顶内的直顶,所述直顶的外侧设置横向布置的顶针,所述的顶针顶靠所述的流道。
4、作为优选,所述的直顶的底部设置在上顶针板上。
5、作为优选,直顶机构为前后并列设置的两组。
6、作为优选,所述的斜顶在上部设置通孔,所述的顶针穿出所述的通孔。
7、作为优选,所述的斜顶包括中心安装斜顶连杆
8、本技术在现有模具产品空间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在斜顶抽芯结构上增加顶针,此顶针在开模时与斜顶在抽芯方向相对运动,从而使产品流道与斜顶强制脱开。本技术对于一些空间较小的斜顶也有很好的适用性,同时对模具原先的结构也不会有大的改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产品粘斜顶优化结构,包括底板(4),所述的底板(4)上设置下顶针板(3)和上顶针板(2),所述的下顶针板(3)和上顶针板(2)上安装斜顶连杆(6),所述的斜顶连杆(6)顶端设置顶靠产品(9)和流道(8)的斜顶(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直顶机构,所述直顶机构的顶端设置顶针(11),所述的顶针(11)顶靠在所述流道(8)的一侧,所述的斜顶(7)二次顶出时,所述的顶针(11)将流道(8)顶出斜顶(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产品粘斜顶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顶机构包括插入斜顶内的直顶(10),所述直顶(10)的外侧设置横向布置的顶针(11),所述的顶针(11)顶靠所述的流道(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产品粘斜顶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顶(10)的底部设置在上顶针板(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产品粘斜顶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顶机构为前后并列设置的两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产品粘斜顶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顶(7)在上部设置通孔,所述的顶针穿出所述的通孔。
6.根据权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产品粘斜顶优化结构,包括底板(4),所述的底板(4)上设置下顶针板(3)和上顶针板(2),所述的下顶针板(3)和上顶针板(2)上安装斜顶连杆(6),所述的斜顶连杆(6)顶端设置顶靠产品(9)和流道(8)的斜顶(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直顶机构,所述直顶机构的顶端设置顶针(11),所述的顶针(11)顶靠在所述流道(8)的一侧,所述的斜顶(7)二次顶出时,所述的顶针(11)将流道(8)顶出斜顶(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产品粘斜顶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顶机构包括插入斜顶内的直顶(10),所述直顶(10)的外侧设置横向布置的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立峰,徐柏峰,王伟根,徐亦仿,韩建锋,谢扬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世纪华通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