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蔽式风井通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265032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08 20:43
本技术涉及一种隐蔽式风井通道,包括位于底下的地下洞室、风井横通道和至少两个连通所述地下洞室和风井横通道的垂直风井;所述风井横通道一侧开口露出地面,所述风井横通道包括进风道和出风道,所述至少两个垂直风井分别与进风道和出风道连通。本技术所述的隐蔽式风井通道将风井横通道作为风井出口,露出于山体侧面,解决风井口不能直接外露于地面的情况,具有良好的隐蔽性,对周边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隧道及地下工程,特别是涉及一种隐蔽式风井通道


技术介绍

1、目前,一些地下车站及地下空间建筑工程越来越多,地下工程常常需要设置补风井和排风井,而风井的位置地下既要与地下工程整体结构相适宜,又要与地上地面环境相适宜,随着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人们对建筑、环境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2、请参阅图1,现有的地下工程的风井通道包括地下洞室1,第一垂直风井2和第二垂直风井3,所述地下洞室1作为风机用房,上方设置第一垂直风井2和第二垂直风井3;所述地下洞室1内部通过其他风道互相连通(图未示),第一垂直风井2用于进风,所述第二垂直风井3用于出风,所述第一垂直风井2和第二垂直风井3上方开口直接露出于地面上。

3、在一些景区和山上,现有的地下工程的风井通道直接外露在地面上,会影响周边整体自然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隐蔽式风井通道。

2、一种隐蔽式风井通道包括位于底下的地下洞室、风井横通道和至少两个连通所述地下洞室和风井横通道的垂直风井;所述风井横通道一侧开口露出地面,所述风井横通道包括进风道和出风道,所述至少两个垂直风井分别与进风道和出风道连通。

3、本技术所述的隐蔽式风井通道利用地下空间,设置风井横通道,将风井横通道作为风井出口,露出于山体侧面,解决风井口不能直接外露于地面的情况,具有良好的隐蔽性,对周边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小。

4、进一步地,所述风井横通道依序包括第一单风道、第一双风道、第二双风道、第二单风道四段;一中隔墙将所述第一双风道分隔成第一双风道段一和第一双风道段二,以及将所述第二双风道分隔成第二双风道段一和第二双风道段二;所述第一单风道的开口露出地面,所述第一单风道与所述第一双风道段一和第一双风道段二连通;所述第一双风道段一和所述第二双风道段一连通形成进风道;所述第一双风道段二、第二双风道段二和所述第二单风道连通形成出风道;所述至少两个垂直风井的上方井口分别与所述第二双风道段一和第二单风道连通。所述第一单风道连接外界与风井横通道内部的进风道和出风道,完成进风和出风,所述进风道和出风道被中隔墙隔开不会互相影响。

5、进一步地,所述地下洞室为地下暗挖隧道的直墙拱复合衬砌结构,外层初期支护采用钢筋网片和喷射混凝土,拱部采用中空锚杆,边墙采用砂浆锚杆;拱部和边墙的内部衬砌采用钢筋混凝土,底板采用混凝土;所述地下洞室内部通过其他风道互相连通。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单风道为钢筋混凝土的单洞明挖隧道直角扇形衬砌结构。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双风道为单洞暗挖隧道的复合衬砌结构,包括第一拱墙和第一底板;所述第一拱墙的外层初期支护结构包括钢拱架、钢筋网片和喷射混凝土以及固定在钢筋网片和喷射混凝土外侧的若干个中空锚杆,内层二次衬砌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所述第一底板的外层初期支护结构采用钢横撑,内层二次衬砌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

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双风道为单洞暗挖隧道的复合衬砌结构,包括第二拱墙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二拱墙的外层初期支护结构包括钢拱架、钢筋网片和喷射混凝土以及固定在钢筋网片和喷射混凝土外侧的若干个中空锚杆,内层二次衬砌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所述第二底板的外层初期支护结构采用钢横撑,内层二次衬砌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单风道为单洞暗挖隧道的复合衬砌结构,包括第三拱墙、第三底板、第一直墙和第二直墙;所述第三拱墙下方固接第一直墙和第二直墙,所述第一直墙和第二直墙下方固接第三底板;所述第三拱墙、第一直墙和第二直墙的外层初期支护结构包括钢筋网片和喷射混凝土以及固定在钢筋网片和喷射混凝土外侧的若干个中空锚杆,内层二次衬砌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所述第三底板采用钢筋混凝土。

10、进一步地,所述垂直风井为复合衬砌结构,外层初期支护结构包括钢筋网片和喷射混凝土以及固定在钢筋网片和喷射混凝土外侧的若干个预应力锚杆,内层二次衬砌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11、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隐蔽式风井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底下的地下洞室、风井横通道和至少两个连通所述地下洞室和风井横通道的垂直风井;所述风井横通道一侧开口露出地面,所述风井横通道包括进风道和出风道,所述至少两个垂直风井分别与进风道和出风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蔽式风井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风井横通道依序包括第一单风道、第一双风道、第二双风道、第二单风道四段;一中隔墙将所述第一双风道分隔成第一双风道段一和第一双风道段二,以及将所述第二双风道分隔成第二双风道段一和第二双风道段二;所述第一单风道的开口露出地面,所述第一单风道与所述第一双风道段一和第一双风道段二连通;所述第一双风道段一和所述第二双风道段一连通形成进风道;所述第一双风道段二、第二双风道段二和所述第二单风道连通形成出风道;所述至少两个垂直风井的上方井口分别与所述第二双风道段一和第二单风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隐蔽式风井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洞室为地下暗挖隧道的直墙拱复合衬砌结构,外层初期支护采用钢筋网片和喷射混凝土,拱部采用中空锚杆,边墙采用砂浆锚杆;拱部和边墙的内部衬砌采用钢筋混凝土,底板采用混凝土;所述地下洞室内部通过其他风道互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隐蔽式风井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风道为钢筋混凝土的单洞明挖隧道直角扇形衬砌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隐蔽式风井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双风道为单洞暗挖隧道的复合衬砌结构,包括第一拱墙和第一底板;所述第一拱墙的外层初期支护结构包括钢拱架、钢筋网片和喷射混凝土以及固定在钢筋网片和喷射混凝土外侧的若干个中空锚杆,内层二次衬砌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所述第一底板的外层初期支护结构采用钢横撑,内层二次衬砌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隐蔽式风井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双风道为单洞暗挖隧道的复合衬砌结构,包括第二拱墙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二拱墙的外层初期支护结构包括钢拱架、钢筋网片和喷射混凝土以及固定在钢筋网片和喷射混凝土外侧的若干个中空锚杆,内层二次衬砌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所述第二底板的外层初期支护结构采用钢横撑,内层二次衬砌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隐蔽式风井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风道为单洞暗挖隧道的复合衬砌结构,包括第三拱墙、第三底板、第一直墙和第二直墙;所述第三拱墙下方固接第一直墙和第二直墙,所述第一直墙和第二直墙下方固接第三底板;所述第三拱墙、第一直墙和第二直墙的外层初期支护结构包括钢筋网片和喷射混凝土以及固定在钢筋网片和喷射混凝土外侧的若干个中空锚杆,内层二次衬砌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所述第三底板采用钢筋混凝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隐蔽式风井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风井为复合衬砌结构,外层初期支护结构包括钢筋网片和喷射混凝土以及固定在钢筋网片和喷射混凝土外侧的若干个预应力锚杆,内层二次衬砌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隐蔽式风井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底下的地下洞室、风井横通道和至少两个连通所述地下洞室和风井横通道的垂直风井;所述风井横通道一侧开口露出地面,所述风井横通道包括进风道和出风道,所述至少两个垂直风井分别与进风道和出风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蔽式风井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风井横通道依序包括第一单风道、第一双风道、第二双风道、第二单风道四段;一中隔墙将所述第一双风道分隔成第一双风道段一和第一双风道段二,以及将所述第二双风道分隔成第二双风道段一和第二双风道段二;所述第一单风道的开口露出地面,所述第一单风道与所述第一双风道段一和第一双风道段二连通;所述第一双风道段一和所述第二双风道段一连通形成进风道;所述第一双风道段二、第二双风道段二和所述第二单风道连通形成出风道;所述至少两个垂直风井的上方井口分别与所述第二双风道段一和第二单风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隐蔽式风井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洞室为地下暗挖隧道的直墙拱复合衬砌结构,外层初期支护采用钢筋网片和喷射混凝土,拱部采用中空锚杆,边墙采用砂浆锚杆;拱部和边墙的内部衬砌采用钢筋混凝土,底板采用混凝土;所述地下洞室内部通过其他风道互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隐蔽式风井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风道为钢筋混凝土的单洞明挖隧道直角扇形衬砌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隐蔽式风井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双风道为单洞暗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派刘臻武涂亚南罗宽华杨飞舒全满柴栋栋吴玉存杨远黄青松何满华黄俊杰杨晓唐洁李玄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五局集团华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