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25706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动力工具,包括:壳体;马达、设置在壳体内且具有输出旋转运动的马达轴;第一输出轴,自壳体中延伸而出;第一传动装置,连接马达轴和第一输出轴,且将所述马达轴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第一输出轴的围绕其自身轴心线的摆动运动;第二输出轴,自壳体中延伸而出;第二传动装置,连接马达轴和第二输出轴,且将所述马达轴的旋转运动传递至第二输出轴的围绕其自身轴心线的旋转运动,所述马达同时驱动第一传动装置和第二传动装置,所述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分别独立的运动。本方案中将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同时连接马达轴,实现了动力工具同时做摆动输出和旋转输出,而且具备简单的结构。(*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持类的动力工具,尤其是具有摆动输出的手持类的动力工 具。
技术介绍
手持类的动力工具,通常由马达驱动输出轴产生不同的运动,如旋转、往复、摆动 等动作,进而带动连接在输出轴上的工作头进行相应的工作,如钻、锯、切、磨等。常见的电 钻、电圆锯由于输出轴带动工作头产生旋转运动,因而是旋转类动力工具的典型代表;曲线 锯、往复锯则由于输出轴带动锯条产生往复运动,因而是往复类动力工具的典型代表;FEIN 和Bosch公司的多功能机则由于输出轴自身围绕轴心线产生摆动,因而是摆动类动力工具 的典型代表。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动力工具的技术发展道路之一就是高度的集成化,可 以在一个工具上实现多种功能,更具体的说,就是这一个工具上即可以实现某种单一的运 动,如旋转类运动,也可以实现其他类的运动,如往复类或摆动类运动,用户仅需要更换不 同的工作头,就可以在这些运动方式之间来回切换,以达到方便应用的目的。目前的摆动类动力工具中,由于输出轴在马达的驱动下,经过偏心轮传动机构传 递扭矩,仅仅能够实现输出轴围绕轴心线做摆动运动,对于当前普遍的能够实现多种功能 的动力工具来说,功能略显单一。美国专利US5441450A公开了一种兼备摆动和旋转运动的机,其在摆动机构的基 础上,在壳体内还设置有一个可移动的小锥齿轮,同时在输出轴上对应锥齿轮还设置有一 个大锥齿轮。当大小两个锥齿轮未产生啮合时,摆动机构连通,旋转机构断开,机此时做摆 动运动。当大小两个锥齿轮产生啮合时,摆动机构断开,旋转机构连通,此时机做旋转运动。 从而,通过小锥齿轮的移动,就可以在两种运动方式之间进行切换。但是,上述技术方案结构较为复杂,同时需要人为的切换操作,使用并不便利。因此,现有技术实有必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工具,在实现摆动输出和旋转输出两种输出 方式的同时,提供了简单的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工具,包括壳体;马达、设置在壳 体内且具有输出旋转运动的马达轴;第一输出轴,自壳体中延伸而出;第一传动装置,连接 马达轴和第一输出轴,且将所述马达轴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第一输出轴的围绕其自身轴心线 的摆动运动;第二输出轴,自壳体中延伸而出;第二传动装置,连接马达轴和第二输出轴, 且将所述马达轴的旋转运动传递至第二输出轴的围绕其自身轴心线的旋转运动,所述马达 同时驱动第一传动装置和第二传动装置,所述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分别独立的运动。优选的,所述第二输出轴的轴心线与第一输出轴的轴心线重合。所述第二输出轴的轴心线与第一输出轴的轴心线平行。所述第二输出轴的轴心线与马达轴的轴心线斜交。所述第二传动装置包括第一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以及连接马 达轴和第一锥齿轮的中间轴。所述第一输出轴为中空结构,且朝向马达轴的位置上设有开口,所述的第一锥齿 轮设置在所述开口内,所述第二锥齿轮借助一设置在第一输出轴内的球轴承设置在第一输 出轴内,所述第二输出轴与所述第二锥齿轮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轴内设有含油轴承,所述第二输出轴由所述含油轴承支撑。所述第一输出轴与第二输出轴的延伸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输出轴与第二输出轴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一输出轴为实心结构,所述第二传动装置以及第二输出轴介于马达轴和第 一输出轴之间。本方案中将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同时连接马达轴,实现了动力工具同时做摆 动输出和旋转输出,而且具备简单的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动力工具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所述动力工具的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所述动力工具的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示中的相关元件对应编号如下10、壳体11、马达12、马达轴13、第一输出轴14、轴承15、轴承16、第一锥齿轮17,17’、中间轴18、轴承19、第二锥齿轮20、轴承21、第二输出轴101、开口131、开口轴心线X轴心线Xl轴心线X2轴心线Y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一种动力工具,同时具备摆动输出和旋转输出两种输出方式。所述动 力工具包括大致呈角向设置的壳体10,位于壳体10的后端(图中左侧定义为后端)设置有 提供动力的马达11,该马达11具有马达轴12,自壳体10的前端中沿着竖直向下的方向延 伸而出有第一输出轴13,所述的第一输出轴13通过设置在壳体10内部的两个轴承14、15 固定的安装在壳体10中。其中,轴承14采用体积较小的含油轴承,而轴承15采用体积较 大的球轴承。在马达轴12和第一输出轴13之间还设置有一传动装置,所述的第一传动装 置采用了业界中摆动工具所常用的偏心轮和拨叉组件传动方案,用以将马达轴12输出的 旋转运动转化并传递至第一输出轴13的摆动运动,第一输出轴13摆动所围绕的轴线即自 身的轴心线X。请继续参阅图1,所述的第一输出轴13为中空结构,且朝向马达轴12的位置上还 开设有开口 131。位于开口 131中设置有第一锥齿轮16,为了将马达轴12的旋转扭矩传递 至第一锥齿轮16上,在二者之间还连接有中间轴17。需要说明的是,中间轴17的轴心线Y 与马达轴12的轴心线重合,这样,第一锥齿轮16将围绕轴心线Y做旋转运动。在第一输出轴13的内部,通过球轴承18还设置有第二锥齿轮19,且第二锥齿轮 19与第一锥齿轮16啮合,从而当马达轴12旋转时,旋转扭矩将通过中间轴17依次的传递 至第一锥齿轮16、第二锥齿轮19上,第二锥齿轮19可以围绕轴心线X旋转。在第一输出轴13的内部,通过含油轴承20还设置有第二输出轴21,所述第二输出 轴21的一端与第二锥齿轮19固定连接,而另一端则从设置在壳体10上的开口 101延伸而 出,并可以供用户连接旋转用的钻夹头(图未示)而做旋转输出使用。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述的动力工具包括了两根输出轴,可以分别的产生两种输出 方式,即摆动输出和旋转输出。当用户分别在这两根输出轴上连接摆动工作头和旋转钻夹 头后,则可以分别的实现摆动工作头的摆动运动和旋转钻夹头的旋转运动,从而将所述的 动力工具的应用范畴扩大,达到多种操作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输出轴21是沿着同第一输出轴13相 反的方向延伸的,其还可以沿着同第一输出轴13相同的方向延伸而出,即第二输出轴套设 在第一输出轴13的内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因为连接输出轴的工作头会产生妨碍作用, 因此用户只能够二者择其一安装工作头使用,如仅选择第一输出轴做摆动运动,或者仅选 择第二输出轴做旋转运动,待应用完毕后再更换使用另一输出轴,造成在操作上不便利。当然,第二输出轴21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安装方式。请参阅图2,这里的第二输出轴 21位于相对于轴心线X靠近壳体10后端的位置,具体是介于马达轴12和第一输出轴13之 间的壳体10内,其轴心线Xl与轴心线X平行,相应的,与马达轴12和第一锥齿轮16连接 的中间轴17’相对于第一实施例中的中间轴17,其长度减小,但旋转扭矩仍然依次的传递 至第一锥齿轮16、第二锥齿轮19和第二输出轴21上,使第二输出轴21围绕轴心线Xl做旋 转运动。同样的,请参阅图3,第二输出轴21还可以相对于轴心线X呈倾斜角度的设置,即 第二输出轴21的轴心线X2与第一输出轴13的轴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力工具,包括:壳体(10);马达(11)、设置在壳体(10)内且具有输出旋转运动的马达轴(12);第一输出轴(13),自壳体(10)中延伸而出,第一传动装置,连接马达轴(12)和第一输出轴(13),且将所述马达轴(12)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第一输出轴(13)的围绕其自身轴心线的摆动运动;第二输出轴(21),自壳体(10)中延伸而出,第二传动装置,连接马达轴(12)和第二输出轴(21),且将所述马达轴(12)的旋转运动传递至第二输出轴(21)的围绕其自身轴心线的旋转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11)同时驱动第一传动装置和第二传动装置,所述第一输出轴(12)和第二输出轴(21)分别独立的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动力工具,包括壳体(10);马达(11)、设置在壳体(10)内且具有输出旋转运动的马达轴(12);第一输出轴(13),自壳体(10)中延伸而出,第一传动装置,连接马达轴(12)和第一输出轴(13),且将所述马达轴(12)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第一输出轴(13)的围绕其自身轴心线的摆动运动;第二输出轴(21),自壳体(10)中延伸而出,第二传动装置,连接马达轴(12)和第二输出轴(21),且将所述马达轴(12)的旋转运动传递至第二输出轴(21)的围绕其自身轴心线的旋转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11)同时驱动第一传动装置和第二传动装置,所述第一输出轴(12)和第二输出轴(21)分别独立的运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出轴(21)的轴心线与第一 输出轴(13)的轴心线⑴重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出轴(21)的轴心线(Xl)与 第一输出轴(13)的轴心线(X)平行。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出轴(21)的轴心线(X2)与 马达轴(12)的轴心线(Y)斜交。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士松顾育明李祥庆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