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型农药,提供了含中生菌素的组合物在防治小麦赤霉病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1、小麦赤霉病是小麦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其主要致病菌为禾谷镰刀菌复合种群。带有禾谷镰刀菌的作物残茬将成为下茬作物的主要接种来源。连续的降雨或在小麦开花期长时间的高相对湿度会加速麦穗感染。小麦赤霉病不但导致小麦产量严重降低,而且会产生有害的次生代谢物(呕吐毒素)污染谷物。食用了被污染的谷物对人类和动物均会造成不良的慢性和急性影响,对生命健康和食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由于抗性品种的缺乏,化学防治成为应对小麦赤霉病的主要措施,多菌灵属于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是现有小麦赤霉病最常用的防治药剂在我国已有40多年的应用历史。然而随着病原菌抗药性的出现以及秸秆还田政策的推行,小麦赤霉病的防治越发困难,急需寻找新型杀菌剂。
2、中生菌素为n-糖苷类抗生素,它可以抑制真菌菌丝的生长、抑制孢子的萌发,起到防治真菌性病害的作用;还可以刺激植物体内植保素及木质素的前体物质的生成,从而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3、因此能否结合中生菌素的特点,提供一种新的复配组合物,并将其应用于小麦赤霉病的防治中,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的重点突破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了含中生菌素的组合物在防治小麦赤霉病中的应用,组合物的活性组分为中生菌素和式ⅰ所示化合物也就是(1s,3s)-n'-(4-氯苯基亚甲基)-1-甲基-2,3,4,9-四氢-1h-吡啶并[3,4-b]吲哚-3-甲酰肼,其中式
2、专利技术人经过逐步的摸索发现:
3、不同类型农药进行复配,可以预防病原菌抗药性,提高病害防效的有效方法。现有技术中有报道指出(1s,3s)-n'-(4-氯苯基亚甲基)-1-甲基-2,3,4,9-四氢-1h-吡啶并[3,4-b]吲哚-3-甲酰肼和中生菌素复配可以用于防治细菌性病害和植物病毒病。但是申请人在开发过程中意外发现(1s,3s)-n'-(4-氯苯基亚甲基)-1-甲基-2,3,4,9-四氢-1h-吡啶并[3,4-b]吲哚-3-甲酰肼和中生菌素复配对真菌性病害小麦赤霉病具有非常好的协同增效效果。因此促成了本申请的出现。
4、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5、含中生菌素的组合物在防治小麦赤霉病中的应用,组合物的活性组分为中生菌素和式ⅰ所示化合物,其中式ⅰ所示化合物与中生菌素的重量比为1:10-40:1,二者在复配制剂中的含量为1-90wt%:
6、
7、其中式ⅰ化合物为(1s,3s)-n'-(4-氯苯基亚甲基)-1-甲基-2,3,4,9-四氢-1h-吡啶并[3,4-b]吲哚-3-甲酰肼。
8、上述杀菌组合物主要用于小麦赤霉病的防治,防治时可以采用喷雾的方法使用。
9、优选的,所述的(1s,3s)-n'-(4-氯苯基亚甲基)-1-甲基-2,3,4,9-四氢-1h-吡啶并[3,4-b]吲哚-3-甲酰肼与中生菌素的重量比为1:10-10:1。
10、更优选的,所述的(1s,3s)-n'-(4-氯苯基亚甲基)-1-甲基-2,3,4,9-四氢-1h-吡啶并[3,4-b]吲哚-3-甲酰肼与中生菌素的重量比为5:1-10:1,在这一范围下两者复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增效效果更佳。
11、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1s,3s)-n'-(4-氯苯基亚甲基)-1-甲基-2,3,4,9-四氢-1h-吡啶并[3,4-b]吲哚-3-甲酰肼与中生菌素有效成分在复配制剂中的含量为6-41wt%。
12、上述组合物可以直接制备成各种剂型,特别优选以悬浮剂或水分散粒剂或微乳剂进行应用。在制备成不同剂型时,所述的组合物中还含有相应的助剂,所述的助剂均为对应剂型的常规选择,专利技术人不再赘述。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农药组合物有如下有益效果:
14、1、在本领域中首次发现并验证了针对小麦赤霉病,中生菌素和(1s,3s)-n'-(4-氯苯基亚甲基)-1-甲基-2,3,4,9-四氢-1h-吡啶并[3,4-b]吲哚-3-甲酰肼复配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比单剂单独使用大大提高了防治效果,填补了本领域的空白;
15、2、(1s,3s)-n'-(4-氯苯基亚甲基)-1-甲基-2,3,4,9-四氢-1h-吡啶并
16、[3,4-b]吲哚-3-甲酰肼和中生菌素组合物防治小麦赤霉病显著增效,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使用成本和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含中生菌素的组合物在防治小麦赤霉病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组合物的活性组分为中生菌素和式Ⅰ所示化合物,其中式Ⅰ所示化合物与中生菌素的重量比为1:10-40:1,二者在组合物中的含量为1-90w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中生菌素的组合物在防治小麦赤霉病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式Ⅰ所示化合物与中生菌素的重量比为1:10-10: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含中生菌素的组合物在防治小麦赤霉病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式Ⅰ所示化合物与中生菌素的重量比为5:1-1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中生菌素的组合物在防治小麦赤霉病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式Ⅰ所示化合物与中生菌素在组合物中的含量为6-41wt%。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中生菌素的组合物在防治小麦赤霉病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为悬浮剂或水分散粒剂或微乳剂。
【技术特征摘要】
1.含中生菌素的组合物在防治小麦赤霉病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组合物的活性组分为中生菌素和式ⅰ所示化合物,其中式ⅰ所示化合物与中生菌素的重量比为1:10-40:1,二者在组合物中的含量为1-90w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中生菌素的组合物在防治小麦赤霉病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式ⅰ所示化合物与中生菌素的重量比为1:10-10: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含中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树伟,陈浩,李静茹,孙志武,高龙飞,朱二龙,盖赛伦,孙振仓,王小涛,张建建,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京博农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