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非开挖市政工程施工领域,尤其涉及顶管施工中的沉井技术。
技术介绍
1、在各种配套设施完善的市区内进行地下管线施工时,出于保护地面建筑和设施的目的不适合采用开挖方式施工,顶管施工成为常见的施工方式。
2、顶管工程需要施作工作井和接收井等结构。市区经常出现地下管线错综复杂、周边作业空间受限以及地表构筑物较多的情况,常规的钢板桩支护或smw工法桩支护因需要较大的施工场地,主要机械设备在工作中产生的震动会对周边土体及构筑物造成扰动,且易产生噪声,均不是市区内顶管工作井和接收井的最佳施工方法。
3、常规的全现浇沉井施工时需反复经历“钢筋绑扎→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及养护→模板拆除”等繁琐的施工流程,施工场地占用面积大、周期长、现场环保控制较差。
4、全装配式沉井施工的不足之处在于:在装配式沉井预制管片上预留洞口时,制作难度大,需增设专用配套模板,还会造成井片整体结构稳定性差。
5、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思路在于:将现浇沉井施工技术和装配式沉井施工技术统筹结合,避开各自的缺陷,追求尽可能高的施工效率和结构稳定性。
6、现有技术中,在进行装配式沉井施工时,往往也会针对沉井的刃脚部位(沉井底部)进行现浇制作,这样做是因为不同地质条件对刃脚性能的要求有所不同,现浇刃脚可以适应不同的工程需求,这种现浇刃脚配合预制管节(由预制管片组成)的方式,并非本专利技术设计思路中的“统筹结合”,不同之处在于现有现浇刃脚配合预制管节的技术未能统筹现浇施工与装配施工,需要在沉井预制管片上预留洞口,这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管施工用装配式复合沉井结构,将现浇沉井施工技术和装配式沉井施工技术统筹结合,追求尽可能高的施工效率和结构稳定性,环保危害较小。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顶管施工用装配式复合沉井结构,沉井侧壁具有用于与地下管道相通的预留洞口,以指向沉井中心线的方向为内向,反向为外向;包括现浇部分与预制管片拼装部分;
3、现浇部分的顶端高于所述预留洞口1米,现浇部分的内壁面与预制管片拼装部分的内壁面上下对齐,现浇部分的壁厚大于预制管片拼装部分的壁厚,从而在现浇部分的顶端与预制管片拼装部分的外壁面之间围成台阶;
4、现浇部分的顶端与预制管片拼装部分的底端之间设有防水砂浆层和止水橡胶板层;将防水砂浆层和止水橡胶板层合称为防水连接层;
5、所述台阶处设有l形钢板,l形钢板的竖板通过化学螺栓与预制管片拼装部分的底部相连接,l形钢板的水平板通过化学螺栓与现浇部分的顶部相连接;
6、所述防水连接层的内端处设有内钢板,内钢板的上部通过化学螺栓与预制管片拼装部分的底部相连接,内钢板的下部通过化学螺栓与现浇部分的顶部相连接。
7、预制管片拼装部分包括若干层由预制管片拼装而成的管节;
8、每层管节均包括6个呈弧形的预制管片,每个预制管片的圆心角均为60度;
9、各预制管片结构相同,同一层管节中,周向相邻的两个预制管片的侧向端面为同层连接端面,两个同层连接端面之间具有同层端面防水连接结构;
10、上下相邻的两层管节中,上下相邻的两个预制管片的上下端面为邻层连接端面,两个邻层连接端面之间具有邻层端面防水连接结构;
11、将同层连接端面和邻层连接端面统一称为连接端面,连接端面包括a端端面和b端端面,a端端面中部凹陷设有配合凹槽,b端端面中部凸起设有嵌入配合凹槽的凸起部;
12、凸起部两侧的a端端面和b端端面上分别对应设有止水半孔,a端端面和b端端面上相互对应的两个止水半孔拼合形成两个止水孔,两个止水孔内分别设有遇水膨胀止水条。
13、a端端面和b端端面的内外两端分别设有倒角结构,a端端面和b端端面的内外两端的倒角结构分别组成内凹槽和外凹槽,内凹槽内设有内防水砂浆结构,外凹槽内设有外防水砂浆结构。
14、每个预制管片均具有两个侧向端面、两个上下端面、一个外壁面和一个内壁面,将侧向端面和上下端面统一称为端面,预制管片的各端面分别均匀设有三个弧形螺栓孔,各弧形螺栓孔均延伸至内壁面,内壁面上围绕各弧形螺栓孔的开口凹陷设有方便操作弧形螺栓的作业槽;
15、同一层管节中,周向相邻两个预制管片之间的弧形螺栓孔相互对应,周向相邻两个预制管片之间通过弧形螺栓相连接,各弧形螺栓的两端分别位于周向相邻两个预制管片相对应的作业槽中;
16、上下相邻的两层管节中,上下相邻两个预制管片之间通过弧形螺栓相连接,各弧形螺栓的两端分别位于上下相邻的两个预制管片相对应的作业槽中。
1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顶管施工用装配式复合沉井结构的施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8、第一步骤是现浇部分施工并同步制作预制管片;
19、现浇部分施工是:
20、当预留洞口的小于等于2米时,现浇部分整体一次浇筑成型;
21、当预留洞口的直径大于2米时,现浇部分由下向上分两次浇筑混凝土,第一次浇筑至预留洞口下方50厘米处,第二次浇筑至预留洞口上方1米处,第二次浇筑混凝土时对现浇部分的顶面进行抹平和找平控制,使现浇部分的顶面平整度偏差小于等于5毫米;
22、制作预制管片时,单个预制管片的高度为2米;单个预制管片的圆心角为60度;
23、第一步骤完成后,进行第二步骤;
24、第二步骤是下沉现浇部分;将现浇部分下沉至现浇部分的顶端低于地面50厘米后,进行第三步骤;
25、第三步骤是最底层预制管片拼装;预制管片拼装逐层进行,每6个预制管片拼装成一层管节;
26、最底层预制管片拼装包括现浇顶防水作业、拼装作业和下沉作业;
27、现浇顶防水作业是在现浇部分的顶面涂抹防水砂浆形成防水砂浆层,然后在防水砂浆层粘接环形的止水橡胶板;
28、拼装作业是在现浇部分的上方逐片拼装6个预制管片形成最下方的一层管节,周向相邻的两个预制管片的弧形螺栓孔一一对应连通;
29、拼装作业包括对齐动作和周向螺栓穿螺栓动作,
30、对齐动作是:先在a端a端端面和b端端面上相互对应的两个止水半孔处放入遇水膨胀止水条,然后使a端端面和b端端面的凸起部和配合凹槽相互对准并插接在一起;本步骤中的a端端面和b端端面指同层连接端面的a端端面和b端端面;
31、周向螺栓穿螺栓动作是:在沉井内将弧形螺栓穿入各作业槽中,使每个弧形螺栓穿过相邻的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顶管施工用装配式复合沉井结构,沉井侧壁具有用于与地下管道相通的预留洞口,以指向沉井中心线的方向为内向,反向为外向;其特征在于:包括现浇部分与预制管片拼装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管施工用装配式复合沉井结构,其特征在于:预制管片拼装部分包括若干层由预制管片拼装而成的管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管施工用装配式复合沉井结构,其特征在于:A端端面和B端端面的内外两端分别设有倒角结构,A端端面和B端端面的内外两端的倒角结构分别组成内凹槽和外凹槽,内凹槽内设有内防水砂浆结构,外凹槽内设有外防水砂浆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管施工用装配式复合沉井结构,其特征在于:
5.权利要求3中所述顶管施工用装配式复合沉井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式复合沉井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穿螺栓动作中,拧紧螺母的动作分为初拧和终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式复合沉井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周向螺栓穿螺栓动作和上下弧形螺栓穿设动作后,对于弧形螺栓两端的作业槽进
...【技术特征摘要】
1.顶管施工用装配式复合沉井结构,沉井侧壁具有用于与地下管道相通的预留洞口,以指向沉井中心线的方向为内向,反向为外向;其特征在于:包括现浇部分与预制管片拼装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管施工用装配式复合沉井结构,其特征在于:预制管片拼装部分包括若干层由预制管片拼装而成的管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管施工用装配式复合沉井结构,其特征在于:a端端面和b端端面的内外两端分别设有倒角结构,a端端面和b端端面的内外两端的倒角结构分别组成内凹槽和外凹槽,内凹槽内设有内防水砂浆结构,外凹槽内设有外防水砂浆结构。
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光军伟,陈瑞勇,蒋雪峰,刘勇,王柳洋,牛真,李强,李明,贺闻超,高烨浩,胡绍举,吕黎涛,刘美中,李洋锐,冯先超,马寄贺,方涛涛,张庆,赵戬,罗超,商双平,李响,周尚溢,陈元凯,张熠豪,张程勃,王思齐,史成榜,张欢欢,岳石花,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市政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