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箱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23562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05 17:2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化箱体,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所述模块化箱体包括:第一侧立模板、第二侧立模板和插配件。所述第一侧立模板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侧立模板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二侧立模板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侧立模板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第一侧立模板连接。所述插配件包括配件和插件,所述配件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侧立模板,所述插件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侧立模板,其中,所述插件与所述配件能够凹凸配合。通过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箱体稳定性的同时节约建筑施工现场的组装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具体地涉及一种模块化箱体


技术介绍

1、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绿色建筑的推动,装配式建筑因其高效、环保和节能等优点,也随之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并得到快速发展。其中,传统的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两种组装方式,一是在工厂内加工制造并组装成形,运输至建筑施工现场后,采用大型吊车直接吊装的方式。但由于不同箱体的规格不同,该方式易导致运输车辆超高,无法确保车辆通行,且大型吊车的使用成本较高。

2、二是在工厂内加工完成建筑所需的构件,运输至建筑施工现场后,再由工作人员进行组装。但目前常用的第二种组装方式通常是由工作人员将箱体的主体框架组装完成后,再将侧板插入主体框架并焊接锁紧。该方式使得整个箱体的承重由主体框架承担,侧板与主体框架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易导致箱体的稳定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块化箱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侧板与主体框架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易导致箱体的稳定性较低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模块化箱体,所述模块化箱体包括:第一侧立模板、第二侧立模板和插配件。

3、所述第一侧立模板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侧立模板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二侧立模板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侧立模板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第一侧立模板连接。

4、所述插配件包括配件和插件,所述配件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侧立模板,所述插件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侧立模板,其中,所述插件与所述配件能够凹凸配合。

5、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相较于现有技术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6、通过第一侧立模板和第二侧立模板由插配件相互凹凸连接的方式,使得在工厂加工制造阶段,就能够将配件安装于第一侧立模板,插件安装于第二侧立模板,并无需再制造大量主体框架所需的钢柱,减少了建筑施工现场的组装难度。

7、其中,插件与配件的凹凸配合,使得第一侧立模板和第二侧立模板能够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相互限位,从而对于组装完成后的箱体,第一侧立模板和第二侧立模板共同构成与传统建筑类似的承重方式,进而提高箱体的稳定性。

8、第一侧立模板和第二侧立模板位于建筑施工现场组装的方式,使得其在运输过程中能够采用叠放运输的方式,进而有效地避免运输过程中运输车辆超高的问题。此外,相较于组装完成后整体吊装的方式,现场组装第一侧立模板和第二侧立模板能够运用小型吊车进行吊装,在降低使用大型吊车的成本的同时,也避免了工作人员施工过程中的可能出现的危险事故。

9、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侧立模板沿所述第三方向的底部还设有托板支架,其中,所述托板支架与位于所述第一侧立模板底部的所述配件连接。

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侧立模板最底部的配件设置托板支架,使得将第二侧立模板嵌设于第一侧立模板时,能够在第三方向对其进行限位。

1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插配件还包括锁紧件,其中,所述插件和所述配件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锁紧孔,使得所述锁紧件能够沿所述锁紧孔依次贯穿所述配件和所述插件。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锁紧件将插件与配件锁紧,从而进一步增强第一侧立模板与第二侧立模板之间的连接紧密度,避免因插件与配件之间的空隙导致第二侧立模板出现晃动。

13、进一步地,所述锁紧孔为长条形槽孔。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施工过程中,插件和配件之间的锁紧孔可能出现一定的误差,使得锁紧件无法直接贯穿插件和配件,将锁紧孔设置为长条形槽孔,从而能够允许一定量的误差。

1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侧立模板沿所述第三方向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承载槽,所述第一承载槽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螺孔。

16、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模块化箱体还包括底面模板,所述底面模板沿所述第三方向位于所述第一承载槽的上方,其中,所述底面模板沿所述第二方向还间隔设置有多个安装槽,所述螺孔位于所述安装槽的内侧。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螺孔,使得底面模板能够通过侧面螺栓固定的方式增强与第一侧立板之间的连接紧密度,其中,在底面模板上设置安装槽,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安装难度。

18、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侧立模板沿所述第三方向的顶部还设有第二承载槽。

19、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模块化箱体还包括顶部框架,所述顶部框架沿所述第三方向位于所述第二承载槽的上方,其中,所述顶部框架沿所述第二方向还间隔设置有多个螺孔,所述顶部框架通过所述螺孔与所述第二承载槽连接。

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部框架也能够通过侧面螺栓锁紧的方式增加与第一侧立模板之间的连接紧密度,且第二承载槽也能够对顶部框架进行承托。

2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模块化箱体还包括多个预埋件,多个所述预埋件嵌设于所述模块化箱体的安装平面内,其中,所述第一侧立模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还设有支撑柱,所述预埋件分别与所述第一侧立模板的所述支撑柱焊接。

2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模块化箱体还设有门洞和窗洞,所述门洞和所述窗洞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侧立模板和/或所述第二侧立模板。

2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模块化箱体作为住人式集装箱时,增设门洞和窗洞便于后期安装门窗,其中,门洞和窗洞均可在第一侧立模板或第二侧立模板上设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化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立模板沿所述第三方向的底部还设有托板支架,其中,所述托板支架与位于所述第一侧立模板底部的所述配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配件还包括锁紧件,其中,所述插件和所述配件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锁紧孔,使得所述锁紧件能够沿所述锁紧孔依次贯穿所述配件和所述插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块化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孔为长条形槽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立模板沿所述第三方向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承载槽,所述第一承载槽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螺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块化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箱体还包括底面模板,所述底面模板沿所述第三方向位于所述第一承载槽的上方,其中,所述底面模板沿所述第二方向还间隔设置有多个安装槽,所述螺孔位于所述安装槽的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立模板沿所述第三方向的顶部还设有第二承载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块化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箱体还包括顶部框架,所述顶部框架沿所述第三方向位于所述第二承载槽的上方,其中,所述顶部框架沿所述第二方向还间隔设置有多个螺孔,所述顶部框架通过所述螺孔与所述第二承载槽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箱体还包括多个预埋件,多个所述预埋件嵌设于所述模块化箱体的安装平面内,其中,所述第一侧立模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还设有支撑柱,所述预埋件分别与所述第一侧立模板的所述支撑柱焊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箱体还设有门洞和窗洞,所述门洞和所述窗洞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侧立模板和/或所述第二侧立模板。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立模板沿所述第三方向的底部还设有托板支架,其中,所述托板支架与位于所述第一侧立模板底部的所述配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配件还包括锁紧件,其中,所述插件和所述配件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锁紧孔,使得所述锁紧件能够沿所述锁紧孔依次贯穿所述配件和所述插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块化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孔为长条形槽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立模板沿所述第三方向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承载槽,所述第一承载槽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螺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块化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箱体还包括底面模板,所述底面模板沿所述第三方向位于所述第一承载槽的上方,其中,所述底面模板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娜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逗号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