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用于冷却热套后的泵体和转子的冷却炉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用于冷却热套后的泵体和转子的冷却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23134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05 17: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冷却热套后的泵体和转子的冷却炉,涉及压缩机制造技术领域,其冷却装置包括两个空调器,两个空调器的出风口通过冷却风道连接,冷却风道分为顶冷风道和过渡风道,任一过渡风道的下方连接有侧冷风道,顶冷风道用于输出冷风冷却装配体的顶部,侧冷风道用于输出冷风冷却装配体的侧面;两个空调器的下方设置有隔板,隔板位于冷却风道的上方;两个空调器均连接有进风道,两个进风道的进风口均与隔板连接,两个进风道用于回收隔板下方的空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顶冷风道和侧冷风道,可以包围装配体进行充分快速的冷却,再配合进风道回收冷的空气,从而可以有效利用冷量,减少冷量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制造,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冷却热套后的泵体和转子的冷却炉


技术介绍

1、目前,在压缩机的装配流程中,通常会使用冷却炉对热套后的泵体和转子进行冷却;冷却炉主要包括输送系统和冷却装置,输送系统用于输送热套后的泵体和转子(即装配体),冷却装置用于冷却输送系统上的装配体。

2、现有冷却炉为了保障装配体的冷却效果,其冷却装置需要源源不断地输出过量的冷风对装配体进行冷却,虽然获得了比较高的冷却效率,但是也造成了冷量的巨大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冷却热套后的泵体和转子的冷却炉,通过设置顶冷风道和侧冷风道,可以包围装配体进行充分快速的冷却,再配合进风道回收冷的空气,从而可以有效利用冷量,减少冷量的浪费。

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冷却热套后的泵体和转子的冷却炉,包括输送系统和通过机架设置在所述输送系统上方的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用于冷却所述输送系统输送的装配体,所述装配体为热套后的泵体和转子,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空调器和第二空调器,所述第一空调器的出风口和所述第二空调器的出风口互相远离,所述第一空调器的出风口和所述第二空调器的出风口通过若干冷却风道连接,若干所述冷却风道位于所述第一空调器和所述第二空调器的下方;

3、若干所述冷却风道分为顶冷风道和过渡风道,所述顶冷风道和所述过渡风道互相平行,任一所述过渡风道的下方连接有若干侧冷风道,若干所述侧冷风道和所述顶冷风道互相垂直,所述顶冷风道用于输出冷风冷却装配体的顶部,若干所述侧冷风道用于输出冷风冷却装配体的侧面;

4、所述第一空调器和所述第二空调器的下方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位于若干所述冷却风道的上方;所述第一空调器靠近所述第二空调器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进风道,所述第二空调器靠近所述第一空调器的一侧连接有第二进风道,所述第一进风道的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道的进风口均与所述隔板连接,所述第一进风道和所述第二进风道用于回收所述隔板下方的空气。

5、具体的,若干所述冷却风道之间存在第一间隔;

6、相邻的两个过渡风道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顶冷风道。

7、具体的,任一所述顶冷风道朝向所述输送系统的一侧开设有若干第一条形出风窗口,若干所述第一条形出风窗口沿着所述顶冷风道的长度方向等间距排列;

8、任一所述侧冷风道的两侧开设有若干第二条形出风窗口,若干所述第二条形出风窗口沿着所述侧冷风道的长度方向等间距排列。

9、具体的,所述第一空调器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接水盘,所述第一接水盘位于所述隔板的上方;

10、所述第二空调器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接水盘,所述第二接水盘位于所述隔板的上方。

11、具体的,所述输送系统包括进料输送线、分料输送线、出料输送线、多条冷却输送线和若干承载托盘,所述承载托盘用于承载若干所述装配体,所述承载托盘依次在所述进料输送线、所述分料输送线、多条所述冷却输送线和所述出料输送线上循环流转;

12、所述进料输送线的末端和所述分料输送线连接,所述进料输送线的首端和所述出料输送线连接,所述分料输送线和所述出料输送线互相平行;多条所述冷却输送线的首端和所述分料输送线连接,多条所述冷却输送线的末端和所述出料输送线连接,所述进料输送线和多条所述冷却输送线互相平行;

13、所述进料输送线设置有上料工位,所述承载托盘在所述上料工位中承接装配体;所述进料输送线的末端用于将承载托盘输送给所述分料输送线,所述进料输送线的首端用于接收所述出料输送线输送的承载托盘;所述进料输送线位于所述冷却装置的直接冷却范围之外;

14、所述分料输送线的首端用于接收所述进料输送线输送的承载托盘,所述分料输送线的主体用于将承载托盘对应输送给多条所述冷却输送线;所述分料输送线的主体受对应的顶冷风道冷却;

15、多条所述冷却输送线的首端用于接收所述分料输送线输送的承载托盘,多条所述冷却输送线的末端用于将承载托盘输送给所述出料输送线;多条所述冷却输送线受对应的顶冷风道和侧冷风道冷却;

16、所述出料输送线靠近所述进料输送线的一端设置有卸料工位,承载托盘在所述卸料工位中卸下装配体;所述出料输送线的末端用于将承载托盘输送给所述进料输送线;所述出料输送线受对应的顶冷风道冷却。

17、具体的,所述进料输送线通过第一传送带输送承载托盘;所述进料输送线沿着输送方向设置有若干第一气动拦截机构,若干所述第一气动拦截机构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下方,若干所述第一气动拦截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一传送带上的承载托盘截停在对应位置上。

18、具体的,所述分料输送线通过第二传送带输送承载托盘;所述分料输送线沿着输送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一升降式传递机构,多个所述第一升降式传递机构与所述进料输送线以及多条所述冷却输送线一一对应设置;

19、所述分料输送线的首端的第一升降式传递机构用于接收所述进料输送线输送的承载托盘,所述分料输送线的主体的第一升降式传递机构用于将承载托盘对应输送给多条所述冷却输送线。

20、具体的,任一所述冷却输送线上布满承载托盘,任一所述冷却输送线通过长滑轨输送承载托盘;

21、任一所述冷却输送线靠近所述分料输送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拉盘机构,所述第一拉盘机构用于将所述分料输送线输送给对应冷却输送线的承载托盘完全拉入冷却输送线中。

22、具体的,所述出料输送线通过第三传送带输送承载托盘;所述出料输送线沿着输送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二升降式传递机构和一个第三升降式传递机构,多个所述第二升降式传递机构和多条所述冷却输送线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三升降式传递机构和所述进料输送线对应设置;

23、多个所述第二升降式传递机构用于对应接收多条所述冷却输送线输送的承载托盘,所述第三升降式传递机构用于将承载托盘输送给所述进料输送线。

24、具体的,所述上料工位旁设置有第一稳固气缸,所述第一稳固气缸用于将承载托盘夹紧在所述上料工位中;所述上料工位四周设置有若干第一传感器,若干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上料工位中的承载托盘是否存在装配体;

25、所述卸料工位旁设置有第二稳固气缸,所述第二稳固气缸用于将承载托盘夹紧在所述卸料工位中;所述卸料工位四周设置有若干第二传感器,若干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卸料工位中的承载托盘是否存在装配体。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7、在本专利技术的冷却炉中,第一空调器的出风口和第二空调器的出风口通过冷却风道连接,因此两个空调器可以为顶冷风道和侧冷风道提供强劲、足量的冷风,从而可以包围装配体的顶部和侧面进行充分快速的冷却;隔板下方的空间溢散有大量冷的空气,蕴含着比较多的冷量,第一空调器通过第一进风道连通隔板下方的空间,第二空调器通过第二进风道连通隔板下方的空间,因此可以有效回收溢散的冷的空气,进行循环利用,从而可以有效利用冷量,减少冷量的浪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冷却热套后的泵体和转子的冷却炉,包括输送系统和通过机架设置在所述输送系统上方的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用于冷却所述输送系统输送的装配体,所述装配体为热套后的泵体和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空调器和第二空调器,所述第一空调器的出风口和所述第二空调器的出风口互相远离,所述第一空调器的出风口和所述第二空调器的出风口通过若干冷却风道连接,若干所述冷却风道位于所述第一空调器和所述第二空调器的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却热套后的泵体和转子的冷却炉,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冷却风道之间存在第一间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冷却热套后的泵体和转子的冷却炉,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顶冷风道朝向所述输送系统的一侧开设有若干第一条形出风窗口,若干所述第一条形出风窗口沿着所述顶冷风道的长度方向等间距排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却热套后的泵体和转子的冷却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调器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接水盘,所述第一接水盘位于所述隔板的上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却热套后的泵体和转子的冷却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系统包括进料输送线、分料输送线、出料输送线、多条冷却输送线和若干承载托盘,所述承载托盘用于承载若干所述装配体,所述承载托盘依次在所述进料输送线、所述分料输送线、多条所述冷却输送线和所述出料输送线上循环流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冷却热套后的泵体和转子的冷却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输送线通过第一传送带输送承载托盘;所述进料输送线沿着输送方向设置有若干第一气动拦截机构,若干所述第一气动拦截机构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下方,若干所述第一气动拦截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一传送带上的承载托盘截停在对应位置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冷却热套后的泵体和转子的冷却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输送线通过第二传送带输送承载托盘;所述分料输送线沿着输送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一升降式传递机构,多个所述第一升降式传递机构与所述进料输送线以及多条所述冷却输送线一一对应设置;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冷却热套后的泵体和转子的冷却炉,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冷却输送线上布满承载托盘,任一所述冷却输送线通过长滑轨输送承载托盘;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冷却热套后的泵体和转子的冷却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输送线通过第三传送带输送承载托盘;所述出料输送线沿着输送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二升降式传递机构和一个第三升降式传递机构,多个所述第二升降式传递机构和多条所述冷却输送线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三升降式传递机构和所述进料输送线对应设置;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冷却热套后的泵体和转子的冷却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工位旁设置有第一稳固气缸,所述第一稳固气缸用于将承载托盘夹紧在所述上料工位中;所述上料工位四周设置有若干第一传感器,若干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上料工位中的承载托盘是否存在装配体;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冷却热套后的泵体和转子的冷却炉,包括输送系统和通过机架设置在所述输送系统上方的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用于冷却所述输送系统输送的装配体,所述装配体为热套后的泵体和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空调器和第二空调器,所述第一空调器的出风口和所述第二空调器的出风口互相远离,所述第一空调器的出风口和所述第二空调器的出风口通过若干冷却风道连接,若干所述冷却风道位于所述第一空调器和所述第二空调器的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却热套后的泵体和转子的冷却炉,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冷却风道之间存在第一间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冷却热套后的泵体和转子的冷却炉,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顶冷风道朝向所述输送系统的一侧开设有若干第一条形出风窗口,若干所述第一条形出风窗口沿着所述顶冷风道的长度方向等间距排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却热套后的泵体和转子的冷却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调器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接水盘,所述第一接水盘位于所述隔板的上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却热套后的泵体和转子的冷却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系统包括进料输送线、分料输送线、出料输送线、多条冷却输送线和若干承载托盘,所述承载托盘用于承载若干所述装配体,所述承载托盘依次在所述进料输送线、所述分料输送线、多条所述冷却输送线和所述出料输送线上循环流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冷却热套后的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周柳明发钟吉民陈炳旭刘富明黄勇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凯硕精密模具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