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显示面板制造技术_技高网

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22772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05 17:1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位于第一显示区外围的第二显示区,显示面板包括多行像素、至少一条第一栅极线、至少一条第二栅极线以及至少一个第一金属层,一条第一栅极线与一行像素电连接,第一栅极线穿过第一显示区;一条第二栅极线与另一行像素电连接,第二栅极线穿过第一显示区,第一栅极线电连接的像素的数量少于第二栅极线电连接的像素的数量;第一金属层与第一栅极线异层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平面视图中,第一金属层与第一栅极线的至少部分重叠。本申请可以提高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显示,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1、目前,使用屏下摄像技术(cup,camera under panel)的手机将前置摄像头隐藏在显示面板的孔区之下,同时,孔区设置有像素,以实现全面屏显示。为了提高孔区的光线透过率,通常会对穿过孔区的奇数行像素的数量和穿过孔区的偶数行像素的数量进行差异化设置,例如:取消奇数行像素/偶数行像素位于孔区的部分像素,以提高孔区的透过率。

2、这样的设计虽然提高了孔区的光线透过率,但由于穿过孔区的奇数行像素和穿过孔区的偶数行像素的数量存在差异,导致穿过孔区的奇数行像素与穿过孔区的偶数行像素的阻容负载值(resistor-capacitance loading,rc loading)差异较大,造成穿过孔区的奇数行像素和穿过孔区的偶数行像素的亮度存在差异,使得孔区出现横向细密横纹的分屏现象,影响显示效果。

3、故,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可以提高显示效果。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下:

3、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外围的第二显示区,显示面板包括:

4、多行像素;

5、至少一条第一栅极线,一条所述第一栅极线与一行所述像素电连接,所述第一栅极线穿过所述第一显示区;

6、至少一条第二栅极线,一条所述第二栅极线与另一行所述像素电连接,所述第二栅极线穿过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一栅极线电连接的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内的所述像素的数量少于所述第二栅极线电连接的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内的所述像素的数量;以及

7、至少一个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一栅极线异层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平面视图中,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一栅极线的一部分重叠。

8、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像素包括发光器件;

9、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10、衬底;

11、遮光层,设于所述衬底的一侧;

12、缓冲层,设于所述衬底的一侧,并覆盖所述遮光层;

13、驱动电路层,设于所述缓冲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14、层间介质层,设于所述驱动电路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以及

15、平坦化层,设于所述层间介质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16、其中,所述发光器件设于所述平坦化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一栅极线所在的膜层位于所述缓冲层和所述层间介质层之间,所述第一金属层所在的膜层位于所述衬底和所述发光器件之间。

17、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遮光层位于同一膜层,所述缓冲层还覆盖所述第一金属层;

18、其中,所述第一金属层的材料与所述遮光层的材料相同。

19、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电源线,所述电源线与所述第一金属层电连接。

20、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层与所述第一金属层连接形成网状结构,所述电源线与所述遮光层电连接。

21、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

22、半导体层,设于所述缓冲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23、第一栅极绝缘层,设于所述缓冲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并覆盖所述半导体层;

24、第一栅极,设于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25、层间介质层,设于所述第一栅极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以及

26、第二金属层,设于所述层间介质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并与所述半导体层电连接;

27、其中,所述第一栅极线与所述第一栅极位于同一膜层,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一栅极位于不同膜层。

28、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半导体层位于同一膜层;

29、所述半导体层包括沟道部和连接于所述沟道部的导体部,所述第二金属层与所述导体部电连接;

30、所述第一金属层的材料与所述导体部的材料相同。

31、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路层还包括第二栅极,所述第二栅极与所述第一栅极异层设置,所述第二栅极与所述第一栅极绝缘,所述第二栅极与所述第一金属层位于同一膜层,所述第二栅极的材料与所述第一金属层的材料相同。

32、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平坦化层包括:

33、第一平坦层,设于所述层间介质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并覆盖所述第二金属层;

34、第三金属层,设于所述第一平坦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与所述第二金属层电连接;以及

35、第二平坦层,设于所述第一平坦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并覆盖所述第三金属层;

36、其中,所述发光器件设于所述第二平坦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发光器件与所述第三金属层电连接;

37、所述第二金属层和所述第三金属层中的一者与所述第一金属层位于同一膜层。

38、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栅极线连接同一行的相邻的两个所述像素;

39、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平面视图中,同一行的相邻两个所述像素之间设有所述第一金属层。

40、在本申请中,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位于第一显示区外围的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所在的区域下方用于设置屏下摄像头。多行像素设置在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中。第一栅极线的一部分和第二栅极线的一部分位于第一显示区中,第一栅极线的另一部分和第二栅极线的另一部分位于第二显示区中。由于第一栅极线在第一显示区内电连接的像素数量少于第二栅极线在第一显示区内电连接的像素数量,可提高显示面板在第一显示区内的光线透过率。但由于第一栅极线在第一显示区内电连接的像素数量少于第二栅极线在第一显示区内电连接的像素数量,为了补偿第一栅极线的阻容性负载值,本申请通过增设与第一栅极线重叠的第一金属层,使第一金属层与第一栅极线形成电容器,从而减少第一栅极线与第二栅极线的阻容性负载值的差异,从而减小甚至消除穿过第一显示区的相邻行的像素的亮度差异,提高显示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外围的第二显示区,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包括发光器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遮光层位于同一膜层,所述缓冲层还覆盖所述第一金属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电源线,所述电源线与所述第一金属层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与所述第一金属层连接形成网状结构,所述电源线与所述遮光层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半导体层位于同一膜层;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层还包括第二栅极,所述第二栅极与所述第一栅极异层设置,所述第二栅极与所述第一栅极绝缘,所述第二栅极与所述第一金属层位于同一膜层,所述第二栅极的材料与所述第一金属层的材料相同。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坦化层包括: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栅极线连接同一行的相邻的两个所述像素;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外围的第二显示区,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包括发光器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遮光层位于同一膜层,所述缓冲层还覆盖所述第一金属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电源线,所述电源线与所述第一金属层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与所述第一金属层连接形成网状结构,所述电源线与所述遮光层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菲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