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耐磨型粘棉混纺纱的制备工艺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耐磨型粘棉混纺纱的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223967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05 17:14
本申请涉及混合型纺纱工艺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耐磨型粘棉混纺纱的制备工艺。一种耐磨型粘棉混纺纱的制备工艺,依次包括以下步骤:开清棉工序、梳棉工序、并条工序、粗纱工序、细纱工序、络筒工序及表面改性工序;所述耐磨型粘棉混纺纱包括纤维含量混纺比为50%的棉纤维和50%的粘胶纤维,所述耐磨型粘棉混纺纱表面附着有改性聚苯胺修饰层。本申请的耐磨型粘棉混纺纱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能、抗形变性能及抗静电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混合型纺纱工艺的,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耐磨型粘棉混纺纱的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1、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人民的消费观念也不断更新,对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越来越重视,对服装的功能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对服装的版型及使用寿命等要求尤为重视。

2、粘棉混纺纱是一种由粘胶纤维与棉纤维混合纺织的复合纱线,其中,粘胶纤维是指从木材和植物茎秆等纤维素原料中提取的α-纤维素,经加工成纺丝原液后,再经过湿法纺丝制得的人造纤维。粘棉混纺纱结合了棉和粘纤维的特性,因此除了具有棉的舒适感和透气性的同时,还具有粘纤维的柔软度和光泽感。

3、但是,不论是棉纤维,还是胶粘纤维,两者的耐磨性均较差,在粘棉混纺纱织造的衣物长时间使用后,衣服表面很容易出现因摩擦而产生的绒球。同时,棉纤维与粘胶纤维的弹性模量较低,因此粘棉混纺纱在小负荷下便很容易产生变形,而弹性回复性能较差,进而导致粘棉混纺纱织造的衣物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发生版型改变,因此,目前亟需一种耐磨性能及抗形变性能优良的粘棉混纺纱。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常规粘棉混纺纱耐磨性能及抗形变性能较差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耐磨型粘棉混纺纱的制备工艺。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耐磨型粘棉混纺纱的制备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耐磨型粘棉混纺纱的制备工艺,所述耐磨型粘棉混纺纱包括纤维含量混纺比为50%的棉纤维和50%的粘胶纤维,所述耐磨型粘棉混纺纱表面附着有改性聚苯胺修饰层;

>4、所述耐磨型粘棉混纺纱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5、开清棉工序:采用“多松少打,多回收少排除,以梳代打”的工艺原则,通过自动抓棉机、混开棉机、开棉机、给棉机、成卷机配合进行;

6、自动抓棉机打手速度700-800r/min,抓棉小车每运行一周下降2-4mm,刀片伸出肋条距离2-5mm,小车运行速度1-3r/min;混开棉机双行打手速度700-800r/min;开棉机速度500-600r/min,成卷机速度600-800r/min,成卷罗拉速度10-15r/min;

7、开清棉工序后,粘胶纤维棉卷长度27m,米重390g,米重不均匀率小于1.0%;棉纤维棉卷长度36m,米重420g,米重不均匀率小于1%;

8、梳棉工序:采用“少抓、轻打,早落少落”的工艺原则,锡林速度400-450r/min,刺辊速度1000-1100r/min,盖板速度80-100mm/min,锡林与盖板隔距从进口到出口分别为0.18mm、0.20mm、0.13mm、0.13mm;

9、并条工序:生产时,将粘胶纤维与棉纤维进行预并,然后进行一次混并,预并后区牵伸倍数1.4-1.7,混并后区牵伸倍数1.5-1.95,预并为3根粘胶纤维与3根棉纤维,前罗拉隔距10-14mm,中罗拉隔距2-8mm,后罗拉间距18-22mm,出条速度260-280m/min;

10、粗纱工序:采用“大隔距,大捻系数,小后牵伸”的工艺原则,后区牵伸倍数1.3-1.4,前罗拉中心距5-10mm,中罗拉中心距20-26mm,后罗拉中心距30-35mm,锭速900-1000r/min,捻系数98-108,机械总牵伸倍数9-10,定量3.0-4.0g/10m;

11、细纱工序:采用赛络纺技术,细纱牵伸区双根粗砂喂入,导纱动程6-8mm,采用较大后区间隔和较大后区牵伸倍数,后区牵伸倍数1.38-1.50,前罗拉中心距40-46mm,后罗拉中心距70-76mm,锭速14000-15000r/min,隔距块2.0-2.5mm,捻系数330-360,前罗拉速度190-200r/min,总牵伸倍速45-55;

12、络筒工序:络筒速度1000-1350r/min,得到预处理粘棉混纺纱;

13、表面改性工序:将预处理粘棉混纺纱进行改性处理,在预处理粘棉混纺纱表面附着改成聚苯胺修饰层,得到耐磨型粘棉混纺纱。

14、优选的,所述表面改性工序的具体步骤为:将预处理粘棉混纺纱浸泡于丙酮溶液中,超声20-40min去除预处理粘棉混纺纱表面的杂质,随后再进行真空干燥;之后将干燥后的耐磨型粘棉混纺纱添加至30-50℃的盐酸水溶液中1-2h,而后加入改性苯胺组合物,在30-50℃下混合搅拌1-3h,而后添加过硫酸铵水溶液,在30-50℃下混合,而后过滤,并用丙酮和去离子水进行洗涤,最后真空干燥,得到耐磨型粘棉混纺纱。

15、当采用上述表面改性工序时,苯胺单体将与预处理粘棉混纺纱表面形成较大的氢键相互作用,从而在预处理粘棉混纺纱的表面装载大量的苯胺单体,而苯胺单体则将沿着预处理粘棉混纺纱的模板逐渐生长成一个连续的层,而后完全包覆预处理粘棉混纺纱,进而消除粘棉混纺纱与外界直接接触的情况,有效降低粘棉混纺纱因为摩擦而产生的绒球的可能性,即有效提高粘棉混纺纱的耐磨性能。

16、同时,由于聚苯胺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其力学性能极为优良,因此,当预处理粘棉混纺纱表面包覆形成聚苯胺连续层后,制备得到的耐磨型粘棉混纺纱也将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进而在耐磨性粘棉混纺纱织造的衣物长时间使用后,其版型仍不易发生改变,即获得优良的抗形变性能。

17、另外,聚苯胺连续层还具有极为优良的导电性能,从而促使制备得到的耐磨型粘棉混纺纱具有优良的抗静电效果。

18、优选的,所述表面改性工序中,以干燥后的预处理粘棉混纺纱添加量为0.5g计,盐酸水溶液浓度0.02-0.03m/100ml,盐酸水溶液添加量200ml,改性苯胺组合物中苯胺单体含量为0.04-0.06m,过硫酸铵水溶液浓度0.07-0.09m/100ml,过硫酸铵水溶液添加量100ml。

19、在表面改性工序中,各组分采用上述浓度时,制备得到的耐磨型粘棉混纺纱将具有更为优良的耐磨性能及抗拉伸性能。

20、优选的,所述表面改性工序中,添加过硫酸铵水溶液后,在30-50℃下混合4-12h。

21、添加过硫酸铵水溶液后,随着混合时间的增加,耐磨型粘棉混纺纱的力学性能及耐磨性能均逐渐有所提升,但是当混合时间超过8h后,耐磨型粘棉混纺纱的力学性能及耐磨性能却略微有所下降。

22、究其原因可能在于,前期,粘棉混纺纱受盐酸腐蚀的性能,其本身的力学性能反而有所下降,而随着混合时间的延长,聚苯胺连续层逐渐在粘棉混纺纱表面形成,从而导致其力学性能及耐磨性能明显有所提升,但是当混合时间超过8h后,可能由于聚苯胺连续层发生不规则异变,聚苯胺连续层不再对粘棉混纺纱进行完全包覆,进而导致粘棉混纺纱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反而有所下降。

23、优选的,所述改性苯胺组合物中添加有石墨烯二维纳米片。

24、当石墨烯二维纳米片分散于聚苯胺连续层中时,模量高且纵横比大的石墨烯片层可以有效阻止和抑制高分子链段的迁移,同时转移部分外应力,进而促使耐磨型粘棉混纺纱获得更为优良的抗形变性能。

25、另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磨型粘棉混纺纱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型粘棉混纺纱包括纤维含量混纺比为50%的棉纤维和50%的粘胶纤维,所述耐磨型粘棉混纺纱表面附着有改性聚苯胺修饰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型粘棉混纺纱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改性工序的具体步骤为:将预处理粘棉混纺纱浸泡于丙酮溶液中,超声20-40min去除预处理粘棉混纺纱表面的杂质,随后再进行真空干燥;之后将干燥后的耐磨型粘棉混纺纱添加至30-50℃的盐酸水溶液中1-2h,而后加入改性苯胺组合物,在30-50℃下混合搅拌1-3h,而后添加过硫酸铵水溶液,在30-50℃下混合,而后过滤,并用丙酮和去离子水进行洗涤,最后真空干燥,得到耐磨型粘棉混纺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磨型粘棉混纺纱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改性工序中,以干燥后的预处理粘棉混纺纱添加量为0.5g计,盐酸水溶液浓度0.02-0.03M/100ml,盐酸水溶液添加量200ml,改性苯胺组合物中苯胺单体含量为0.04-0.06M,过硫酸铵水溶液浓度0.07-0.09M/100ml,过硫酸铵水溶液添加量100ml。</p>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耐磨型粘棉混纺纱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改性工序中,添加过硫酸铵水溶液后,在30-50℃下混合4-12h。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磨型粘棉混纺纱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苯胺组合物中添加有石墨烯二维纳米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耐磨型粘棉混纺纱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苯胺组合物由苯胺、石墨烯二维纳米片、4,4-二氨基二苯醚及偏苯三酸酐混合而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耐磨型粘棉混纺纱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苯胺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首先将苯胺、石墨烯二维纳米片及溶剂甲基吡咯烷酮混合超声1-2h,随后依次加入4,4-二氨基二苯醚及偏苯三酸酐,在常温氮气氛围下混合搅拌12-36h,得到改性苯胺组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耐磨型粘棉混纺纱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苯胺组合物中,苯胺含量0.04-0.06M,石墨烯二维纳米片0.02-0.04g,甲基吡咯烷酮25-35ml,4,4-二氨基二苯醚1-3g,偏苯三酸酐1-3g。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耐磨型粘棉混纺纱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改性工序中,洗涤后真空干燥的参数为:温度200-400℃,干燥时间1-3h。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磨型粘棉混纺纱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型粘棉混纺纱包括纤维含量混纺比为50%的棉纤维和50%的粘胶纤维,所述耐磨型粘棉混纺纱表面附着有改性聚苯胺修饰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型粘棉混纺纱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改性工序的具体步骤为:将预处理粘棉混纺纱浸泡于丙酮溶液中,超声20-40min去除预处理粘棉混纺纱表面的杂质,随后再进行真空干燥;之后将干燥后的耐磨型粘棉混纺纱添加至30-50℃的盐酸水溶液中1-2h,而后加入改性苯胺组合物,在30-50℃下混合搅拌1-3h,而后添加过硫酸铵水溶液,在30-50℃下混合,而后过滤,并用丙酮和去离子水进行洗涤,最后真空干燥,得到耐磨型粘棉混纺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磨型粘棉混纺纱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改性工序中,以干燥后的预处理粘棉混纺纱添加量为0.5g计,盐酸水溶液浓度0.02-0.03m/100ml,盐酸水溶液添加量200ml,改性苯胺组合物中苯胺单体含量为0.04-0.06m,过硫酸铵水溶液浓度0.07-0.09m/100ml,过硫酸铵水溶液添加量100ml。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耐磨型粘棉混纺纱的制备工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立陈忆非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云杉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