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221770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05 17:1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包括建筑框架以及屋面组件,建筑框架的中部设有屋脊部,屋面组件对称并倾斜设置在屋脊部的两侧,屋面组件包括彩钢层、围板、支承框架和多个光伏单元,彩钢层倾斜设置在建筑框架上,支承框架固定在彩钢层上,多个光伏单元均匀铺设在支承框架上,屋脊部上设有顶板,顶板上设有通风部件,光伏单元与彩钢层之间设有散热通道,通风部件与散热通道相连通。通过设置支撑框架,使得光伏单元与彩钢层之间能够形成散热通道,并在顶板上设置与散热通道连通的通风部件,由此利用散热通道和通风部件,能够有效提高了光伏单元的散热效率,避免了因高温导致的光伏单元性能下降和寿命缩短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伏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


技术介绍

1、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是一种将光伏发电技术与建筑结构相的新型能源系统。它通过在建筑屋面或外墙上集成光伏组件,将接收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建筑提供清洁、可再生的能源,由此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降低了建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了环境污染。与普通光伏系统相比,因其直接在建筑物的屋面、墙面或窗户上安装光伏组件,不仅有着与建筑外观融为一体,无需额外占用空间的优点,而且光伏组件还可代替部分如瓦片、玻璃的建筑材料,降低了制造成本。

2、但传统的建筑光伏系统往往缺乏有效的通风及散热设计,在工作过程中光伏组件底部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排出,加剧了光伏组件的温升和性能衰减,导致光伏组件在高温环境下性能下降,严重影响了系统的发电效率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

2、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包括建筑框架以及对称设置屋面组件,所述建筑框架的中部设有屋脊部,所述屋面组件对称并倾斜设置在所述屋脊部的两侧,所述屋面组件包括彩钢层、围板、支承框架和多个光伏单元,所述彩钢层倾斜设置在所述建筑框架上,所述支承框架固定在所述彩钢层上,多个所述光伏单元均匀铺设在所述支承框架上,所述围板设在所述支承框架的外侧,所述屋脊部上设有顶板,所述顶板上设有通风部件,所述光伏单元与所述彩钢层之间设有散热通道,所述通风部件与所述散热通道相连通。

4、优选的,所述屋面组件还包括散热部件,所述散热部件设在所述散热通道内,所述散热部件包括多个第一散热风机,所述第一散热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所述散热通道的出风方向设置。

5、优选的,所述通风部件包括通风口和第二散热风机,所述通风口设在所述顶板上,所述通风口与所述散热通道相通,所述第二散热风机设在所述通风口上。

6、优选的,所述支承框架包括多个第一安装支架以及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的第二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的内侧、所述第二安装支架的内侧、所述光伏单元的底部以及所述彩钢层的表面之间形成所述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的一端与外界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通风部件连通。

7、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上开设有多个贯通左右两侧的散热孔。

8、优选的,所述散热部件还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多个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设在所述散热通道内,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控制位于同一所述散热通道内的所述第一散热风机及所述第二散热风机启闭。

9、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支架横跨所述彩钢层的多个波峰设置,所述第二安装支架设在所述彩钢层的波峰上,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的底部与所述彩钢层之间形成排水口。

10、优选的,所述屋脊部上设有加强连接件。

11、优选的,所述建筑框架包括纵梁、横梁、立柱、固定底座和屋脊柱体,所述纵梁和所述横梁拼接形成矩形框架,所述立柱的顶端与所述纵梁相连,所述立柱的底端设有固定底座,所述屋脊柱体设在所述横梁的中部,所述顶板的底部与前后设置的所述屋脊柱体的顶部。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支撑框架,使得光伏单元与彩钢层之间能够形成散热通道,并在顶板上设置与散热通道连通的通风部件,由此利用散热通道和通风部件,能够有效提高了光伏单元的散热效率,避免了因高温导致的光伏单元性能下降和寿命缩短问题,从而保证了光伏发电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同时也有助于降低建筑内部的温度,提高了建筑内部的舒适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框架以及屋面组件,所述建筑框架的中部设有屋脊部,所述屋面组件对称并倾斜设置在所述屋脊部的两侧,所述屋面组件包括彩钢层、围板、支承框架和多个光伏单元,所述彩钢层倾斜设置在所述建筑框架上,所述支承框架固定在所述彩钢层上,多个所述光伏单元均匀铺设在所述支承框架上,所述围板设在所述支承框架的外侧,所述屋脊部上设有顶板,所述顶板上设有通风部件,所述光伏单元与所述彩钢层之间设有散热通道,所述通风部件与所述散热通道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组件还包括散热部件,所述散热部件设在所述散热通道内,所述散热部件包括多个第一散热风机,所述第一散热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所述散热通道的出风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部件包括通风口和第二散热风机,所述通风口设在所述顶板上,所述通风口与所述散热通道相通,所述第二散热风机设在所述通风口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框架包括多个第一安装支架以及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的第二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的内侧、所述第二安装支架的内侧、所述光伏单元的底部以及所述彩钢层的表面之间形成所述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的一端与外界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通风部件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上开设有多个贯通左右两侧的散热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件还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多个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设在所述散热通道内,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控制位于同一所述散热通道内的所述第一散热风机及所述第二散热风机启闭。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横跨所述彩钢层的多个波峰设置,所述第二安装支架设在所述彩钢层的波峰上,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的底部与所述彩钢层之间形成排水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屋脊部上设有加强连接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框架包括纵梁、横梁、立柱、固定底座和屋脊柱体,所述纵梁和所述横梁拼接形成矩形框架,所述立柱的顶端与所述纵梁相连,所述立柱的底端设有固定底座,所述屋脊柱体设在所述横梁的中部,所述顶板的底部与前后设置的所述屋脊柱体的顶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框架以及屋面组件,所述建筑框架的中部设有屋脊部,所述屋面组件对称并倾斜设置在所述屋脊部的两侧,所述屋面组件包括彩钢层、围板、支承框架和多个光伏单元,所述彩钢层倾斜设置在所述建筑框架上,所述支承框架固定在所述彩钢层上,多个所述光伏单元均匀铺设在所述支承框架上,所述围板设在所述支承框架的外侧,所述屋脊部上设有顶板,所述顶板上设有通风部件,所述光伏单元与所述彩钢层之间设有散热通道,所述通风部件与所述散热通道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组件还包括散热部件,所述散热部件设在所述散热通道内,所述散热部件包括多个第一散热风机,所述第一散热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所述散热通道的出风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部件包括通风口和第二散热风机,所述通风口设在所述顶板上,所述通风口与所述散热通道相通,所述第二散热风机设在所述通风口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框架包括多个第一安装支架以及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的第二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的内侧、所述第二安装支架的内侧、所述光伏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仕杰冯志超涂细兵李福俊张晓晖白彩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轻纺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