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21829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是用一个泵同时控制两个相互并联的液压马达,每个马达至少各连接有工作阀组、溢流阀和两个补油阀,其中:马达的进油口通过工作阀组与泵的出油口连接,马达的回油口通过工作阀组与泵的回油口连接;马达的回油口还通过溢流阀与系统排油口连接;马达的进油口、回油口各通过一个补油阀与系统补油油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可提高其系统保压性,加强安全性,并提高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力施工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多由板式安装阀组成,需要使用许多接头和油管来实现系统连接,因此管路庞杂,系统内泄较大,效率较低,成本较高,并且没有张力保 持时保压功能,会因马达内泄而引起“跑线”,并在紧急状况时无法使马达急停,从而造成马 达甚至整个系统的损坏。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 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如何研制一种可提高保压性,加强安全性,又可提高工作 效率的新型的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是本领域当前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提高 其系统保压性,加强安全性,并提高工作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一种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是用一个泵 同时控制两个相互并联的液压马达,每个马达至少各连接有工作阀组、溢流阀和两个补油 阀,其中马达的进油口通过工作阀组与泵的出油口连接,马达的回油口通过工作阀组与泵 的回油口连接;马达的回油口还通过溢流阀与系统排油口连接;马达的进油口、回油口各 通过一个补油阀与系统补油油路连接。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的工作阀组包括一个两位三通电磁阀和三个受控于 该两位三通电磁阀的先导控制单向阀,马达的进油口通过两个先导控制单向阀连接于泵的 出油口,马达的回油口通过第三个先导控制单向阀连接于泵的回油口。本技术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还包括维持补油油路压力稳定的背压阀。本技术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所述的补油阀、背压阀为单向阀。本技术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还包括控制两个马达同步运作的电磁阀。本技术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所述的系统排油口还通过过滤器和冷却 器与补油油路连接。本技术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还包括控制溢流阀的系统调压电磁阀。本技术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调压电磁阀的压力传感 器,设置于补油油路上。本技术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所述的泵是闭式变量柱塞泵。本技术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还包括直接连接马达进油口与泵出油口 的两位两通电磁阀,以及通过减压阀与泵连接、控制泵的变量缸的电磁换向阀。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本技术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通过强制补油提高 了张力保持时系统的保压功能,不仅没有增加成本,而且降低了系统内泄,提高了系统效 率,更好地实现了对张力轮的控制,改善了设备在张力工况时发生“跑线”的问题,并通过压 力传感器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即使在背压阀失效时,也能有效地提供保 护。附图说明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 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的液压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是用一个泵1同时控制 两个相互并联的液压马达2、2’,每个马达至少各连接有工作阀组、溢流阀和两个补油阀。其中,马达2的进油口 21通过工作阀组与泵1的出油口 11连接;马达2的回油口 22通过工作阀组与泵1的回油口 12连接;马达2的进油口 21还通过溢流阀31与系统排 油口 5连接;马达2的进油口 21通过补油阀32、马达的回油口 22通过补油阀33与系统补 油油路连接。马达2’与各元件的连接关系同上,其进油口 21’与泵出油口 11连接,并通过 溢流阀31’与系统排油口 5连接,通过补油阀32’与系统补油油路连接;回油口 22’与泵回 油口 12连接,并通过补油阀33’与系统补油油路连接。控制马达2的工作阀组可由一个两位三通电磁阀41和三个受控于该两位三通电 磁阀41的先导控制单向阀42、43、44组成。马达进油口 21通过先导控制单向阀42、43连 接于泵出油口 11,马达回油口 22通过先导控制单向阀44连接于泵回油口 12。马达2’与 马达2的工作阀组在组成和连接关系上相同,包括两位三通电磁阀41’和先导控制阀单向 阀 42,、43,、44,。较佳的,可在系统补油油路上设置维持补油油路压力稳定的背压阀34,补油阀 32、32,、33、33,和背压阀34均可选用单向阀。可增设电磁阀35,以控制两个马达在同一压力下同步运作。系统排油口 5还可通 过过滤器6和冷却器7与补油油路连接。增设系统调压电磁阀36、36’,以分别控制溢流阀31、31’,在反牵和张力工况时对 系统进行自动调压。在补油油路上设置压力传感器8,在背压阀34失效时,压力传感器8控制系统调压 电磁阀36、36 ’,建立起系统最高压力而提供切断压力的信号。泵1优选闭式变量柱塞泵,并可为系统增设两位两通电磁阀37、37’、减压阀38和 电磁换向阀39。两位两通电磁阀37与先导控制单向阀42、43并联,直接连接马达进油口 21与泵出油口 11,两位两通电磁阀37,的设置与两位两通电磁阀37相同,都是用于建立补 油旁路。电磁换向阀39通过减压阀38与泵1连接,用于控制闭式泵的变量缸。在反牵工况时,油液经过泵的出油口 11后,分成两路分别去控制两个马达。以马 达2为例来说,两位三通电磁阀41得电后,先导控制单向阀42、43、44被打开,油液进入马达进油口 21,并从出油口 22出来后回到泵的回油口 12。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系统调压电 磁阀36控制溢流阀31,以此调整反牵的系统压力。马达2’的控制方式同上,并可以通过对 电磁阀35的控制实现两个马达在同一个压力下同步工作。当送线工况时,油液变为自泵回油口 12流出,然后分成两路分别去控制两个马 达。以马达2为例来说,两位三通电磁阀41得电后,先导控制单向阀42、43、44被打开,油 液进入马达回油口 22后,从进油口 21出来并回到泵的出油口 11,实现送线。对马达2’的 控制过程与马达2相同。在张力工况时,两位三通电磁阀41、41,断电,先导控制单向阀42、43、44、42,、 43’、44’关闭,泵1的补油无法传递到马达,这时马达在牵引力的作用下从系统补油油路吸 取经过冷却的油液。冷却油通过补油阀33、33’分别补给两个马达的回油口,经过马达的油 液从进油口出来,经由溢流阀31、31’调控系统压力,溢流后的油液通过系统排油口 5进入 过滤器5,再经过冷却器7冷却后重新进入系统。与此同时通过补油阀32、32’分别补油到 马达的另外一侧,即进油口,以防止因马达两侧补油不平衡,造成的系统不稳定。在此过程 中,背压阀34起到背压稳定补油的作用,一旦背压阀34失效,压力传感器8感应到相应的 信号后,驱动系统调压电磁阀36、36’换向,建立起系统最高压力,以形成最大阻力,防止马 达超速。同时,泵1中的油液还经由油口 13进入减压阀38,再经电磁换向阀39进入闭式泵 的变量控制油口 14,来控制闭式泵的变量缸,进而使泵偏离中位,形成一定的流量,这部分 流量会经由两位两通电磁阀37、37’强行补到两个马达的进油口,补充由于马达内泄造成的 油液损失,从而使马达平稳保压,并通过电磁阀35实现两个马达2的同步强行补油。本实 用新型还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是用一个泵同时控制两个相互并联的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每个马达至少各连接有工作阀组、溢流阀和两个补油阀,其中:马达的进油口通过工作阀组与泵的出油口连接,马达的回油口通过工作阀组与泵的回油口连接;马达的回油口还通过溢流阀与系统排油口连接;马达的进油口、回油口各通过一个补油阀与系统补油油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广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海纳创为液压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