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汽车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21069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儿童汽车座,包括座位、设置在座位上方的靠背架,儿童汽车座还包括连杆架,连杆架的前部与座位的前部相转动地连接,连杆架的后部与靠背架相转动地连接,靠背架的下部与座位能够沿着前后方向相滑动并且转动地设置,靠背架与座位之间设置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具有定位位置与解定位置,当定位机构处于定位位置下,靠背架与座位相固定地设置,当定位机构处于解定位置下,靠背架与座位相滑动并且转动地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调节靠背架下部与座位之间的位置,从而来调整靠背架与座位之间的角度,并且当定位机构处于解定位置下,将靠背架的下部向前移,在连杆架的作用下,靠背架上部向后倒,从而实现汽车座折叠。(*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儿童汽车座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儿童汽车座,包括底座、下端部与所述的底座的后部相转动地连接 的靠背、能够沿着所述的座位的前后方向滑动地L形滑动杆,所述的L形滑动杆的上端部与 所述的靠背相滑动并转动连接,并且所述的驱动杆的上部位于所述的靠背的后方,所述的L 形滑动杆的下部与所述的座位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的L形滑动杆前后滑动地驱动装 置,当L形滑动杆沿着前后方向滑动时,在L形滑动杆的带动下,从而调整靠背与座位之间 的角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儿童汽车座。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儿童汽车座,包括 座位、设置在所述的座位上方的靠背架,所述的儿童汽车座还包括连杆架,所述的连杆架的 前部与所述的座位的前部相转动地连接,所述的连杆架的后部与所述的靠背架相转动地连 接,所述的靠背架的下部与所述的座位能够沿着前后方向相滑动并且转动地设置,所述的 靠背架与所述的座位之间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的定位机构具有定位位置与解定位置,当 所述的定位机构处于定位位置下,所述的靠背架与所述的座位相固定地设置,当所述的定 位机构处于解定位置下,所述的靠背架与所述的座位相滑动并且转动地设置。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活动设置在所述的靠背架上的锁头、开 设置在所述的座位上的多个定位孔,多个所述的定位孔分别沿着所述的座位的前后方向分 布,当所述的定位机构处于定位位置下,所述的锁头插在一个所述的定位孔中,当所述的定 位机构处于解定位置下,所述的锁头与所有的所述的定位孔都相脱离。在某些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锁头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靠背架上。在某些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锁头沿着所述的靠背架的纵向滑动地设置在所 述的靠背架上。在某些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靠背架与所述的锁头之间设置有使得所述的定 位机构稳定地处于定位位置的弹性件。在某些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靠背架上活动地设置有操作件,所述的操作件上连接有牵引索的一端部,所述的牵引索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锁头相连接。可以是所述的 操作件与所述的靠背架相滑动地设置,也可以是所述的操作件与所述的靠背架相转动地设置。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座位上沿着所述的座位的前后方向开设有第一滑槽, 所述的靠背架的下部具有第一转轴,所述的第一转轴始终插在所述的第一滑槽内。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儿童汽车座还包括后部与所述的座位的后部相转动连接的基架,设置在所述的座位与所述的基架之间的角度展开机构。所述的座位的角度也可以调节,坐感较舒适。在某些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角度展开机构包括上部与所述的座位相转动连 接的第一支撑杆、上部与所述的靠背架的下部相转动连接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的第一支撑 杆的下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支撑杆的下端部相转动地连接,所述的第一支撑杆的下部或者所 述的第二支撑杆的下部沿着所述的基架的前后方向相滑动并且转动地连接。所述的座位的 角度能够随着所述的靠背架的角度一起调节。在某些再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基架上开设有长度方向与所述的基架的前后 方向相一致的第二滑槽,所述的第一支撑杆的下部与或所述的第二支撑杆的下部上设置有 第二转轴,所述的第二转轴始终插在所述的第二滑槽内。本技术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 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 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寸。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 通过调节靠背架下部与座位之间的位置,从而来调整靠背架与座位之间的角度,并且当所 述的定位机构处于解定位置下,将所述的靠背架的下部向前移,在连杆架的作用下,所述的 靠背架上部向后倒,从而实现汽车座折叠。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图一(靠背架处于一档位置);附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二(靠背架处于一档位置);附图3为本技术的剖视图三(靠背架处于一档位置);附图4为本技术的主视图(靠背架处于二档位置);附图5为本技术的折叠状态图;附图6为本技术的左视图。其中2、靠背架;3、连杆架;4、锁头;5、定位孔;6、操作件;7、牵引索;8、弹性件; 9、座位;10、基架;11、第一支撑杆;12、第一转轴;13、第二支撑杆;14、第二转轴;15、第一滑槽;16、第二滑槽。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各附图,一种儿童汽车座,包括座位9、设置在所述的座位9上方的靠背架2, 所述的儿童汽车座还包括连杆架3,所述的连杆架3的前部与所述的座位9的前部相转动 地连接,所述的连杆架3的后部与所述的靠背架2的大致中部相转动地连接,所述的靠背架 2的下部与所述的座位9能够沿着前后方向相滑动并且转动地设置,所述的靠背架2与所 述的座位9之间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沿着所述的靠背架2的纵向滑动地 设置在所述的靠背架2下部上的锁头4、开设置在所述的座位9上的两个定位孔5,两个所 述的定位孔5分别沿着所述的座位9的前后方向一前一后地分布,所述的定位机构具有定 位位置与解定位置,当所述的定位机构处于定位位置下,所述的锁头4插在一个所述的定位孔5中,所述的靠背架2与所述的座位9相固定地设置,当所述的定位机构处于解定位置下,所述的锁头4与所有的所述的定位孔5都相脱离,所述的靠背架2与所述的座位9相滑 动并且转动地设置。如附图1-附图3所示,所述的锁头4插于在后的定位孔5内,靠背架2 与座位9之间的角度相对较小,靠背架处于一档位置;如附图4所示,所述的锁头4插于在 前的定位孔5内,靠背架2与座位9之间的角度相对较大,靠背架处于二档位置;如附图5 所示,所述的靠背架2的下部滑于所述的座位9的较前位置,并且定位机构处于解定位置, 本技术处于折叠状态,折叠后体积较小,便于运输;而附图1-附图4、附图6,儿童汽车 座都是处于展开状态。如附图1、附图2所示,所述的靠背架2与所述的锁头4之间设置有使得所述的定 位机构稳定地处于定位位置的弹性件8,该弹性件8为弹簧。所述的靠背架2上沿着所述的靠背架2的纵向滑动地设置有操作件6,所述的操作 件6上连接有牵引索7的一端部,所述的牵引索7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锁头4相连接。克 服所述的弹性件8的弹性力向上拉动所述的操作件6,通过牵引索7带动锁头4从一个定位 孔5中脱离,即可将所述的定位机构从定位位置转换至解定位置。所述的座位9上沿着所述的座位9的前后方向开设有第一滑槽15,所述的靠背架 2的下部具有第一转轴12,所述的第一转轴12始终插在所述的第一滑槽15内。所述的儿童汽车座还包括后部与所述的座位9的后部相转动连接的并且与汽车 的座位相抵触的基架10,设置在所述的座位9与所述的基架10之间的角度展开机构。所述的角度展开机构包括上部与所述的座位9的前部相转动连接的第一支撑杆 11、上部与所述的靠背架2的下部通过所述的第一转轴12相转动连接的第二支撑杆13,所 述的第一支撑杆11的下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支撑杆13的下端部通过第二转轴14相转动地 连接,所述的第一支撑杆11的下部或者所述的第二支撑杆13的下部沿着所述的基架10的 前后方向相滑动并且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儿童汽车座,包括座位(9)、设置在所述的座位(9)上方的靠背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儿童汽车座还包括连杆架(3),所述的连杆架(3)的前部与所述的座位(9)的前部相转动地连接,所述的连杆架(3)的后部与所述的靠背架(2)相转动地连接,所述的靠背架(2)的下部与所述的座位(9)能够沿着前后方向相滑动并且转动地设置,所述的靠背架(2)与所述的座位(9)之间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的定位机构具有定位位置与解定位置,当所述的定位机构处于定位位置下,所述的靠背架(2)与所述的座位(9)相固定地设置,当所述的定位机构处于解定位置下,所述的靠背架(2)与所述的座位(9)相滑动并且转动地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有才王邦洲
申请(专利权)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