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气流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19923 阅读:4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等离子气流散热装置,包括一散热结构及一高电压产生器,高电压产生器输出一正高压电及一负高压电,并以一正高压电端连接一第一导电线,以一负高压电端连接一第二导电线,此二线状的导电线产生等离子气流吹往散热结构;借此,简化散热装置的机械构造以降低噪音、振动及消耗功率,且有效带离发热源的热量。(*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等离子气流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各种仪器设备内的电子组件在运作时会产生热量,因而导致电子组件温度上升, 若无适时将累积在电子组件中的热量排出,高温会使电子组件运作速度降低,甚至损坏,为 了排出热量,现有的散热方法是在发热源上贴附导热体,导热体上成型有散热鳍片,借由温 度较低的周围气流通过散热鳍片做热交换,以降低电子组件的温度。 此种散热装置单以散热鳍片来与周围气流做热交换,其散热效果较弱,因此另外 再装设风扇,以风扇强制气体吹拂散热鳍片,具有良好的散热效能,然而,风扇的机构在运 转时会有噪音、振动等问题,用于具有感测组件的精密电子系统中时,容易造成相当的外在 因素影响,令精密电子系统感测失准,更严重者,令精密电子系统使用寿命减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简化散热装置的机械构造以降低噪音、振动,并能有效带 离发热源的热量。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等离子气流散热装置,包括 一散热结构,主要由多个散热片所组合而成;以及一高电压产生器,用以产生正高压电与负高压电,包含一正高压电端及一负高压电端;电性连接该正高压电端的一第一导电线,配置于该散热结构一侧;以及 电性连接该负高压电端的一第二导电线,配置于该散热结构一侧; 其中,该第一导电线接受正高压电后,将使该第一导电线的周围气体离子化并受该第二导电线的负高压电吸引而产生流向该散热结构的一等离子气流。 上述的等离子气流散热装置,其中,该第二导电线介于该第一导电线及该散热结 构之间。 上述的等离子气流散热装置,其中,该第一导电线及该第二导电线为水平地对应 该散热结构配置。 上述的等离子气流散热装置,其中,该第一导电线及该第二导电线为错位地对应 该散热结构配置。 上述的等离子气流散热装置,其中,该第一导电线及该第二导电线为并列地对应 该散热结构配置。 上述的等离子气流散热装置,其中,该第一导电线具有电性连接该正高压电端的 一第一电极,该第二导电线具有电性连接该负高压电端的一第二电极。 上述的等离子气流散热装置,其中,还包括一支架,该支架开设有供该第一电极及 该第二电极嵌挚的一细槽。 上述的等离子气流散热装置,其中,该支架为绝缘体。 本技术的功效在于,高电压产生器通过线状第一导电线及线状第二导电线产 生流向散热结构的等离子气流,为主动式的冷却气流,因而免除风扇的安装,具有机械构造 简单化、可降低噪音及振动、低消耗功率等优点,令散热装置不易损坏且维修容易,让等离 子气流散热装置应用于不耐振动的精密电子系统中时,不会影响精密电子系统中感测组件 的精准度及使用寿命,并能有效带离发热源的热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 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3为图2的作用机制图4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图5为本技术的又一实施例图。其中,附图标记散热结构200 高电压产生器300 负高压电端320 第二导电线340 细槽351 第二电极370散热片210正高压电端310 第一导电线330 支架350 第一电极360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提 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 本技术涉及一种等离子气流散热装置,请参照图l及图2所示,该等离子气 流散热装置包括一散热结构200、一高电压产生器300、一第一导电线330、及一第二导电线 340。 该散热结构200主要由多个散热片210所组合而成。 该高电压产生器300电性连接至一电源,用以产生正高压电与负高压电,该高电 压产生器300包含一正高压电端310及一负高压电端320,该第一导电线330具有电性连 接该正高压电端310的一第一 电极360,该第二导电线340具有电性连接该负高压电端320 的一第二电极370,该第一导电线330及该第二导电线340为水平地对应该散热结构200配 置,且第二导电线340介于该第一导电线330及该散热结构200之间,且该第二导电线340 与该散热结构200相隔有特定距离以免发生电弧短路情况。 该等离子气流散热装置还包括一支架350,该支架350为绝缘体,其材质可为塑 料,但不以此材质为限,于该支架350开设有供该第一电极360及该第二电极370嵌挚的一 细槽351。 请参照图3所示,该第一导电线330接受正高压电后,在该第一导电线330产生强 大电场,电场超过周围气体的介电强度(dielectric strength),令电子加速与气体分子晶 点结构发生强烈碰撞,造成气体分子结构永久性的错位而解离且伴随着声音、辉光的产生, 这种现象称为电晕放电(corona discharge),为稳定的低温电桨放电现象,该第一导电线 330周围发生气体电离的区域为电晕层(corona range),电晕层以外不发生电离的区域为 单极区(unipolar region),又气体分子中的电子被正极吸引而脱离气体分子,使气体分子 离子化变成导电的正离子,并受该第二导电线340的负高压电的正负电中合吸引而往该第 二导电线340移动,移动的正离子则推动中性的气体分子而造成吹往该散热结构200的电 晕气流(corona wind),又称为等离子气流(ionic wind),等离子气流在该些散热片210之 间流窜并流出该散热结构200。 本技术可应用在有限空间的电子装置内部,如笔记型计算机、手机、电子字典 等装置,该等离子气流散热装置安装在电子装置内部的一侧,可直接装设在电路板上,或先 组成模块后再锁固于电路板,等离子气流通过该散热结构200的导引而吹向左、右及后方, 有效直接对各方位的发热源来散热,如电池、发光二极管、CPU等组件。 又该散热结构200可作为一散热鳍片组而贴附于发热源上,该散热片210的材质 可为金属,但不以此材质为限,发热源将热量传导至该散热结构200,较冷的等离子气流通 过该些散热片210以对累积在该些散热片210中的热量作热交换,据以冷却发热源。 等离子气流散热装置不需另外装设风扇,免除风扇的噪音、振动、使用寿命等问 题,极适用于具有感测组件的精密电子系统中,且等离子气流散热装置所需要的电流大约 只有数毫安,装置消耗的功率仅数毫瓦,能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在这个能源拮据的时代,极 具经济效益。 该第一导电线330及该第二导电线340之间的位置关系,尚有其它实施方式,请参照图4所示,该第二导电线340介于该第一导电线330及该散热结构200之间且该第一导电线330及该第二导电线340为错位地对应该散热结构200配置,或请参照图5所示,该第一导电线330及该第二导电线340亦可为并列地对应该散热结构200配置。 当然,本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一种等离子气流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散热结构,主要由多个散热片所组合而成;一高电压产生器,用以产生正高压电与负高压电,包含一正高压电端及一负高压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等离子气流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散热结构,主要由多个散热片所组合而成;一高电压产生器,用以产生正高压电与负高压电,包含一正高压电端及一负高压电端;电性连接该正高压电端的一第一导电线,配置于该散热结构一侧;以及电性连接该负高压电端的一第二导电线,配置于该散热结构一侧;其中,该第一导电线接受正高压电后,将使该第一导电线的周围气体离子化并受该第二导电线的负高压电吸引而产生流向该散热结构的一等离子气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昱博郭东荣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巨仲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