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用以减少电磁干扰影响的变压器及其适用的电源转换电路,该变压器至少包含:绕线基座;磁芯组,部分穿设绕线基座;第一初级绕线,缠绕于绕线基座上,且由第一绕线部及第二绕线部构成,其中第一绕线部的电磁干扰大于第二绕线部;次级绕线,缠绕于第一初级绕线上;以及第一屏蔽元件,设置于第一初级绕线及次级绕线之间,用以阻隔第一初级绕线的电磁干扰传导至次级绕线;其中,第一初级绕线的第一绕线部与磁芯组邻设,以通过磁芯组来屏蔽第一绕线部的电磁干扰,第二绕线部缠绕于第一绕线部上而与次级绕线邻近,以增加第一初级绕线及次级绕线的电磁耦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减少变压器受电磁干扰的影响,使变压器减少漏电感而提高转换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以减少电磁干扰影响的变压器及 其适用的电源转换电路。
技术介绍
变压器为各式电器设备中经常使用的电子元件。请参阅图1,其为公知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变压器1主要包含一磁芯组ll(magnetic core assembly)、 一绕线基座12(bobbin)、 一初级绕线13与一次级绕线(未图 示)等。其中,初级绕线13及次级绕线采用三明治绕法的方式叠绕于绕线基 座12的绕线区中,即初级绕线13分为两部分而将次级绕线包覆于其中,且 初级绕线13及次级绕线的两两相邻处利用胶带(tape)使其彼此绝缘分离。磁 芯组11通常为EE型磁芯组(EE-core)、 EI型磁芯组(EI-core)或ER型磁芯组 (ER-core),其可将轴心111设置于绕线基座12的套管121内,使磁芯组11 与初级绕线13及次级绕线产生电磁耦合感应,借以达到电压转换的目的。虽然公知变压器1确实可达到电压转换的功效,但是当变压器1应用于 一电源转换电路(未图示)中时,变压器1的初级绕线13会与电源转换电路的 一开关元件电连接,通过该开关元件的导通与断开而来控制流经初级绕线13 上的电流,然而当开关元件反复地作切换的动作时,会于初级绕线13上产 生很大的电流变化,进而产生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 且初级绕线13上越邻近开关元件的位置其电磁干扰越明显,而电磁干扰的 产生会影响初级绕线13及次级绕线的电磁耦合率,并增加变压器1的漏电 感,进而使变压器1的运行效率降低。因此,如何发展一种可改善公知技术缺陷的用以减少电磁干扰影响的变 压器及其适用的电源转换电路,实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以减少电磁干扰影响的变压器及其 适用的电源转换电路,解决公知变压器应用于电源转换电路且与开关元件电 连接时,初级绕线因开关元件反复地切换所产生的电磁干扰会影响其与次级 绕线间的电磁耦合率,使得变压器的运行效率降低的缺陷。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较广义实施方式为提供一种变压器,至少包含:绕线基座;磁芯组,部分穿设绕线基座;第一初级绕线,缠绕于绕线基座 上,且由第一绕线部及第二绕线部所构成,其中第一绕线部的电磁干扰大于 第二绕线部;次级绕线,缠绕于第一初级绕线上;以及第一屏蔽元件,设置 于第一初级绕线及次级绕线之间,用以阻隔第一初级绕线的电磁干扰传导至 次级绕线;其中,第一初级绕线的第一绕线部与磁芯组相邻设,以通过磁芯 组来屏蔽第一绕线部的电磁干扰,第二绕线部缠绕于第一绕线部上而与次级 绕线相邻近,以增加第一初级绕线及次级绕线的电磁耦合率。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较广义实施方式为提供一种电源转换电路,至少包含开 关元件;电源输入端,用以接收电源信号;以及变压器,与电源输入端及开 关元件电连接,用以接收并转换电源信号,变压器至少包含:绕线基座;磁芯 组,部分穿设绕线基座;第一初级绕线,缠绕于绕线基座上,且具有第一绕 线部及第二绕线部,其中第一绕线部与开关元件电连接,第一绕线部的电磁 干扰大于第二绕线部;次级绕线,缠绕于第一初级绕线上;以及第一屏蔽元 件,设置于第一初级绕线及次级绕线之间,用以阻隔第一初级绕线的电磁干 扰传导至于次级绕线;其中,第一初级绕线的第一绕线部与磁芯组相邻设, 以通过磁芯组来屏蔽第一绕线部的电磁干扰,第二绕线部缠绕于第一绕线部 上而与次级绕线相邻,以增加第一初级绕线及次级绕线的电磁耦合率。本专利技术可减少变压器受电磁干扰的影响,而提升变压器的第一初级 绕线、第二初级绕线与次级绕线间的电磁耦合率,使得变压器可减少漏 电感而提高转换效率。附图说明图l:其为公知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其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电源转换电路的电路结构图。图3:其为图2所示的变压器的由最外层绕线至磁芯组的轴心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I、 22:变压器II、 224:磁芯组 12、 223:绕线基座 13:初级绕线III、 2241:轴心121:套管 2:电源转换电路 21:开关元件 23:第一初级绕线 24:第二初级绕线25、 26、 27、 28、 29:次级绕线 30:绝缘物质200:第一辅助绕线 201:第二辅助绕线 211:控制端 212:第一电流传导端 213:第二电流传导端 221:第一屏蔽元件222:第二屏蔽元件231:第一绕线部232:第二绕线部241:第三绕线部242:第四绕线部231a、 232a、 241a、 242a:端部VIN:电源输入端 Cl:电容 Rl:电阻 Jl:跳线路径Gl、 G2:接地端Pl、 P2、 P3、 P4、 P6、 P7、 P8、 P9、 PIO、 Pll、 P13、 P14:接脚 具体实施例方式体现本专利技术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 应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 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 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2,其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使用可减少电磁干扰影响的变压 器的电源转换电路的电路结构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源转换电路2 主要包含一电源输入端VIN, 一开关元件21以及一变压器22。变压器22分 别与电源输入端VIN及开关元件21电连接,且包含一初级绕线、 一次级绕 线、 一第一屏蔽元件221、 一第二屏蔽元件222以及多个接脚P1 P4、 P6 P11 以及P13 P14。在本实施例中,初级绕线可为但不限于由一第一初级绕线23及一第二 初级绕线24所构成,其中第一初级绕线23分别连接于变压器22的接脚P4 及P3,第二初级绕线24则分别连接于变压器22的接脚P2及P3,且通过接 脚P3而与第一初级绕线23电连接。次级绕线则可为但不限于由多个次级绕 线25 29所构成,且多个次级绕线25~29依序连接于变压器22的接脚P14 及Pll、接脚P11及P13、接脚P13及P10、接脚P10及P8、接脚P10及P9。 第一初级绕线23及第二初级绕线24与多个次级绕线25~29间可通过一磁芯 组224(如图3所示)而产生电磁耦合感应。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初级绕线23的圈数为例如26匝,第二初级绕线 24的圈数同样为例如26匝,另夕卜,多个次级绕线25 29的圈数各为例如8、 4、 2、 8、 6匝,故多个次级绕线25~28分别产生-5V、 3.3V、 5V以及12V 的电压输出,然而第一初级绕线23、第二初级绕线24、多个次级绕线25 29 的圈数,以及多个次级绕线25 28的电压输出大小并不以此为限,可依变压 器22的实际电压需求而有不同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屏蔽元件221及第二屏蔽元件222分别设置于第一 初级绕线23及第二初级绕线24与多个次级绕线25 29之间。又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屏蔽元件221及第二屏蔽元件222可为但不限于连接至变压器22 的接脚P6而与接地端G1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变压器22还可具有一第一辅助绕线200及一第二辅 助绕线201。第一辅助绕线200连接于变压器22的接脚P6及P7,且通过接 脚P6而与第一屏蔽元件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压器,至少包含:一绕线基座;一磁芯组,部分穿设该绕线基座;一第一初级绕线,缠绕于该绕线基座上,且由一第一绕线部及一第二绕线部所构成,其中该第一绕线部的电磁干扰大于该第二绕线部;一次级绕线,缠绕于该第一初级绕线上;以及一第一屏蔽元件,设置于该第一初级绕线及该次级绕线之间,用以阻隔该第一初级绕线的电磁干扰传导至该次级绕线;其中,该第一初级绕线的该第一绕线部与该磁芯组相邻设,以通过该磁芯组来屏蔽该第一绕线部的电磁干扰,该第二绕线部缠绕于该第一绕线部上而与该次级绕线相邻近,以增加该第一初级绕线及该次级绕线的电磁耦合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志弘,许志勋,林瑞玲,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