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器及电池包断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19573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01 20:16
本技术提供一种接触器及电池包断路装置,所述接触器包括静磁轭、设有安装槽的第一壳体,以及安装在第一壳体上且与静磁轭相对设置的动铁芯;静磁轭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一插接组件,安装槽的内侧壁上与第一插接组件相对的位置设有第二插接组件;静磁轭通过第一插接组件与第二插接组件的插接安装在安装槽中,以通过第一插接组件和第二插接组件的插接吸收静磁轭在动铁芯的撞击下对第一壳体产生的冲击。本技术避免了静磁轭在动铁芯的撞击下对第一壳体造成破坏,提高了接触器产品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池包,特别是涉及一种接触器及电池包断路装置


技术介绍

1、目前,新能源车辆中的动力电池一般通过接触器控制高压回路的通断。接触器主要包括静触排组件、动触排组件、铁芯组件和线圈等。其中,铁芯组件中包含静磁轭、动铁芯和连杆套件。接触器闭合时,安装在静磁轭上的线圈产生磁力,磁力驱动动铁芯向静磁轭方向运动,并与静磁轭抵接后停止,安装在动铁芯上的连杆套件会伴随着动铁芯运动,进而带动动触排组件运动,使动触排组件上的动触点与静触排组件上的静触点接触,完成接触器的闭合。在现有技术中,静磁轭安装在接触器壳体中且与接触器壳体的顶面抵接,而接触器在闭合时,由于动铁芯会对静磁轭产生朝向接触器壳体的顶面方向的撞击,使得静磁轭随着动铁芯撞击接触器壳体的顶面,从而使接触器壳体的顶面比较容易损坏,进而影响接触器产品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静磁轭容易对接触器壳体造成破坏等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接触器及电池包断路装置。

2、鉴于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接触器,包括静磁轭、设有安装槽的第一壳体,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上且与所述静磁轭相对设置的动铁芯;

3、所述静磁轭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一插接组件,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壁上与所述第一插接组件相对的位置设有第二插接组件;所述静磁轭通过所述第一插接组件与所述第二插接组件的插接安装在所述安装槽中,以通过所述第一插接组件和所述第二插接组件的插接吸收所述静磁轭在所述动铁芯的撞击下对所述第一壳体产生的冲击。

4、可选地,所述第一插接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静磁轭的第一外侧壁上的第一插接件,以及设置在所述静磁轭的第二外侧壁上的第二插接件;

5、所述第二插接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槽的第一内侧壁上的第三插接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槽的第二内侧壁上的第四插接件;所述第一插接件与所述第三插接件插接;所述第二插接件与所述第四插接件插接;所述第一外侧壁和所述第二外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内侧壁和所述第二内侧壁相对设置。

6、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包括支撑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体上的至少一个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安装槽的第三内侧壁上并与所述静磁轭的第三外侧壁贴合连接;

7、所述第三内侧壁位于所述第一内侧壁与所述第二内侧壁之间,所述第一内侧壁与所述第二内侧壁平行设置;所述第三内侧壁与所述第一内侧壁垂直设置;所述第三外侧壁位于所述第一外侧壁与所述第二外侧壁之间,所述第一外侧壁与所述第二外侧壁平行设置;所述第三外侧壁与所述第一外侧壁垂直设置。

8、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体上的至少一个防冲板;每一个所述防冲板均垂直连接在一个所述限位板背离所述静磁轭的端面上,以缓冲所述静磁轭在所述动铁芯的撞击下对所述第一壳体产生的冲击。

9、可选地,所述防冲板凸出设置在所述支撑体上,所述支撑体、所述防冲板以及所述限位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10、可选地,所述第一插接件包括设置在所述静磁轭的第一外侧壁上的至少一个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三插接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槽的第一内侧壁上的至少一个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插接在所述第一限位槽中;

11、所述第二插接件包括设置在所述静磁轭的第二外侧壁上的至少一个第二限位槽;所述第四插接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槽的第二内侧壁上的至少一个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插接在所述第二限位槽中。

12、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块朝向所述第二内侧壁的一端设有第一避让倒角;所述第二限位块朝向所述第一内侧壁的一端设有第二避让倒角。

13、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导向斜面;所述第一限位块上设有第二导向斜面;在所述第一限位块插接在所述第一限位槽中时,所述第一导向斜面与所述第二导向斜面贴合连接;

14、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三导向斜面;所述第二限位块上设有第四导向斜面;在所述第二限位块插接在所述第二限位槽中时,所述第三导向斜面与所述第四导向斜面贴合连接。

15、可选地,所述接触器还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适配连接并盖合在所述安装槽上,所述静磁轭以及所述动铁芯位于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且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端面与所述静磁轭贴合,所述静磁轭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端面与所述安装槽的底面贴合。

16、一种电池包断路装置,包括设有容纳空间的bdu壳体,以及所述接触器;所述接触器安装在所述容纳空间中

17、本技术上述实施例中,在静磁轭上设置第一插接组件,并在安装槽上设置与第一插接组件对应的第二插接组件,在可以限制静磁轭与第一壳体的相对位移的同时,还可以吸收静磁轭与第一壳体之间的冲击,避免了静磁轭在动铁芯的撞击下(静磁轭在动铁芯撞击下将冲击第一壳体)对第一壳体造成的破坏,提高了接触器产品的可靠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静磁轭、设有安装槽的第一壳体,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上且与所述静磁轭相对设置的动铁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静磁轭的第一外侧壁上的第一插接件,以及设置在所述静磁轭的第二外侧壁上的第二插接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支撑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体上的至少一个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安装槽的第三内侧壁上并与所述静磁轭的第三外侧壁贴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体上的至少一个防冲板;每一个所述防冲板均垂直连接在一个所述限位板背离所述静磁轭的端面上,以缓冲所述静磁轭在所述动铁芯的撞击下对所述第一壳体产生的冲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冲板凸出设置在所述支撑体上,所述支撑体、所述防冲板以及所述限位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件包括设置在所述静磁轭的第一外侧壁上的至少一个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三插接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槽的第一内侧壁上的至少一个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插接在所述第一限位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块朝向所述第二内侧壁的一端设有第一避让倒角;所述第二限位块朝向所述第一内侧壁的一端设有第二避让倒角。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导向斜面;所述第一限位块上设有第二导向斜面;在所述第一限位块插接在所述第一限位槽中时,所述第一导向斜面与所述第二导向斜面贴合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器还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适配连接并盖合在所述安装槽上,所述静磁轭以及所述动铁芯位于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且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端面与所述静磁轭贴合,所述静磁轭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端面与所述安装槽的底面贴合。

10.一种电池包断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容纳空间的BDU壳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接触器;所述接触器安装在所述容纳空间中。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静磁轭、设有安装槽的第一壳体,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上且与所述静磁轭相对设置的动铁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静磁轭的第一外侧壁上的第一插接件,以及设置在所述静磁轭的第二外侧壁上的第二插接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支撑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体上的至少一个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安装槽的第三内侧壁上并与所述静磁轭的第三外侧壁贴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体上的至少一个防冲板;每一个所述防冲板均垂直连接在一个所述限位板背离所述静磁轭的端面上,以缓冲所述静磁轭在所述动铁芯的撞击下对所述第一壳体产生的冲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冲板凸出设置在所述支撑体上,所述支撑体、所述防冲板以及所述限位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件包括设置在所述静磁轭的第一外侧壁上的至少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友林唐新颖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长天智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