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相变材料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用复合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相变材料是很有发展前景的储能材料,潜热储能性能可以通过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吸收热量和释放热量来实现。在土木工程领域研究中,混凝土是最常见的建筑材料,相变材料掺入混凝土中可以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升速率,让混凝土结构不易产生裂缝,提高了混凝土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有助于改善人们的居住使用环境,也有助于推进建筑行业节能减碳、落实双碳目标。
2、适用于建筑材料的固体-液体相变材料是利用材料在固相-液相之间转化来吸收和释放能量,当温度高于相变材料的熔点时,材料从固态转变为液态,吸收外界的能量进行储存。当温度低于相变温度的熔点时,材料从液态转换成固态,释放能量,提高环境温度。有机类固体-液体相变材料,特别是脂肪酸,因其高热熔、成本低廉、相变过程中无过冷,同时与建筑材料相容性好,可有效降低水泥水化热等优点而受广泛关注。
3、但是目前的有机类固体-液体相变材料固态导热性差、相变过程中因应力作用而容易发生液相泄漏情况,极大地限制了该类材料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和问题,本专利技术开发了一种建筑用复合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2、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建筑用复合相变材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纳米多孔材料34-47份和n元共晶脂肪酸混合物53-66份,所述n元共晶脂肪酸混合物通过熔融共混的方式吸附在所述纳米多孔材料的孔隙中;其中,n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用复合相变材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所述复合相变材料包括纳米多孔材料34-47份和N元共晶脂肪酸混合物53-66份,所述N元共晶脂肪酸混合物通过熔融共混的方式吸附在所述纳米多孔材料的孔隙中;其中,N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复合相变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N元共晶脂肪酸混合物通过熔融共混的方式吸附在所述纳米多孔材料的孔隙中,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复合相变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多孔材料包括纳米二氧化硅、纳米膨胀珍珠岩、纳米膨胀石墨及纳米硅藻土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建筑用复合相变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多孔材料的粒径为10nm-2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复合相变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N元共晶脂肪酸混合物包括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硬脂酸、棕榈酸中的至少三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用复合相变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N元共晶脂肪酸混合物采用癸酸、肉豆蔻酸和硬脂酸,所述癸酸、肉豆蔻酸和硬脂酸的质量比为60-70: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用复合相变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N元共晶脂肪酸混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复合相变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N元共晶脂肪酸混合物与所述纳米多孔材料之间的作用力为物理作用力。
9.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建筑用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用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将干燥的纳米多孔材料加入到N元共晶脂肪酸混合物中,并在高于N元共晶脂肪酸混合物相变点20-30℃的温度下持续搅拌0.5-1h;优选地,该过程中的搅拌速度为600-1000r/min,得到所述第一混合物;优选地,将所述第一混合物在35℃-40℃的温度下干燥20h-30h。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复合相变材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所述复合相变材料包括纳米多孔材料34-47份和n元共晶脂肪酸混合物53-66份,所述n元共晶脂肪酸混合物通过熔融共混的方式吸附在所述纳米多孔材料的孔隙中;其中,n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复合相变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n元共晶脂肪酸混合物通过熔融共混的方式吸附在所述纳米多孔材料的孔隙中,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复合相变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多孔材料包括纳米二氧化硅、纳米膨胀珍珠岩、纳米膨胀石墨及纳米硅藻土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建筑用复合相变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多孔材料的粒径为10nm-2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复合相变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n元共晶脂肪酸混合物包括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硬脂酸、棕榈酸中的至少三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用复合相变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n元共晶脂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雅珍,何放,王金昌,唐伟仪,王龙岩,袁立凡,林坤,孙久辉,毛新杰,郑屹峰,朱志达,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