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牙科矫治器、矫治系统及其设计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牙科矫治器、矫治系统及其设计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18673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01 20:10
本申请涉及牙齿正畸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牙科矫治器、矫治系统及其设计方法,牙科矫治器包括:分别用于容纳上下颌牙齿的第一壳状本体和第二壳状本体,第一壳状本体在对应于后牙区的位置处向对颌方向凸出设有用于调整上下颌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的第一凸起部,第二壳状本体在对应于后牙区的位置处向对颌方向凸出设有用于调整上下颌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的第二凸起部,第一凸起部包括第一作用面,第二凸起部包括第二作用面,第一作用面和第二作用面相互作用时,引导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相对移动,以调整上颌牙齿和下颌牙齿的颌间关系,且下颌牙齿在矢状向上的实际移动量超过预设移动量,以使下颌牙齿的髁突关节被刺激,促进或抑制颌骨的发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牙齿正畸,特别涉及一种牙科矫治器、矫治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1、错颌畸形是指牙齿、牙弓、颌骨和颅面位置及关系不调,常见症状包括牙列拥挤、牙列间隙、反颌等。大部分错颌畸形是指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疾病、口腔不良习惯、替牙障碍等,也可在生长发育后因外伤、牙周病等原因造成的如牙齿排列不齐、上下牙弓牙合关系的异常、颌骨大小形态位置的异常、面部畸形等。

2、壳状牙齿矫治器是一种治疗错颌畸形的装置,采用安全的弹性透明高分子材料,使矫治过程几乎在旁人无察觉中完成。对于含有矢状向颌位因素的畸形病例,需要通过颌位重建纠正颌位,实现下颌前导或后导。

3、现有的颌位重建隐形矫治器包括:tb(twin-block的简称,也称为双阻板矫治器)和反式tb。其中,tb的作用是促进下颌骨生长,同时内收上前牙。通过调整了的咬合斜面功能性的前移下颌来矫正上、下颌骨间的错位关系,咀嚼肌系统必须通过引导下颌处于前伸位置以适应改变了的新的咬合平衡体系,通常用于引导下巴前伸。而反式tb主要通过调整咬合斜面,功能性的抑制下颌向前,促进上颌骨发育,达到反合的治疗。

4、现有设计方式为,基于下颌骨可以前伸或者后退的最大位置,进行设计上下颌的导板形态,同时以斜面引导下颌在佩戴过程中前伸或后退至最大的位置。但实际应用中,发现新的咬合平衡体系中颌位调整位置经常无法达到治疗目标,其治疗表达率不佳。

5、本申请中的“错颌”、“开颌”、“覆颌”、“颌平面”等中的“颌”均为“牙合”(hé),该字系生僻字,且由于一般输入法字库中没有该字,在日常中、网络中常作“颌”,本文为阅读方便,也写作“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牙科矫治器、矫治系统及其设计方法,解决通过tb调整颌间关系时,新的咬合平衡体系中颌位调整位置经常无法达到治疗目标,其治疗表达率不佳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牙科矫治器,包括:分别用于容纳上颌牙齿和下颌牙齿的第一壳状本体和第二壳状本体,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在对应于后牙区的位置处向对颌方向凸出设有用于调整上下颌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的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壳状本体在对应于后牙区的位置处向对颌方向凸出设有用于调整上下颌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的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包括第一作用面,所述第二凸起部包括第二作用面,所述第一作用面和所述第二作用面相互作用时,引导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相对移动,以调整所述上颌牙齿和所述下颌牙齿的颌间关系,且所述下颌牙齿在矢状向上的实际移动量超过预设移动量,以使所述下颌牙齿的髁突关节被刺激,促进或抑制颌骨的发育。

3、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矫治系统,包括一系列牙科矫治器,渐进地实施用于具有上颌牙齿和下颌牙齿的患者的治疗计划,所述一系列牙科矫治器包括:第一组矫治器,所述第一组矫治器中至少一个牙科矫治器为第一类牙科矫治器,所述第一类牙科矫治器为上述的牙科矫治器。

4、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牙齿矫治系统,包括一系列牙科矫治器,渐进地实施用于具有上颌牙齿和下颌牙齿的患者的治疗计划,所述一系列牙科矫治器中至少部分为上述的牙科矫治器,所述部分牙科矫治器中各所述α2:随着治疗计划的进行所述α2逐渐增大,直至等于所述α1;或者,随着治疗计划的进行所述α2从所述α1开始逐渐减小,直至等于预设角度,所述预设角度大于或等于15度。

5、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牙科矫治器的设计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初始牙颌数字模型和第二初始牙颌数字模型;分别在所述第一初始牙颌数字模型和第二初始牙颌数字模型后牙区咬合面上设计第一凸起部模型和第二凸起部模型;基于所述第一初始牙颌数字模型、第二初始牙颌数字模型、第一凸起部模型和第二凸起部模型,生成具有数字化凸起部的第一牙颌数字模型和第二牙颌数字模型;基于所述具有数字化凸起部的第一牙颌数字模型和第二牙颌数字模型设计牙科矫治器;其中,所述第一凸起部模型包括第一作用面,所述第二凸起部模型包括所述第二作用面,所述第一作用面和所述第二作用面相互作用时,引导所述第一凸起部模型和所述第二凸起部模型相对移动,以调整上颌牙齿和下颌牙齿的颌间关系,且所述下颌牙齿在矢状向上的实际移动量超过预设移动量,以使所述下颌牙齿的髁突关节被刺激,促进或抑制颌骨的发育。

6、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牙科矫治器用于调整上颌牙齿和下颌牙齿颌间关系,通过限定上下凸起部的作用面的形态,实现下颌牙齿在矢状向上的实际移动量超过预设移动量,达到过矫治的效果,以使所述下颌牙齿的髁突关节被刺激,促进颌骨的发育,尽可能使新的咬合平衡体系中上下颌牙齿稳定咬合在目标位置,提升矫治方案的表达率。

7、进一步地,所述下颌牙齿在矢状向上的实际移动量与所述预设移动量之差小于或等于5mm。限定本申请中矫治器实现下颌牙齿的实际移动量超过预设移动量5mm之内,在矫治过程中,尽可能兼顾用户的舒适度及矫治效果,同时避免过矫治幅度过大造成的不可控因素。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作用面和所述第二作用面中的一个作用面包括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靠近对颌设置,所述第二斜面靠近所述第一斜面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斜面远离对颌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二斜面靠近矫治器表面的端部为所属作用面靠近所述矫治器表面的端部;其中,所述第一斜面与颌平面的锐夹角α1大于所述第二斜面与颌平面的锐夹角α2。通过对作用面设计两个斜面,改变作用面和颌平面的锐夹角,延长作用面的长度,延长上下颌的相对移动距离,使得下颌移动至底的过程中,充分刺激髁突生长或吸收,进一步帮助颌位重建。另外,通过第一作用面中倾角较小的部分延长上下颌的相对移动距离,倾角较大的部分保证在牙齿咬合过程中对咀嚼肌的锻炼。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作用面和所述第二作用面中的另一个作用面为一整体斜面,与颌平面的锐夹角α3大于或等于所述α2,且小于或等于所述α1。限定上下凸起部中至少一个作用面为整体斜面,保持导斜面中的准确移动,避免行进过程中干扰用户的咬合体验。

10、进一步地,所述α1小于或等于75度,且大于或等于65度。进一步地,所述α2小于或等于70度,且大于或等于15度。进一步地,所述α1和所述α2之差大于或等于5度,小于或等于45度。通过限定斜面不同倾角的范围平衡用户的舒适度及矫治效果,同时进一步避免过矫治幅度过大造成的不可控因素。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斜面靠近所述第一斜面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斜面远离对颌的端部弧形连接。通过弧形连接进一步保持导斜面中的准确移动,避免行进过程中干扰用户的咬合体验。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作用面和所述第二作用面为一整体斜面,在所述第一作用面和所述第二作用面相对颌平面的锐夹角不同时,较小的作用面相对颌平面的锐夹角为α4,所述α4小于或等于65度,且大于或等于15度;在所述第一作用面和所述第二作用面相对颌平面的锐夹角相同时,相对颌平面的锐夹角为α5,所述α5小于或等于65度,且大于或等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牙科矫治器,包括:分别用于容纳上颌牙齿和下颌牙齿的第一壳状本体和第二壳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在对应于后牙区的位置处向对颌方向凸出设有用于调整上下颌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的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壳状本体在对应于后牙区的位置处向对颌方向凸出设有用于调整上下颌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的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包括第一作用面,所述第二凸起部包括第二作用面,所述第一作用面和所述第二作用面相互作用时,引导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相对移动,以调整所述上颌牙齿和所述下颌牙齿的颌间关系,且所述下颌牙齿在矢状向上的实际移动量超过预设移动量,以使所述下颌牙齿的髁突关节被刺激,促进或抑制颌骨的发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颌牙齿在矢状向上的实际移动量与所述预设移动量之差小于或等于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作用面和所述第二作用面中的一个作用面包括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靠近对颌设置,所述第二斜面靠近所述第一斜面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斜面远离对颌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二斜面靠近矫治器表面的端部为所属作用面靠近所述矫治器表面的端部;其中,所述第一斜面与颌平面的锐夹角α1大于所述第二斜面与颌平面的锐夹角α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牙科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作用面和所述第二作用面中的另一个作用面为一整体斜面,与颌平面的锐夹角α3大于或等于所述α2,且小于或等于所述α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牙科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α1小于或等于75度,且大于或等于65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牙科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α2小于或等于70度,且大于或等于15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牙科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α1和所述α2之差大于或等于5度,小于或等于45度。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牙科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面靠近所述第一斜面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斜面远离对颌的端部弧形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作用面和所述第二作用面为一整体斜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牙科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α4小于或等于45度,且大于或等于15度;或,所述α5小于或等于45度,且大于或等于15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在近远中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凸起部在近远中向的长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牙科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作用面位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近中侧,所述第二作用面位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远中侧,所述第一作用面和所述第二作用面相互作用时,引导所述第二凸起部在矢状向上向前移动,以使所述下颌牙齿的髁突关节被刺激,促进下颌骨的发育。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牙科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在上颌4-6号牙位范围内,所述第二凸起部在下颌5号牙位范围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牙科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作用面位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近中侧,所述第一作用面位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远中侧,所述第一作用面和所述第二作用面相互作用时,引导所述第二凸起部在矢状向上向后移动,以使所述下颌牙齿的髁突关节被刺激,促进上颌骨的发育。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作用面设有第一稳固部,所述第二作用面设有第二稳固部,咬合时,所述第一稳固部和所述第二稳固部相作用以使上下颌在一预设位置处稳定咬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牙科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稳固部和第二稳固部为形成在所述第一作用面和第二作用面上的摩擦结构,或者,所述第一稳固部和第二稳固部为形成在所述第一作用面和第二作用面上的凹凸匹配的结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牙科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匹配的结构为设置在所述第一作用面和第二作用面的锯齿状结构。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或第二凸起部的机械强度大于所述壳状本体的其它部位的机械强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牙科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或第二凸起部的颊侧面和/或舌侧面设置有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由所述第一凸起部的颊侧面和/或舌侧面向外凸起或向内凹入形成。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或第二凸起部面向对颌牙列的面为接触面,所述接触面的结构为与对颌牙齿咬合面解剖特征相同的凹凸结构。

21.根据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牙科矫治器,包括:分别用于容纳上颌牙齿和下颌牙齿的第一壳状本体和第二壳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在对应于后牙区的位置处向对颌方向凸出设有用于调整上下颌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的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壳状本体在对应于后牙区的位置处向对颌方向凸出设有用于调整上下颌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的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包括第一作用面,所述第二凸起部包括第二作用面,所述第一作用面和所述第二作用面相互作用时,引导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相对移动,以调整所述上颌牙齿和所述下颌牙齿的颌间关系,且所述下颌牙齿在矢状向上的实际移动量超过预设移动量,以使所述下颌牙齿的髁突关节被刺激,促进或抑制颌骨的发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颌牙齿在矢状向上的实际移动量与所述预设移动量之差小于或等于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作用面和所述第二作用面中的一个作用面包括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靠近对颌设置,所述第二斜面靠近所述第一斜面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斜面远离对颌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二斜面靠近矫治器表面的端部为所属作用面靠近所述矫治器表面的端部;其中,所述第一斜面与颌平面的锐夹角α1大于所述第二斜面与颌平面的锐夹角α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牙科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作用面和所述第二作用面中的另一个作用面为一整体斜面,与颌平面的锐夹角α3大于或等于所述α2,且小于或等于所述α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牙科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α1小于或等于75度,且大于或等于65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牙科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α2小于或等于70度,且大于或等于15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牙科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α1和所述α2之差大于或等于5度,小于或等于45度。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牙科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面靠近所述第一斜面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斜面远离对颌的端部弧形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作用面和所述第二作用面为一整体斜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牙科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α4小于或等于45度,且大于或等于15度;或,所述α5小于或等于45度,且大于或等于15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在近远中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凸起部在近远中向的长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牙科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作用面位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近中侧,所述第二作用面位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远中侧,所述第一作用面和所述第二作用面相互作用时,引导所述第二凸起部在矢状向上向前移动,以使所述下颌牙齿的髁突关节被刺激,促进下颌骨的发育。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牙科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在上颌4-6号牙位范围内,所述第二凸起部在下颌5号牙位范围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牙科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作用面位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近中侧,所述第一作用面位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远中侧,所述第一作用面和所述第二作用面相互作用时,引导所述第二凸起部在矢状向上向后移动,以使所述下颌牙齿的髁突关节被刺激,促进上颌骨的发育。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作用面设有第一稳固部,所述第二作用面设有第二稳固部,咬合时,所述第一稳固部和所述第二稳固部相作用以使上下颌在一预设位置处稳定咬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牙科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稳固部和第二稳固部为形成在所述第一作用面和第二作用面上的摩擦结构,或者,所述第一稳固部和第二稳固部为形成在所述第一作用面和第二作用面上的凹凸匹配的结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牙科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匹配的结构为设置在所述第一作用面和第二作用面的锯齿状结构。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或第二凸起部的机械强度大于所述壳状本体的其它部位的机械强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牙科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或第二凸起部的颊侧面和/或舌侧面设置有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由所述第一凸起部的颊侧面和/或舌侧面向外凸起或向内凹入形成。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或第二凸起部面向对颌牙列的面为接触面,所述接触面的结构为与对颌牙齿咬合面解剖特征相同的凹凸结构。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或第二凸起部由所述壳状本体的咬合面向对颌凸起形成,或由所述壳状本体的咬合面向对颌增厚形成。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移动量为到达患者治疗目标时所需的下颌牙齿在矢状向上的移动量。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上包括两个所述第一凸起部,所述两个第一凸起部所属牙位相同;所述第二壳状本体上包括两个所述第二凸起部,所述两个第二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慧敏马剑威王星星姚峻峰
申请(专利权)人:正雅齿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