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锅炉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18321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01 20:08
本技术涉及锅炉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带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锅炉,包括锅炉、排烟管,所述锅炉一侧设置有利用机构,所述利用机构包括有过滤箱、放置板、过滤网、固定板、螺纹杆,所述过滤箱内壁与放置板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放置板顶部与过滤网底部挤压接触,所述过滤箱内壁与固定板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内壁与螺纹杆外壁螺纹连接。本技术实现了能够快速便捷的将热气进行余热回收利用,解决了在实际使用时,通过螺旋管将热气利用后就直接进行排放,但是废气中存在大量的杂质,杂质随着沉降作用会附着在管道内壁,减少热交换效率的问题,从而提高了锅炉的工作效率,较为实用,适合广泛推广和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锅炉,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锅炉


技术介绍

1、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锅炉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

2、经检索cn208269400u公开了一种具有余热回收功能的锅炉,该具有余热回收功能的锅炉,通过设备的整体结构,使燃烧室中燃烧后产生的热气依次通过出气管、横管、连接管并进入到螺旋管的内腔,使螺旋管内部的热气对进水管内部的冷水进行加热,使进入锅体内部的水被初步加热,从而对锅炉的余热进行了有效利用,从而解决了锅炉加热后余热不能有效利用的问题。

3、该锅炉在使用时,是通过燃烧室、出气管、横管、连接管等结构实现对锅炉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但在实际使用时,通过螺旋管将热气利用后就直接进行排放,但是废气中存在大量的杂质,杂质随着沉降作用会附着在管道内壁,减少热交换效率,从而降低了锅炉的工作效率。

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2、一种带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锅炉,包括锅炉、排烟管,所述锅炉一侧设置有利用机构,所述利用机构包括有过滤箱、放置板、过滤网、固定板、螺纹杆,所述过滤箱内壁与放置板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放置板顶部与过滤网底部挤压接触,所述过滤箱内壁与固定板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内壁与螺纹杆外壁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底部固定安装有限位块、限位杆,所述过滤箱底部连通设置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外侧设置有换热箱,所述换热管一端连通设置有吸收箱;

3、所述锅炉一侧设置有辅助机构。

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辅助机构包括有排气管、鼓风机、导气管、安装架、水泵,所述排气管一端与鼓风机一端连通设置,所述鼓风机另一端与导气管一端连通设置,所述鼓风机外壁与安装架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水泵底部与换热箱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水泵顶部与输水管一端连通设置。

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放置板的数量为四个,所述放置板分别对称分布在过滤箱内壁,所述固定板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固定板分别对称分布在过滤箱内壁,从而能够通过过滤网对热气进行初步的过滤,有效提高了过滤效果,提高了热气的利用。

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连接板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连接板分别对称分布在过滤网顶部,所述过滤网顶部开设有限位槽、限位孔,所述限位块、限位杆底部与限位槽、限位孔内壁挤压接触,从而能够更好的将过滤网进行拆装,更加方便操作人员进行使用,提高了便捷性。

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排气管的形状为l型,所述导气管的形状为l型,所述安装架一端与吸收箱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导气管一端与锅炉一侧连通设置,所述输水管一端与锅炉一侧连通设置,从而能够更好的将过滤后的热气输送到锅炉中,并且能够更好的将换热后的水输送到锅炉中,能够更好的提高锅炉的工作效率。

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锅炉顶部与排烟管一端连通设置,所述排烟管另一端与过滤箱顶部连通设置,所述过滤箱正面安装有活动门一,所述吸收箱正面安装有活动门二,所述吸收箱顶部与排气管一端连通设置。

9、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0、本技术通过安装在锅炉一侧的利用机构实现了能够快速便捷的将热气进行余热回收利用,解决了在实际使用时,通过螺旋管将热气利用后就直接进行排放,但是废气中存在大量的杂质,杂质随着沉降作用会附着在管道内壁,减少热交换效率的问题,从而提高了锅炉的工作效率。

11、本技术通过安装在锅炉一侧的辅助机构实现了能够快速便捷的将热气中的有害气体进行过滤,并且能够将过滤后的热气输送到锅炉中,能够快速便捷的将换热后的水输送到锅炉中,从而能够有效提高锅炉的工作效率,更加方便操作人员进行使用。

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锅炉,包括锅炉(1)、排烟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1)一侧设置有利用机构(3),所述利用机构(3)包括有过滤箱(301)、放置板(302)、过滤网(303)、固定板(304)、螺纹杆(305),所述过滤箱(301)内壁与放置板(302)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放置板(302)顶部与过滤网(303)底部挤压接触,所述过滤箱(301)内壁与固定板(304)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304)内壁与螺纹杆(305)外壁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305)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连接板(306),所述连接板(306)底部固定安装有限位块(307)、限位杆(308),所述过滤箱(301)底部连通设置有换热管(309),所述换热管(309)外侧设置有换热箱(310),所述换热管(309)一端连通设置有吸收箱(3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机(402)外壁与安装架(404)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水泵(405)底部与换热箱(310)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水泵(405)顶部与输水管(406)一端连通设置。

<p>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板(302)的数量为四个,所述放置板(302)分别对称分布在过滤箱(301)内壁,所述固定板(304)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固定板(304)分别对称分布在过滤箱(301)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306)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连接板(306)分别对称分布在过滤网(303)顶部,所述过滤网(303)顶部开设有限位槽、限位孔,所述限位块(307)、限位杆(308)底部与限位槽、限位孔内壁挤压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401)的形状为L型,所述导气管(403)的形状为L型,所述安装架(404)一端与吸收箱(311)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导气管(403)一端与锅炉(1)一侧连通设置,所述输水管(406)一端与锅炉(1)一侧连通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1)顶部与排烟管(2)一端连通设置,所述排烟管(2)另一端与过滤箱(301)顶部连通设置,所述过滤箱(301)正面安装有活动门一,所述吸收箱(311)正面安装有活动门二,所述吸收箱(311)顶部与排气管(401)一端连通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锅炉,包括锅炉(1)、排烟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1)一侧设置有利用机构(3),所述利用机构(3)包括有过滤箱(301)、放置板(302)、过滤网(303)、固定板(304)、螺纹杆(305),所述过滤箱(301)内壁与放置板(302)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放置板(302)顶部与过滤网(303)底部挤压接触,所述过滤箱(301)内壁与固定板(304)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304)内壁与螺纹杆(305)外壁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305)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连接板(306),所述连接板(306)底部固定安装有限位块(307)、限位杆(308),所述过滤箱(301)底部连通设置有换热管(309),所述换热管(309)外侧设置有换热箱(310),所述换热管(309)一端连通设置有吸收箱(3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机(402)外壁与安装架(404)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水泵(405)底部与换热箱(310)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水泵(405)顶部与输水管(406)一端连通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板(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宗琛刘运赵文琦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重庆市特种设备事故应急调查处理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