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充电插头,特别涉及一种可降温的充电插头。
技术介绍
1、快速充电器中,主要的发热元件有整流桥、开关管、变压器、次级同步整流管等,随着充电功率的提高,这些发热元件的散热问题也越来越严峻。
2、现有技术中,充电插头随着快速充电功率达到60w以上,按照90~92%的转化效率估算,会有超过5w的电功耗转化为热,按照充电器壳体温度60℃的设计要求已经逼近了自然散热的极限。当充电功率进一步提升至100w甚至更高时,自然散热已经无法满足设计要求,缩短快速充电器的使用寿命。
3、所以,现有的充电插头散热能力差,功耗大,造成使用寿命不长,并且使用不安全,不可靠,消费者不能满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功耗低,能够散热降温,使用可靠、安全,能够延长使用寿命的一种可降温的充电插头。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可降温的充电插头,包括充电插头本体,在该充电插头上包括充电壳体,该充电壳体前端设置有电源插头,后端设置有充电口,所述充电壳体至少一侧设置有第一散热板。
3、可选地,所述充电壳体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
4、可选地,所述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为铝合金材料制成,该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大小,形状一致。
5、可选地,所述第一散热板包括有至少一个散热竖槽,该散热竖槽贯穿与散热板上下两端。
6、可选地,所述第一散热板上设置有第一冷凝液管。
7、可选
8、可选地,所述第二散热板上设置有第二冷凝液管。
9、可选地,所述第二冷凝液管与第二散热板固定连接。
10、可选地,所述充电壳体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保护外壳和第二保护外壳。
11、本技术有益技术效果是:本技术一种可降温的充电插头,包括充电插头本体,在该充电插头上包括充电壳体,该充电壳体前端设置有电源插头,后端设置有充电口,所述充电壳体至少一侧设置有第一散热板;本技术在充电壳体一侧或者两侧可以设置散热板,使充电插头散热效果更好;尤其是,在散热板上可以设置冷凝液管,可以使该充电插头降温,进一步,使该充电插头不仅可以散热,还可以降温,大大延长了本技术的使用寿命。
12、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安全可靠,适于普遍推广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降温的充电插头,包括充电插头本体,在该充电插头上包括充电壳体,该充电壳体前端设置有电源插头,后端设置有充电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壳体至少一侧设置有第一散热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温的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壳体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降温的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为铝合金材料制成,该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大小,形状一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降温的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板包括有至少一个散热竖槽,该散热竖槽贯穿与散热板上下两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降温的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板上设置有第一冷凝液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降温的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凝液管与第一散热板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降温的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板上设置有第二冷凝液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降温的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凝液管与第二散热板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降温的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壳体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保护外壳和第二保护外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降温的充电插头,包括充电插头本体,在该充电插头上包括充电壳体,该充电壳体前端设置有电源插头,后端设置有充电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壳体至少一侧设置有第一散热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温的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壳体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降温的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为铝合金材料制成,该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大小,形状一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降温的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板包括有至少一个散热竖槽,该散热竖槽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锋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讯跃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