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模块化低位顶升钢平台模架体系的限位防偏防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17541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01 20:03
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模块化低位顶升钢平台模架体系的限位防偏防扭装置,其中固定杆沿左右方向设置,第一和第二连接槽均竖向设置且槽口均朝左设置,第一连接槽位于固定杆左端左边并与其连接,第二连接槽右部中间位置位于第一连接槽中并与其绕前后方向可转动连接,导向滚筒沿前后方向设置并位于第二连接槽中且与其绕前后方向可转动连接,导向滚筒左侧朝左凸出于第二连接槽,使用时,将导向滚筒左侧抵靠核心筒结构,将固定杆右端连接支撑立柱侧面,当低位顶模架进行顶升作业时,导向滚筒在核心筒结构上进行滚动。本技术能限位低位顶模位置,防止其在低位顶升过程中发生整体偏移及扭转,以达到不需要纠偏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特别涉及超高层建筑采用模块化低位顶升钢平台模架体系进行核心筒施工,具体是指一种应用于模块化低位顶升钢平台模架体系的限位防偏防扭装置


技术介绍

1、建筑施工是人们利用各种建筑材料、机械设备按照特定的设计蓝图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进行的为建造各式各样的建筑产品而进行的生产活动。它包括从施工准备、破土动工到工程竣工验收的全部生产过程。

2、目前国内的超高层建筑地上结构核心筒施工多采用模块化低位顶升钢平台模架体系(简称“低位顶模”)进行,该模块化低位顶升钢平台模架体系由支撑系统、平台系统、动力系统、挂架系统及模板系统组成。当本层结构施工完成后,动力系统使顶升油缸将钢平台整体顶升至上一层,进行施工。由于钢平台自重及荷载不均衡、墙体内预留洞口不精确以及外部风荷载等因素存在,在顶升过程中经常发生钢平台偏位及扭转情况,表现在各箱梁、牛腿出现偏移,且偏移方向、偏移距离不一致。这是每个项目顶升钢平台使用中的共性问题。传统的解决措施多为纠偏做法,即在每次低位顶升之后,在支撑系统与核心筒结构之间加装千斤顶以纠偏钢平台位置,施工安全系数较低且纠偏过程需停止施工,影响整体工期。目前针对模块化低位顶升钢平台模架体系的限位做法较少。

3、因此,希望提供一种应用于模块化低位顶升钢平台模架体系的限位防偏防扭装置,其能够限位低位顶模位置,防止低位顶模在低位顶升过程中发生整体偏移及扭转,以达到不需要纠偏的目的,提高施工安全系数,加快施工工期。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模块化低位顶升钢平台模架体系的限位防偏防扭装置,其能够限位低位顶模位置,防止低位顶模在低位顶升过程中发生整体偏移及扭转,以达到不需要纠偏的目的,提高施工安全系数,加快施工工期,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2、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模块化低位顶升钢平台模架体系的限位防偏防扭装置,其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制造简便,制造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3、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模块化低位顶升钢平台模架体系的限位防偏防扭装置,其特点是,包括固定杆、第一连接槽、第二连接槽和导向滚筒,其中:

4、所述固定杆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槽和所述第二连接槽均竖向设置且所述第一连接槽的槽口和所述第二连接槽的槽口均朝左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槽位于所述固定杆的左端的左边并连接所述的固定杆的左端,所述第二连接槽的右部的中间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槽中并绕前后方向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槽,所述导向滚筒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槽中且绕所述前后方向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槽,所述导向滚筒的左侧朝左凸出于所述第二连接槽。

5、较佳地,所述固定杆为工字钢,所述工字钢水平设置并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

6、较佳地,所述第一连接槽包括第一前侧板、第一后侧板和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前侧板和所述第一后侧板均竖向设置并均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且前后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竖向设置并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前侧板的右端和所述第一后侧板的右端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的第一前侧板的右端和所述的第一后侧板的右端,所述第一连接板位于所述的固定杆的左端的左边并连接所述的固定杆的左端,所述的第二连接槽的右部的中间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左边并位于所述第一前侧板和所述第一后侧板之间且分别绕所述前后方向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前侧板和所述第一后侧板。

7、较佳地,所述第二连接槽包括第二前侧板、第二后侧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前侧板和所述第二后侧板均竖向设置并均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且前后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竖向设置并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二前侧板的右端和所述第二后侧板的右端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的第二前侧板的右端和所述的第二后侧板的右端,所述第二前侧板的右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二后侧板的右部的中间位置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中间位置均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槽中,所述第二前侧板的右部的中间位置和所述第二后侧板的右部的中间位置均绕所述前后方向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槽,所述导向滚筒位于所述第二前侧板和所述第二后侧板之间且分别绕所述前后方向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前侧板和所述第二后侧板,所述的导向滚筒的左侧分别朝左凸出于所述第二前侧板和所述第二后侧板。

8、较佳地,所述导向滚筒的数目为多个,多个所述导向滚筒竖向相互间隔设置。

9、更佳地,所述的导向滚筒的数目为3个。

10、较佳地,所述导向滚筒的直径为150mm。

11、较佳地,所述的应用于模块化低位顶升钢平台模架体系的限位防偏防扭装置还包括上加劲板和下加劲板,所述上加劲板和所述下加劲板均竖向设置并均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且上下相互间隔设置,所述上加劲板和所述下加劲板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杆的右端上下并均连接所述的固定杆的右端,所述上加劲板的右侧面和所述下加劲板的右侧面均与所述的固定杆的右端的端面齐平。

12、更佳地,所述上加劲板和所述下加劲板均为左窄右宽的直角梯形板,所述上加劲板的上侧面沿从左向右方向朝右上方倾斜设置,所述下加劲板的下侧面沿从左向右方向朝右下方倾斜设置。

13、更佳地,所述上加劲板在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和所述下加劲板在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均为300mm。

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

15、1、本技术的应用于模块化低位顶升钢平台模架体系的限位防偏防扭装置包括固定杆、第一连接槽、第二连接槽和导向滚筒,固定杆沿左右方向设置,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均竖向设置且第一连接槽的槽口和第二连接槽的槽口均朝左设置,第一连接槽位于固定杆的左端的左边并连接固定杆的左端,第二连接槽的右部的中间位置位于第一连接槽中并绕前后方向可转动连接第一连接槽,导向滚筒沿前后方向设置并位于第二连接槽中且绕前后方向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槽,导向滚筒的左侧朝左凸出于第二连接槽,使用时,将本技术置于低位顶模的支撑系统的支撑立柱侧面和核心筒结构之间,将导向滚筒左侧抵靠核心筒结构,将固定杆右端连接支撑立柱侧面,当低位顶模架进行顶升作业时,导向滚筒在核心筒结构上进行滚动,因此,其能够限位低位顶模位置,防止低位顶模在低位顶升过程中发生整体偏移及扭转,以达到不需要纠偏的目的,提高施工安全系数,加快施工工期,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16、2、本技术的应用于模块化低位顶升钢平台模架体系的限位防偏防扭装置包括固定杆、第一连接槽、第二连接槽和导向滚筒,固定杆沿左右方向设置,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均竖向设置且第一连接槽的槽口和第二连接槽的槽口均朝左设置,第一连接槽位于固定杆的左端的左边并连接固定杆的左端,第二连接槽的右部的中间位置位于第一连接槽中并绕前后方向可转动连接第一连接槽,导向滚筒沿前后方向设置并位于第二连接槽中且绕前后方向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槽,导向滚筒的左侧朝左凸出于第二连接槽,使用时,将本技术置于低位顶模的支撑系统的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模块化低位顶升钢平台模架体系的限位防偏防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杆、第一连接槽、第二连接槽和导向滚筒,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模块化低位顶升钢平台模架体系的限位防偏防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为工字钢,所述工字钢水平设置并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模块化低位顶升钢平台模架体系的限位防偏防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槽包括第一前侧板、第一后侧板和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前侧板和所述第一后侧板均竖向设置并均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且前后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竖向设置并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前侧板的右端和所述第一后侧板的右端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的第一前侧板的右端和所述的第一后侧板的右端,所述第一连接板位于所述的固定杆的左端的左边并连接所述的固定杆的左端,所述的第二连接槽的右部的中间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左边并位于所述第一前侧板和所述第一后侧板之间且分别绕所述前后方向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前侧板和所述第一后侧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模块化低位顶升钢平台模架体系的限位防偏防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槽包括第二前侧板、第二后侧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前侧板和所述第二后侧板均竖向设置并均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且前后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竖向设置并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二前侧板的右端和所述第二后侧板的右端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的第二前侧板的右端和所述的第二后侧板的右端,所述第二前侧板的右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二后侧板的右部的中间位置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中间位置均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槽中,所述第二前侧板的右部的中间位置和所述第二后侧板的右部的中间位置均绕所述前后方向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槽,所述导向滚筒位于所述第二前侧板和所述第二后侧板之间且分别绕所述前后方向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前侧板和所述第二后侧板,所述的导向滚筒的左侧分别朝左凸出于所述第二前侧板和所述第二后侧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模块化低位顶升钢平台模架体系的限位防偏防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滚筒的数目为多个,多个所述导向滚筒竖向相互间隔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模块化低位顶升钢平台模架体系的限位防偏防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滚筒的数目为3个。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模块化低位顶升钢平台模架体系的限位防偏防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滚筒的直径为150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模块化低位顶升钢平台模架体系的限位防偏防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应用于模块化低位顶升钢平台模架体系的限位防偏防扭装置还包括上加劲板和下加劲板,所述上加劲板和所述下加劲板均竖向设置并均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且上下相互间隔设置,所述上加劲板和所述下加劲板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杆的右端上下并均连接所述的固定杆的右端,所述上加劲板的右侧面和所述下加劲板的右侧面均与所述的固定杆的右端的端面齐平。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于模块化低位顶升钢平台模架体系的限位防偏防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加劲板和所述下加劲板均为左窄右宽的直角梯形板,所述上加劲板的上侧面沿从左向右方向朝右上方倾斜设置,所述下加劲板的下侧面沿从左向右方向朝右下方倾斜设置。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于模块化低位顶升钢平台模架体系的限位防偏防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加劲板在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和所述下加劲板在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均为300m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模块化低位顶升钢平台模架体系的限位防偏防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杆、第一连接槽、第二连接槽和导向滚筒,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模块化低位顶升钢平台模架体系的限位防偏防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为工字钢,所述工字钢水平设置并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模块化低位顶升钢平台模架体系的限位防偏防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槽包括第一前侧板、第一后侧板和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前侧板和所述第一后侧板均竖向设置并均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且前后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竖向设置并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前侧板的右端和所述第一后侧板的右端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的第一前侧板的右端和所述的第一后侧板的右端,所述第一连接板位于所述的固定杆的左端的左边并连接所述的固定杆的左端,所述的第二连接槽的右部的中间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左边并位于所述第一前侧板和所述第一后侧板之间且分别绕所述前后方向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前侧板和所述第一后侧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模块化低位顶升钢平台模架体系的限位防偏防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槽包括第二前侧板、第二后侧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前侧板和所述第二后侧板均竖向设置并均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且前后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竖向设置并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二前侧板的右端和所述第二后侧板的右端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的第二前侧板的右端和所述的第二后侧板的右端,所述第二前侧板的右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二后侧板的右部的中间位置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中间位置均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槽中,所述第二前侧板的右部的中间位置和所述第二后侧板的右部的中间位置均绕所述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遥申雨唐伟耀仇鑫成胡泽坤林山东叶泽航黄青隆郑巍杨海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