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建筑装饰材料领域,尤其是涉及地脚线结构。
技术介绍
1、踢脚线是装修时用的专用词语,在居室设计中,阴角线、腰线、踢脚线起着视觉的平衡作用,利用它们的线形感觉及材质、色彩等在室内相互呼应,可以起到较好的美化装饰效果。
2、在传统的建筑中,会将电线安装在墙体内或是底板底部,但是这种安装不便于电线的维修与更换,于是就有了将电线安装在地脚线结构中,这种可安装电线的地脚线结构大多是贴近墙体的一侧构造有槽体,可在槽体内安装电线,随后通过螺钉或是水泥等将地脚线结构固定。
3、现有的地脚线结构对电线安装后,当需要对电线进行维修或是更换时,需要对地脚线结构整体进行拆卸,但是地脚线结构的安装是通过水泥或时螺钉进行固定,这时地脚线结构被拆卸后,大多会出现损坏,使得被拆卸的地脚线结构无法继续使用,从而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为解决当地脚线结构被拆卸后,大多会出现损坏,使得被拆卸的地脚线结构无法继续使用,从而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地脚线结构。
2、本申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地脚线结构,包括两个底板,一个所述底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防护罩,另一个所述底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防护罩,两个所述底板的一端皆对称构造有安装孔,所述底板位于安装孔内设置有螺钉,所述底板的顶部与底部皆设置有固定件,两个所述底板的一端皆对称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件包括构造在底板顶部与底部的凹槽,所述第一防护罩和第二防护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该地脚线结构时,可通过螺钉配合安装孔,将底板与墙体之间进行固定,或直接将水泥涂抹至底板远离第一防护罩的一端,将其固定在墙体与地面的夹角处,随后将电线安装在底板的一端,随后将第一防护罩与第二防护罩通过固定件与安装至底板的一端,当需要对电线进行维修或是更换时,对第一防护罩和第二防护罩进行拆卸即可,减少了地脚线结构发生损坏的情况。当拆卸第一防护罩与第二防护罩时,可朝向远离底板的一端用力拉动第一防护罩与第二防护罩,弹性凸块受力发生收缩,即可对第一防护罩与第二防护罩进行拆卸。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护罩内的两侧皆构造有限位槽,所述第二防护罩的两侧皆固定有限位板,且限位板与限位槽相互适配。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板与限位槽相互适配,可以对第一防护罩和第二防护罩的安装起到限位的作用。
7、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一端对称固定有若干个加强块,且加强块位于两个固定板相互远离的一侧。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强块,使得第一防护罩与第二防护罩更加的坚固。
9、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位于两个固定板之间固定有防护垫,两个所述固定板相互靠近的一侧皆固定有防护垫。所述防护垫为柔性橡胶垫。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柔性橡胶材质的防护垫,可以减少电线的磨损,从而对电线的表面进行了保护。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护罩和第二防护罩的顶部皆固定有若干个凸条。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凸条,可以手部与第一防护罩和第二防护罩之间的附着力。
13、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底板远离第一防护罩的一端皆构造有若干个弧形槽。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弧形槽,可以增加底板与水泥之间的接触面积。
15、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6、1.当需要对电线进行维修或是更换时,朝向远离底板的一端拉动第一防护罩与第二防护罩,即可对第一防护罩与第二防护罩进行拆卸,随后便可对电线进行维修与更换,避免了对地脚线结构整体进行拆卸,减少了地脚线结构发生损坏的情况,增加了该地脚线结构的使用寿命,同时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
17、2.通过防护垫,可以减少电线的磨损,从而提高电线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加强块,可以增加第一防护罩和第二防护罩的强度,从而使得该地脚线结构更加的坚固,能够更好的对电线进行保护。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地脚线结构,包括两个底板(1),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底板(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防护罩(2),另一个所述底板(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防护罩(3),两个所述底板(1)的一端皆对称构造有安装孔(4),所述底板(1)位于安装孔(4)内设置有螺钉(5),所述底板(1)的顶部与底部皆设置有固定件,两个所述底板(1)的一端皆对称固定有固定板(10),所述固定件包括构造在底板(1)顶部与底部的凹槽(7),所述第一防护罩(2)和第二防护罩(3)内的顶部与底部皆固定有弹性凸块(6),且弹性凸块(6)与凹槽(7)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脚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罩(2)内的两侧皆构造有限位槽(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脚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罩(3)的两侧皆固定有限位板(8),且限位板(8)与限位槽(9)相互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脚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一端对称固定有若干个加强块(14),且加强块(14)位于两个固定板(10)相互远离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脚线结构,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脚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垫(11)为柔性橡胶垫。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脚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罩(2)和第二防护罩(3)的顶部皆固定有若干个凸条(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脚线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底板(1)远离第一防护罩(2)的一端皆构造有若干个弧形槽(13)。
...【技术特征摘要】
1.地脚线结构,包括两个底板(1),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底板(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防护罩(2),另一个所述底板(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防护罩(3),两个所述底板(1)的一端皆对称构造有安装孔(4),所述底板(1)位于安装孔(4)内设置有螺钉(5),所述底板(1)的顶部与底部皆设置有固定件,两个所述底板(1)的一端皆对称固定有固定板(10),所述固定件包括构造在底板(1)顶部与底部的凹槽(7),所述第一防护罩(2)和第二防护罩(3)内的顶部与底部皆固定有弹性凸块(6),且弹性凸块(6)与凹槽(7)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脚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罩(2)内的两侧皆构造有限位槽(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脚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罩(3)的两侧皆固定有限位板(8),且限位板(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文鹏,宋波,彭文明,韩婷婷,李春华,魏明明,杨成武,方果,陈喜玲,彭孟庭,刘勇,刘东,方佑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益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