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基于双导航模式的左额叶背外侧区经颅磁刺激精准定位方法技术_技高网

基于双导航模式的左额叶背外侧区经颅磁刺激精准定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16591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01 1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双导航模式的左额叶背外侧区经颅磁刺激精准定位方法,属于经颅磁刺激治疗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基于神经导航系统定位左额叶背外侧的解剖位置;S2:以解剖位置为中心点,基于脑心自主神经网络监测系统,定位左额叶背外侧的功能位置;S3:在神经导航系统中标注步骤S2中定位的位置坐标,即完成定位;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神经导航系统定位左额叶背外侧的解剖位置,基于脑心自主神经网络监测系统定位左额叶背外侧的功能位置,以实现左额叶背外侧的解剖和功能双定位,解决了现有技术解剖定位和功能不吻合的局限,提高左额叶背外侧的定位精准性,从而能够提高经颅磁治疗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经颅磁刺激治疗,具体涉及基于双导航模式的左额叶背外侧区经颅磁刺激精准定位方法


技术介绍

1、经颅磁刺激治疗是一种利用强电流通过线圈产生变化的磁场,进而穿透颅骨在大脑皮质表面形成感应电流,以达到刺激脑组织的目的的非侵入性、无痛、无创的神经调控技术,已经被广泛用于治疗包括抑郁、失眠和脑卒中等神经与精神疾病中。

2、经颅磁刺激治疗的部位通常包括左额叶背外侧、右额叶背外侧和视觉功能区,其中,左额叶背外侧经颅磁刺激可以治疗抑郁症、精神分裂和注意力缺陷,同时还可以缓解慢性疼痛。

3、精准定位是保证左额叶背外侧经颅磁刺激效果的重要前提,因此在左额叶背外侧经颅磁刺激治疗过程中,一般需要使用经颅磁导航系统进行精准定位,经颅磁导航系统是利用受试者核磁共振结构影像重建患者头部的三维模型,通过光学导航系统,进行受试者头部标志点的配准和设置线圈的位置,跟踪经颅磁刺激线圈的位置,使线圈刺激焦点与目标刺激点吻合,实现经颅磁刺激定位,该方法可以精确定位大脑中特定神经结构的位置,但首先大脑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分布并不完全吻合,某个解剖位置可能同时包含多个功能区域,而同一个功能区域可能跨越多个解剖位置,其次大脑的不同功能区域分布广泛且交叉连接,同一个脑区可能参与多种功能,再次大脑的解剖位置在头皮上的投射位置并不直接对应,即该方法只能确定特定脑区域的位置和边界,而无法直接观察和评估功能区域的活动状态。

4、鉴于此,设计基于双导航模式的左额叶背外侧区经颅磁刺激精准定位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双导航模式的左额叶背外侧区经颅磁刺激精准定位方法,具有解决现有技术解剖定位和功能不吻合的局限,提高左额叶背外侧的定位精准性,从而能够提高经颅磁治疗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双导航模式的左额叶背外侧区经颅磁刺激精准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s1:基于神经导航系统定位左额叶背外侧的解剖位置,具体包括:

4、s11:将高分辨率头部mri图像数据导入神经导航系统;

5、s12:神经导航系统利用受试者的mri结构影像重建患者头部的三维模型,确认三维模型的准确性,并在神经导航系统中显示;

6、s13:使用光学导航分别对受试者的头部进行标志点的配准,其中,标志点包括左侧外眼角、右侧外眼角和鼻尖;

7、s14:神经导航系统将这些配准点与三维模型进行匹配,完成配准过程,并在神经导航系统中显示配准后的三维模型;

8、s15:在配准后的三维模型中,基于mni坐标系,输入左额叶背外侧坐标,神经导航系统在三维模型上显示该区域的位置,确认左额叶背外侧的解剖位置,并在神经导航系统中标注和保存该坐标;

9、s16:利用光学导航系统,设置经颅磁刺激线圈的位置,将经颅磁刺激线圈放置在受试者头部,并通过神经导航系统实时跟踪线圈的位置,确保线圈刺激焦点与目标刺激点,即左额叶背外侧吻合,确认线圈位置的准确性,并标记和保存线圈位置数据;

10、s2:以解剖位置为中心点,基于脑心自主神经网络监测系统,定位左额叶背外侧的功能位置,具体包括:

11、s21:用生理盐水或酒精擦拭皮肤,黄色导联置于左手腕部,绿色导联置于左脚踝部,红色导联置于右手腕部,黑色导联置于右脚踝部;

12、s22:通过脑心自主神经网络监测系统采集静息态心率变异数据;

13、s23:在神经导航系统的定位下,对左额叶背外侧的解剖位置进行经颅磁刺激;

14、s24:通过脑心自主神经网络监测系统采集刺激态动态心率变异数据;

15、s25:观察静息态动态心率变异数据和刺激态动态心率变异数据,将静息态和刺激态动态hrv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重点关注lf/hf平均值变化率,若刺激态动态心率变异数据的lf/hf平均值较静息态动态心率变异数据的lf/hf平均值变化率<30%,以s15步骤中标记的左额叶背外侧区解剖位置坐标为中心,制定一个2cmx2cm的网格区域,网格点间距为1毫米,每次从中心点开始依次向前、后、左、右方向,每次移动1毫米,重新调整线圈位置,每移动一次则重复s23和s24步骤,直至变化率≥30%,确认左额叶背外侧的功能位置,并在经颅磁导航系统中标注和保存该功能的位置;

16、s3:在神经导航系统中标注步骤s2中定位的位置坐标,即完成定位。

17、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2中,让受试者处于静息状态,连续监测并记录受试者的心率变异性数据,即hrv数据,重点关注lf/hf平均值变化率,采集时间为五分钟。

18、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3中,以s15步骤中标记的左额叶背外侧区解剖位置为靶点,进行间断爆发模式脉冲刺激,其刺激方案如下:强度为100%rmt,丛内频率为50hz,丛内计数为3,从内刺激时间为0.06,丛间频率为5hz,丛间计数为10,刺激时间为2s,间歇时间为8s,重复次数为30次,总刺激个数为3000,总时间为5min。

19、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4中,在经颅磁刺激过程中,连续动态监测并记录受试者的心率变异性数据,即hrv数据,重点关注lf/hf平均值变化率,采集时间为五分钟。

2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4中,脑心自主神经网络监测系统采集刺激态动态心率变异数据与步骤s23中的对左额叶背外侧的解剖位置进行经颅磁刺激同步进行。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2、本专利技术基于神经导航系统定位左额叶背外侧的解剖位置,基于脑心自主神经网络监测系统定位左额叶背外侧的功能位置,以实现左额叶背外侧的解剖和功能双定位,解决了现有技术解剖定位和功能不吻合的局限,提高左额叶背外侧的定位精准性,从而能够提高经颅磁治疗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双导航模式的左额叶背外侧区经颅磁刺激精准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导航模式的左额叶背外侧区经颅磁刺激精准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2中,让受试者处于静息状态,连续监测并记录受试者的心率变异性数据,即HRV数据,重点关注LF/HF平均值变化率,采集时间为五分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导航模式的左额叶背外侧区经颅磁刺激精准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3中,以S15步骤中标记的左额叶背外侧区解剖位置为靶点,进行间断爆发模式脉冲刺激,其刺激方案如下:强度为100%RMT,丛内频率为50HZ,丛内计数为3,从内刺激时间为0.06,丛间频率为5HZ,丛间计数为10,刺激时间为2s,间歇时间为8s,重复次数为30次,总刺激个数为3000,总时间为5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导航模式的左额叶背外侧区经颅磁刺激精准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4中,在经颅磁刺激过程中,连续动态监测并记录受试者的心率变异性数据,即HRV数据,重点关注LF/HF平均值变化率,采集时间为五分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导航模式的左额叶背外侧区经颅磁刺激精准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4中,脑心自主神经网络监测系统采集刺激态动态心率变异数据与步骤S23中的对左额叶背外侧的解剖位置进行经颅磁刺激同步进行。

...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双导航模式的左额叶背外侧区经颅磁刺激精准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导航模式的左额叶背外侧区经颅磁刺激精准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2中,让受试者处于静息状态,连续监测并记录受试者的心率变异性数据,即hrv数据,重点关注lf/hf平均值变化率,采集时间为五分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导航模式的左额叶背外侧区经颅磁刺激精准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3中,以s15步骤中标记的左额叶背外侧区解剖位置为靶点,进行间断爆发模式脉冲刺激,其刺激方案如下:强度为100%rmt,丛内频率为50hz,丛内计数为3,从内刺激时间为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任红陈婷婷刘刚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