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内外碳纤维管约束型防屈曲支撑。
技术介绍
1、防屈曲支撑主要由核心单元、约束单元及无黏结构造层或空气间隙层组成,核心单元承受轴向拉压力与变形,约束单元通过自身足够的抗弯刚度和强度来保证核心单元不发生侧向失稳,使核心单元充分发挥金属的滞回性能耗散能量。
2、传统的防屈曲支撑约束机制有钢筋混凝土约束、钢管混凝土约束、钢构件约束等。钢筋混凝土约束和钢管混凝土约束的防屈曲支撑质量大、加工工艺复杂、制作周期长。钢构件约束的防屈曲支撑完全采用钢材料对核心的屈曲进行约束,避免了混凝土灌浆养护等复杂工序,缩短了制作周期。然而,钢板等钢构件的弱轴抗弯承载力较低,为了提高约束单元对核心单元的约束能力,只能增加钢板的厚度,导致约束单元用钢量大,大大增加了防屈曲支撑的重量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外碳纤维管约束型防屈曲支撑。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2、一种内外碳纤维管约束型防屈曲支撑,包括:
3、核心管件,所述核心管件一端通过第一端板与第一连接件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端板与第二连接件连接;
4、外约束碳纤维管,包覆在所述核心管件管体外部;
5、内约束碳纤维管,内衬在所述核心管件管体内部,且与所述外约束碳纤维管同轴设置;
6、无粘结材料层,设置在所述外约束碳纤维管与所述核心管件管体外部之间,以及设置在所述内约束碳纤维管与所述核心管件
7、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核心管件与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均为焊接连接。
8、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所述第二端板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均为焊接连接。
9、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核心管件的所述第一端板一侧和所述第二端板一侧对应位置均设置有螺孔,所述螺孔穿过所述外约束碳纤维管、所述无粘结材料层、内约束碳纤维管,以使螺栓自内向外从所述螺孔中穿过后通过螺母在核心管件外侧进行固定。
10、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板一侧和所述第二端板一侧的螺孔数均不少于2个,且所述螺孔沿所述核心管件周向均匀分布。
11、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垫片,设置在所述外约束碳纤维管与螺母之间,以及设置在所述内约束碳纤维管与螺母之间。
12、本技术同时提供一种混凝土结构件,包括上述的内外碳纤维管约束型防屈曲支撑。
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4、本技术的内外碳纤维管约束型防屈曲支撑采用三重管式构造,充分利用碳纤维材料比模量大、碳纤维管截面惯性矩大的优点,有效提高约束单元对核心钢管的约束能力,降低约束支撑的重量;本技术采用碳纤维材料作为防屈曲支撑约束构件,质量轻,耐高温,耐腐蚀,易于运输与安装;核心钢管与外约束碳纤维管及内约束碳纤维管分别采用螺栓连接,受力均匀,加工方便,制造时间短。
15、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外碳纤维管约束型防屈曲支撑,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碳纤维管约束型防屈曲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管件与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均为焊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碳纤维管约束型防屈曲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所述第二端板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均为焊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碳纤维管约束型防屈曲支撑,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核心管件的所述第一端板一侧和所述第二端板一侧对应位置均设置有螺孔,所述螺孔穿过所述外约束碳纤维管、所述无粘结材料层、内约束碳纤维管,以使螺栓自内向外从所述螺孔中穿过后通过螺母在核心管件外侧进行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外碳纤维管约束型防屈曲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一侧和所述第二端板一侧的螺孔数均不少于2个,且所述螺孔沿所述核心管件周向均匀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外碳纤维管约束型防屈曲支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垫片,设置在所述外约束碳纤维管与螺母之间,以及设置在所述内约束碳纤维管与螺母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外碳纤维管约束型防屈曲支撑,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碳纤维管约束型防屈曲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管件与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均为焊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碳纤维管约束型防屈曲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所述第二端板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均为焊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碳纤维管约束型防屈曲支撑,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核心管件的所述第一端板一侧和所述第二端板一侧对应位置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茜,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佳旺永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