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肠道内排列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153497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01 19:4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肠道内排列管。一种多功能肠道内排列管,包括能够置入患者小肠肠腔内的管体,在所述管体内设有主通道、营养通道和充气通道,在所述管体的前端设有头端,所述头端上设有能够与主通道连通的通孔,在所述管体的末端设有能够与主通道、营养通道、充气通道分别对应连通的连接部,在靠近所述连接部的管体上设有能够固定在患者小肠上端肠腔内与充气通道连通的气囊,在靠近所述气囊下端的管体上设有第一营养孔,在靠近所述头端的管体上设有第二营养孔,所述第一营养孔和第二营养孔均与营养通道连通。本技术有利于肠内置管的顺利进行,能够有效避免脱管并且有利于肠内营养治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有利于肠内置管的顺利进行,能够有效避免脱管并且有利于肠内营养治疗的多功能肠道内排列管


技术介绍

1、对于患有胃肠道肿瘤的患者、食管化学烧伤而又伴有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等,这些患者往往会伴有肠道的广泛性黏连,这会导致肠梗阻的发生,因此在术中常常需要进行肠排列术,肠排列术即采用经胃或距treiz韧带15cm处空肠处造口,在肠腔内放置长管等作内衬直至盲肠,在左上腹引出并做浆肌层隧道固定,然后将肠襻同样排列成行而不予缝合,待其自然粘连后慢慢拉出长管,虽然市面上也有应用于肠排列术的肠排列管,但是一般的肠排列管主要起到支撑的作用,在患者需要补充营养时虽然也能够直接采用肠内排列管进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具体是经长管向小肠的远端缓慢、持续地滴入肠内营养液,逐步加量直至术后肠蠕动恢复,但是这种方式可能存在弊端,在愈合期间小肠内部会在较长的时间内缺乏接触肠内营养液等物质的机会,小肠正常的吸收消化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也缺乏康复锻炼的机会;专利名称为一种球囊多腔多功能消化道管路、专利号为zl201822116640.5、公开日期为2019-09-13的中国技术专利,其包括管路本体,管路本体内设置有主腔道、辅腔道、营养腔道、球囊腔道,在管路本体顶端设置有主腔道口、辅腔道口、营养腔道口、球囊腔道口;主腔道与主腔道口连通,辅腔道与辅腔道口连通,营养腔道与营养腔道口连通,球囊腔道与球囊腔道口连通;管路本体、主腔道与辅腔道的底端为盲端,管路本体内、盲端处设置有配重珠;配重珠的上方、主腔道与辅腔道的周壁上设置有盲端通孔。其优点是:集消化道止血、支撑、减压、冲洗、灌注和胃肠营养支持、引流等多功能于一身,无毒副作用,使用周期长,使整个治疗使用过程更加安全可靠,快速高效;降低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强度,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并降低医疗费用,社会效益明显。然而,该专利中的营养腔道是经管路本体前端的营养腔道口向小肠远端注入肠内营养液,虽然也能够为患者提供日常必要的营养需求,但小肠远端之前的小肠肠道部位在术后肠蠕动恢复期间缺乏锻炼,可能会影响小肠正常的消化吸收能力,另外,由于球囊设置在靠近盲端的管路本体上,而球囊置入时需要顺着患者小肠腔道持续伸入才能抵达小肠远端,在置入手术过程中球囊在肠道内可能会给管路置入操作带来阻碍,不利于置入手术的顺利进行。

2、如何解决上述难题,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利于肠内置管的顺利进行,能够有效避免脱管并且有利于肠内营养治疗的多功能肠道内排列管。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功能肠道内排列管,包括能够置入患者小肠肠腔内的管体,在所述管体内设有主通道、营养通道和充气通道,在所述管体的前端设有头端,所述头端上设有能够与主通道连通的通孔,在所述管体的末端设有能够与主通道、营养通道、充气通道分别对应连通的连接部,在靠近所述连接部的管体上设有能够固定在患者小肠上端肠腔内与充气通道连通的气囊,在靠近所述气囊下端的管体上设有第一营养孔,在靠近所述头端的管体上设有第二营养孔,所述第一营养孔和第二营养孔均与营养通道连通。

4、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包括与所述管体连通的连接头,在所述连接头上设有主接管、供给接管和充气接管,其中,所述主通道与主接管连通,所述营养通道与供给接管连通,所述充气通道与充气接管连通。

5、进一步地,在所述管体上设有能够连通所述充气通道与气囊的充气孔。

6、进一步地,所述气囊设置在连接头下端距离范围为15-25cm处的管体上。

7、进一步地,所述气囊设置在距连接头下端20cm处的管体上。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营养孔设置在气囊下端距离范围为45-55cm处的管体上,所述第一营养孔与第二营养孔之间的距离范围为350-450cm。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营养孔设置在距气囊下端50cm处的管体上。

10、进一步地,所述头端为球形结构,所述通孔设置在头端前端的中部位置上。

11、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12、本技术一种多功能肠道内排列管,管体通过头端的配合能够经患者腹部造口置入小肠上部并顺着小肠肠腔延伸至接近盲肠部位的小肠远端位置上,有利于肠内置管的顺利进行,再通过连接部与充气通道配合能够为气囊充气并将管体上部固定在小肠上端肠腔内,管体能够起到支撑肠道的作用,有利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气囊能够起到固定管体的作用,能够很好的防止管体脱管,管体上的第一营养孔、第二营养孔能够在连接部与营养通道的配合下为患者小肠内注入营养液,有利于肠内营养治疗,有利于在术后肠蠕动恢复期间锻炼小肠功能,起到康复治疗的作用,头端上的通孔在主通道配合下也能够起到输送营养液、冲洗液或润滑液等作用以备不时之需,操作方便,因此本技术一种多功能肠道内排列管有利于肠内置管的顺利进行,能够有效避免脱管并且有利于肠内营养治疗。

13、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技术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实施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肠道内排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置入患者小肠肠腔内的管体(1),在所述管体(1)内设有主通道(11)、营养通道(12)和充气通道(13),在所述管体(1)的前端设有头端(2),所述头端(2)上设有能够与主通道(11)连通的通孔(21),在所述管体(1)的末端设有能够与主通道(11)、营养通道(12)、充气通道(13)分别对应连通的连接部(3),在靠近所述连接部(3)的管体(1)上设有能够固定在患者小肠上端肠腔内与充气通道(13)连通的气囊(4),在靠近所述气囊(4)下端的管体(1)上设有第一营养孔(14),在靠近所述头端(2)的管体(1)上设有第二营养孔(15),所述第一营养孔(14)和第二营养孔(15)均与营养通道(1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肠道内排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3)包括与所述管体(1)连通的连接头(30),在所述连接头(30)上设有主接管(31)、供给接管(32)和充气接管(33),其中,所述主通道(11)与主接管(31)连通,所述营养通道(12)与供给接管(32)连通,所述充气通道(13)与充气接管(33)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肠道内排列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体(1)上设有能够连通所述充气通道(13)与气囊(4)的充气孔(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肠道内排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4)设置在连接头(30)下端距离范围为15-25cm处的管体(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肠道内排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4)设置在距连接头(30)下端20cm处的管体(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肠道内排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营养孔(14)设置在气囊(4)下端距离范围为45-55cm处的管体(1)上,所述第一营养孔(14)与第二营养孔(15)之间的距离范围为350-450c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肠道内排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营养孔(14)设置在距气囊(4)下端50cm处的管体(1)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肠道内排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端(2)为球形结构,所述通孔(21)设置在头端(2)前端的中部位置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肠道内排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置入患者小肠肠腔内的管体(1),在所述管体(1)内设有主通道(11)、营养通道(12)和充气通道(13),在所述管体(1)的前端设有头端(2),所述头端(2)上设有能够与主通道(11)连通的通孔(21),在所述管体(1)的末端设有能够与主通道(11)、营养通道(12)、充气通道(13)分别对应连通的连接部(3),在靠近所述连接部(3)的管体(1)上设有能够固定在患者小肠上端肠腔内与充气通道(13)连通的气囊(4),在靠近所述气囊(4)下端的管体(1)上设有第一营养孔(14),在靠近所述头端(2)的管体(1)上设有第二营养孔(15),所述第一营养孔(14)和第二营养孔(15)均与营养通道(1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肠道内排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3)包括与所述管体(1)连通的连接头(30),在所述连接头(30)上设有主接管(31)、供给接管(32)和充气接管(33),其中,所述主通道(11)与主接管(31)连通,所述营养通道(12)与供给接管(32)连通,所述充气通道(13)与充气接管(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宁磊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省骨科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