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止水圈,具体涉及一种顶管施工中洞门处用止水圈。
技术介绍
1、顶管施工时,为保证顶管机和管材顺利穿过洞门墙,洞门墙上预留洞口尺寸一般比顶管机和管材断面尺寸略大。为避免顶管施工时在管材周围注入的触变泥浆顺着管材和洞口之间的间隙流出,需要采取必要的止水措施。
2、常用的止水措施为在洞口周围安装一块具有一定硬度(否则难以抵抗触变泥浆压力)的环形橡胶平板进行止水,但这种方法存在以下缺点:一是,洞口表面毛糙,橡胶板与洞口表面难以完全贴合;二是,在顶管机进洞时,由于环形橡胶板内环远小于顶管机外径(若是内环只是略大于顶管机外径,则会导致橡胶板和顶管机贴合长度不足,影响止水效果),而采用的橡胶板较厚,硬度较大而弹性不足,所以常造成橡胶板内环撕裂;三是,顶管所用管材外表面受施工质量影响不是完全平滑的,但橡胶板硬度较大,难以完全贴合管材表面,存在一定空隙,影响止水效果。
3、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的改进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顶管施工中洞门处用止水圈,利用气囊和副板实现了与管材表面的紧密贴合,防止泥浆从止水圈和顶管机(或管材)之间流出。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顶管施工中洞门处用止水圈,包括:
4、主板,所述主板的断面形状为l型,所述主板包括筒形的横板和一体连接在所述横板的一端且垂直于所述横板的竖板;所述横板远离所述竖板的一端设置有尾部气
5、副板,所述副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横板的内侧,所述副板的另一端为自然状态下垂直于所述横板的自由端。
6、进一步的,所述副板为若干厚度不同的环形板,所述副板间隔设置,且所述副板的厚度沿靠近所述尾部气囊的方向逐渐增加。
7、进一步的,所述副板的断面形状为l型,最远离所述尾部气囊的最薄的副板的厚度不大于5mm。
8、进一步的,所述竖向气囊设置在竖板的中部,所述竖向气囊为间隔设置的两个。
9、进一步的,两个竖向气囊的中心间距不大于60mm。
10、进一步的,所述竖板长度小于所述横板的长度。
11、进一步的,所述尾部气囊的尺寸大于所述竖向气囊的尺寸。
12、进一步的,所述主板为橡胶材质,所述主板厚度为30mm-40mm;所述横板长度为400mm-600mm,所述尾部气囊自然状态下空心直径为70mm-100mm,所述尾部气囊处的橡胶壁厚5mm-10mm;所述竖板长度为200mm-300mm,所述竖向气囊为两个且中心间距为60mm,所述竖向气囊自然状态下空心直径为30mm-40mm,竖向气囊处的橡胶壁厚5mm-15mm。
13、进一步的,最厚的所述副板的厚度不大于10mm,相邻两个所述副板的厚度差值为3mm-5mm,所述副板的外伸长度为100mm-200mm,相邻两个所述副板的间隔小于所述副板的外伸长度。
14、进一步的,所述主板l型折点位置直径等于顶管管材的直径。
15、本技术使用过程是:
16、步骤1,在洞口周围植入膨胀螺栓。
17、步骤2,将本技术的止水圈安装在膨胀螺栓上:安装时将预先弯折成弧形的双拼钢管压在止水圈的竖向气囊上,然后使用蝴蝶扣将双拼钢管紧固在膨胀螺栓上;
18、步骤3,顶管机顶进,副板和尾部气囊受到挤压变形,与顶管机(或管材)贴近;越靠近外侧的副板厚度越薄,越能与顶管机(或管材)外壁贴合紧密。
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0、顶管机顶进时,副板和尾部气囊可受到挤压变形,与顶管机(或管材)贴合紧密,泥浆难以通过气囊和副板的组成的层层阻碍,能够防止泥浆从止水圈和顶管机(或管材)之间流出;
21、在使用时,通过蝴蝶扣、双拼钢管和膨胀螺栓将本技术安装在洞口面,通过双拼钢管挤压竖向气囊使竖向气囊外壁紧贴洞口面,防止泥浆从洞口表面和止水圈之间流出;
22、本技术通过设置竖向气囊、尾部气囊和副板,使得洞口表面和止水圈之间由于气囊存在能够贴合紧密,防止泥浆从洞口表面和止水圈之间流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顶管施工中洞门处用止水圈,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管施工中洞门处用止水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板(4)为若干厚度不同的环形板,所述副板(4)间隔设置,且所述副板(4)的厚度沿靠近所述尾部气囊(3)的方向逐渐增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管施工中洞门处用止水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板(4)的断面形状为L型,最远离所述尾部气囊(3)的最薄的副板(4)的厚度不大于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管施工中洞门处用止水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气囊(2)设置在竖板的中部,所述竖向气囊(2)为间隔设置的两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管施工中洞门处用止水圈,其特征在于:两个竖向气囊(2)的中心间距不大于6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管施工中洞门处用止水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长度小于所述横板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管施工中洞门处用止水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气囊(3)的尺寸大于所述竖向气囊(2)的尺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管施工中洞门处用止水圈,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顶管施工中洞门处用止水圈,其特征在于:最厚的所述副板(4)的厚度不大于10mm,相邻两个所述副板(4)的厚度差值为3mm-5mm,所述副板(4)的外伸长度为100mm-200mm,相邻两个所述副板(4)的间隔小于所述副板(4)的外伸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管施工中洞门处用止水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1)L型折点位置直径等于顶管管材的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管施工中洞门处用止水圈,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管施工中洞门处用止水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板(4)为若干厚度不同的环形板,所述副板(4)间隔设置,且所述副板(4)的厚度沿靠近所述尾部气囊(3)的方向逐渐增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管施工中洞门处用止水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板(4)的断面形状为l型,最远离所述尾部气囊(3)的最薄的副板(4)的厚度不大于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管施工中洞门处用止水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气囊(2)设置在竖板的中部,所述竖向气囊(2)为间隔设置的两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管施工中洞门处用止水圈,其特征在于:两个竖向气囊(2)的中心间距不大于6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管施工中洞门处用止水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长度小于所述横板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管施工中洞门处用止水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气囊(3)的尺寸大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龙龙,谈航飞,罗琦烽,杨家裕,董世珺,崔伦高,郑航,袁绍明,王军峰,杨倩,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